2022年11月18日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问答实录

2022-11-18

人民日报:“2022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以“共促绿色、智慧、韧性的全球航运业新发展”为主题,出于怎样的考虑?

张为:首届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论坛发来贺信。贺信提出,我们“愿同世界各国一道,共克时艰,顺应绿色、低碳、智能航运业发展新趋势,深化国际事务合作,全力恢复和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这既是习近平总书记代表我国向全球发出的合作倡议,也是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更是全球航运业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

今年的论坛以“共促绿色、智慧、韧性的全球航运业新发展”为主题,主要是三方面的考虑。首先是“绿色航运”。中国对碳减排行动作出庄严承诺,国际海事组织、国际民航组织推动实施更为严格的环保措施,对航运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形成倒逼机制,推动其向低能耗、零排放方向发展。新时代背景下,无论海运还是航空产业都需要顺应新的发展趋势,以绿色低碳为准绳,驱动行业规则和管理模式革新,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其次是“智慧航运”。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和商业模式创新,也给航运这个古老的行业带来新的发展动力。航运业已成为数字信息技术的重要应用场景,传统航运正在迎来历史性变革。这需要我们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加快航运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体系的优化调整,以适应和引领未来智慧航运发展新趋势。

第三是“韧性航运”。近年来,尤其新冠疫情的冲击,让我们看到了产业链、供应链、物流链的脆弱性,维护国际物流畅通、保障全球供应链体系已成为全球共同的目标。为此,我们希望通过此次论坛,倡议国际航运界同行携起手来,共同构建更加韧性可靠的物流供应链服务网络,协同保障全球经济平稳运行。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明确“交通强国”建设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的要点之一。从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发展角度,上海有哪些重点考虑?

于福林:党的二十大指出,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从航运业发展角度,我们将重点从以下方面推动航运中心高质量发展:

一是协同长三角加快共建辐射全球的航运枢纽。上海将持续推动港区功能布局调整,推进小洋山北侧综合开发,加强优质岸线的规划和储备。同时,发挥上海港龙头带动作用,支持港口企业以资本为纽带、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在长三角地区和长江流域深化协同运营。航空方面,将推进浦东国际机场四期扩建,打造世界级航线网络和洲际转运中心。

二是完善畅达韧性的航运集疏运体系。增强长江口航道通过能力,推进河海直达通道建设,提升海铁联运设施能力,发展江海联运、江(河)海直达、海铁联运。整合浦东国际机场、铁路、轨道交通等资源,建设世界级综合交通枢纽。鼓励在沪航运、航空企业增强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航线覆盖与班期密度,提高物流供应链保障能力。

三是推动提高航运数智化和绿色发展水平。加强信息技术在全物流产业链的应用,推进港口作业自动化、无纸化,构建开放的航运数字生态,加快管理、服务、商业模式创新。持续完善港口岸电设施体系,推进电动船舶、LNG 动力船舶、混合动力船舶建造和改造。严格实施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区管理要求,提升上海港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全流程监测、监管能力。

四是全面提升航运服务功能和品牌影响力。依托航运服务集聚区建设,培育形成航运与科技、金融、法律、教育、制造、旅游融合发展的产业集群,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上海航运服务品牌。实施更加开放的国际运输管理,创新口岸监管模式,为航运发展创造稳定、公平、透明的环境。深化国际航运事务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航运规则制定,提升国际影响力。

上海电视台:除主论坛和2个平行论坛外,能否对6个专题论坛作进一步介绍?

