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5日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问答实录

2022-11-15

人民日报:示范区建设一直坚持制度创新和项目建设“双轮驱动”。这三年来,在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如何具体体现“双轮驱动”作用?示范区正在推进的这些重点项目,目前进展情况如何?

华源:三年来示范区始终坚持把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使命,把项目建设作为重要支撑。三年来,示范区着力推进108个重点项目,总投资5630多亿元,为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三年来,示范区形成的112项制度创新成果,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项目建设已成为一体化制度创新最为生动的案例和实践场景,而在项目推进中碰到的共性难题也倒逼我们进一步探索,进一步更好地突破一些壁垒,更好地实施制度创新。所以说,制度创新和项目建设互相促进、双轮驱动,推动示范区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比如元荡岸线生态修复及功能提升工程,通过三年持续推进这个项目,不仅实现了重点跨界水体的生态修复和岸线功能提升,更重要的是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跨域项目建设办法,也提供了跨域河湖水生态综合治理的生动案例。通过这样一批项目的协同和贯通,深入推进示范区生态环保相关标准、规范的统一,助力制度创新,加速新经济集聚,更好实现生态优势转化。

比如,今年7月13号开工的沪苏嘉城际铁路,是典型的跨域线性工程,从线路规划批复到上海、苏州、嘉兴三地同步开工,仅用时约一年时间,充分体现了一体化制度创新在跨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推进上的优势。

比如,在示范区创新产业领域,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在这些产业项目推进的同时,示范区已出台的人才、金融、信用等制度创新成果进一步促进了要素自由流动,推动龙头企业在示范区内加快跨区域布局。之所以能够跨区域布局是因为有很多要素通过制度创新能够更加畅通的流动。比如吴江的一些项目和产业链上下游在浙江、上海的这些企业都进行了联动。

比如,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青浦分院将于今年年底建成投用。与项目建设同步的是示范区率先探索的异地就医结算免备案、正在推进的妇产科跨区域医联体建设等。医院的硬件建设,能够支撑我们三地两区一县的老百姓更好地享受公共服务成果,这背后有很多是制度创新的成果在支撑。“水乡客厅”也是如此,背后是跨省域的长三角互联互通。

昨天(11月14日)上午两区一县同步开工的13个重点项目,也是靠着制度创新进一步推动,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下一步还将继续坚持制度创新和项目建设双轮驱动,着力探索更具含金量的制度成果,同时推进更具显示度重点项目,推进示范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江苏省在推进示范区产业强链补链、支持示范区数字经济发展等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李锋:江苏省工信厅在推进长三角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方面,一是推进示范区产业链平台建设。围绕示范区纺织纤维这一优势产业,把建设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作为产业强链的重要抓手,支持盛虹集团联合东华大学成立“江苏新视界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承担了长三角乃至全国纺织先进材料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任务,目前这个中心在碳纤维、对位芳纶、聚酰亚胺等高性能纤维领域攻克了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创新中心已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二是努力把示范区打造成为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指导亨通集团、盛虹集团开展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同时引导了一批国家重大工业互联网平台(机构)向示范区集聚,目前中国工联院江苏分院暨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江苏分中心、信通院云大所等一批平台机构已经在吴江落地。

三是支持示范区超前谋划5G、量子通讯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推动3大运营商与吴江区行业龙头企业场景对接。截至10月底,吴江5G基站累计建成4070座。亨通光电“5G+工业互联网”智慧园区项目获评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

四是加快示范区数字经济发展先行先试工作推进。我们与上海、浙江工信部门、通信管理部门和示范区执委会联合印发示范区加快数字经济发展若干政策,从积极推进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等5个方面推出20条举措,合力推动示范区数字经济发展。目前在示范区内已启动了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长三角国家枢纽节点起步区建设,中国移动长三角(苏州)汾湖算力汇聚调度中心一期已投运、二期正在建设;中国电信长三角示范区(吴江)算力调度中心已于今年8月开工建设。这批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后期的投运必将大力推动示范区的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澎湃新闻:目前示范区的共同富裕实施方案有哪些特点?为了推进《方案》的落地见效有什么具体的举措?

陈建忠:党的二十大报告突出强调,要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并将其作为中国式现代化五大特征和本质要求之一。大会同意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写入党章。这为我们全面深入理解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意义、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提供了理论指引。为积极探索跨域一体协同高效推动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我们在一市两省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三级八方的支持下,在充分借鉴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经验的基础上,编制了示范区共同富裕实施方案。这个方案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这是全国第一个跨省域的共同富裕实施方案。这个实施方案不是一个县,也不是一个省的。这个实施方案是两省一市、两区一县一起,是基于我们青浦、吴江、嘉善现有基础,我们突出扬优势、补短板、筑平台、强示范,聚焦两区一县来实现解决共同富裕的一些关键问题。这个共同编制、共同实施的方案,是全国第一个跨省域的共同富裕实施方案。

第二,这个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打造六大跨省域共富范例。实施方案聚焦示范区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这三大差距,我们有针对性地提出跨域一体、高效协同的六个重点任务,也就是打造六大跨省域的范例,分别是: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共建、区域城乡融合、居民增收共促、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和社会和谐共筑。比如,我们在针对居民增收共促、缩小收入差距方面,提出完善就业创业促进体系、建立一体化就业市场、促进科技富农以及强化困难群体的政策兜底四个方面具体的行动计划。每一个重大任务都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行动计划。

第三,这个方案提出了一套跨域共同富裕的目标指标体系。对两区一县的共同富裕推进情况怎么评价、怎么监测,提出一套跨域的目标指标体系。我们对表浙江省共同富裕目标,围绕“优势指标持续巩固扩大、短板指标加快缩小差距”目标,构建能监测的目标指标体系,形成6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的目标表。比如在“提升优质服务供给、打造公共服务优质共享跨省域范例”的任务中,我们梳理了6个二级指标,并明确了一些阶段性的目标要求。

为加快推进示范区共同富裕方案的落地见效