叶兴:论坛期间,将围绕“绿色、智慧、韧性”主题,举办6个专题论坛,于11月23日-24日在世界会客厅举办:

“安全与合作”论坛由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承办,主题是“航运与环境:共探航运安全发展未来之路”。论坛将邀请国际海事组织、交通运输部、国际航运公会以及新加坡、丹麦海事管理部门代表,共同研讨海事政策,分享经验成果,助推全球海事治理。

“救助与打捞”论坛由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承办,将围绕“共建专业绿色智慧救捞,助力全球航运业新发展”这一主题,聚焦救助打捞行业发展、海上应急能力建设、国际救捞交流合作、应急支持保障能力等议题展开交流,为航运业发展和海上人命环境安全提供思路。

“数字与智能”论坛由中国船级社承办,主题是“共建、共治、共享下的航运数字化转型之路”。论坛将邀请相关政府、国际组织、领军企业、权威机构代表以及知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航运业的数字化转型趋势,以及这一过程中各行业各部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航运数字经济的健康繁荣发展出谋划策。

“绿色与低碳”论坛由上海海事大学、亚洲海事技术合作中心共同承办,这个论坛同时也是“第5届全球绿色航运论坛”。论坛将围绕“绿色转型中的国际航运合作”主题,以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海运业温室气体减排战略为指引,探讨在国际航运业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各利益相关方如何通过创新性的国际合作,促进国际航运业减排目标实现。

“司法与仲裁”论坛暨“第四届海事司法与仲裁高峰论坛”,由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承办。论坛为国际范围内先进海事司法、海事仲裁理念的共享搭建平台,探讨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解决方案,提升市场主体海事风险防范和争议解决能力,持续推动中国海事仲裁制度的发展与完善,积极融入国际海事仲裁治理。

“金融与保险”论坛暨“上衍航运论坛”由上海航运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联合承办。论坛将围绕航运保险、融资、交易业务,探讨金融服务如何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增强航运服务韧性、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中更好发挥作用,促进航运与金融在融合中发展,在融合中创新。

解放日报:上海海事部门近年来在持续助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能级提升方面有哪些举措?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将承办“安全与合作”论坛,能否介绍该论坛的亮点?

谢群威:作为海事管理机构,上海海事局稳步推进海事治理模式创新转型,取得初步成效。一是支持建设高效畅达的集疏运体系。持续创新区域一体化协调机制,提升协同能力和数字监管联动水平。持续优化“沪苏船舶进出长江一体化交通组织”,实现特定航线江海直达洋山船舶船员证书全面电子化。持续推进双向通航、双档靠泊、双套泊作业、双窗口离泊服务在洋山港的应用,推行“全模式套泊”作业。

二是构建智能完备的水上交通运输安全治理新格局。加快推进“陆海空天”一体化交通运输安全保障体系和全要素“大交管”建设,深化拓展“一网统管”平台功能。接入船舶卫星AIS信号、渔船北斗等数据,建设多网融合的海上通信网络。充分发挥水上交通安全专业委员会平台作用,政企协同、央地联动。

三是助推完善航运资源集聚配置功能。进一步提升“中国洋山港”籍国际船舶登记便利度,有力发挥船籍港集聚功能,目前登记船舶已达33艘。推动“使用气体或其他低闪点燃料船舶船员”等高端船员培训,推进海员外派机构入驻临港新片区,已有1012人次海员经由临港新片区外派从业。

四是提升科技引领和绿色发展水平。助力上海港成为全球第三个具有LNG加注服务能力的港口,与海关共建“危险化学品谎报瞒报智能排查监管平台”。配合市交通委和绿化市容局,推动上海港内河船舶免费接收能力扩容,开展中国籍船舶能耗数据收集和研究。联合长三角海事部门实现区域协同立法,沪苏两地人大拟于年底同期出台地方船舶污染防治条例。

五是提升航运服务功能和水平。加快上海船员评估示范中心建设,打造高素质船员合作和航运人才实训平台。发挥中国海事调查实验室功能,开展水上交通事故调查和行政执法相关证据采集、分析和鉴定等技术服务。推出“帮办服务”和“极简政务”等海事政务服务举措,加快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航运营商环境。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承办的“安全与合作”论坛将于11月23日上午举行,论坛将围绕航运安全、船舶防污染展开交流探讨,助力航运高质量发展。作为航运大国,我国将于2023年全面执行船舶温室气体短期减排措施“国际航运碳强度规则”,在论坛上将发布船舶能效管理相关政策文件。

界面财联社:“双碳”背景下,我国港口企业承担着减排责任,开始了港口产业绿色智慧化转型。上港集团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

严俊:近年来,我们顺应港航发展新趋势,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积极打造智慧、绿色和高效港口:一是科技赋能打造智慧港口。2017年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投产以来,我们对ITOS系统进行了持续优化,近两年陆续开发了搭载“F5G超远程控制系统”“数字孪生系统”“无人机数字化巡检”等多项自主创新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并实现反超,主要技术已在国内外14个港口得到广泛推广。目前洋山四期平均作业效率较开港初期提升近30%,昼夜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6万标准箱,已全面达到设计能力。

二是聚焦双碳推动绿色转型。今年,洋山四期获评全国首家5星级“绿色港口”集装箱码头。我们完成了国内首个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液化天然气(LNG)“船到船”同步加注业务,并实现常态化运营。我们的岸基供电系统,油电混合动力轮胎吊、LNG动力内场集卡牵引车、混合动力等节能型RTG、LED照明都得到了大面积推广使用,并积极研究建设港区光伏发电设施。

三是持续提升枢纽港韧性。面对新冠疫情以来,全球供应链拥堵,上海港全力保畅保通,通过优化集疏运体系,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推进集装箱“公转水”“公转铁”等业务模式,持续提高绿色低碳集疏运方式的比重,在今年陆路通道受阻严重的时候,上海港公、铁、水的有效联动保障了物流供应链的稳定。今年前十个月上海港水水中转比例达53.5%,三季度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创下月度、昼夜等多项历史新高,为促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作出积极贡献。面向未来,我们将始终把绿色智慧、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港口发展的各方面全过程,致力于把上海港建设成世界一流的航运枢纽。

东方网:虹口区连续两年承办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在集聚航运服务要素方面有哪些新亮点?接下去将如何结合北外滩规划建设,打造高端航运服务功能核心承载区?

陈帅:虹口北外滩坐落于上海黄浦江和苏州河“一江一河”的交汇之处,是上海现代航运业的发祥地之一。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北外滩已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端航运服务功能的核心承载区,今天的北外滩正以时不我待的精神面貌,对标世界一流,打造新时代都市发展新标杆,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这里集聚了包括地中海航运(MSC)、中远海运集运(Cosco Shipping)、商船三井(MOL)等世界航运巨头在内的4000余家航运企业,是全国航运服务企业集聚密度最高的地方。这里是中国大陆航运要素最齐备的区域。除了拥有中国船东协会、中国港口协会、中国船东互保协会、上海航运交易所等“中字头”在内的40家航运功能性机构,还活跃着航运金融、海事法律、航运交易、信息咨询等众多航运要素企业。既有克拉克森、夏礼文等具有百年历史的世界知名外资机构,也培育出了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上海国际航运仲裁院等国内重量级机构。近年来,北外滩的航运发展助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上海航运服务功能不断升级也带动了北外滩航运产业的集聚度和辐射度。这也是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被冠以“北外滩”之名的重要原因。

北外滩具有独特的优势,是上海市中心、黄浦江畔的一块“宝地”,在这里,“望得见水,看得到景,守得住记忆,触摸到未来”。当前,新一轮开发建设已全面起势,热度、关注度不断提升。作为上海“中心发力”的新引擎,未来,北外滩4平方公里土地上,将诞生高达480米的浦西新地标,拥有840万平方米的建筑体量,核心区0.8平方公里将呈现18幢2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群,对标世界顶级的中央活动区,这里将成为全球企业总部集聚地,“运作全球的总部城”。

以北外滩开发建设为新契机,我们将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紧紧围绕“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促进全球高端航运要素在北外滩高度集聚、高效配置、高速增值,提升航运服务业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我们将发挥北外滩总部经济城的优势,吸引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航运企业、国际组织和功能性机构在此集聚。

在本次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上,虹口北外滩也将对外发布多项重磅成果,其中既有国际知名机构的正式落户,也有进一步提升航运文化氛围,扩大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影响力的举措,更有为全球航运企业、机构量身打造的专项服务。

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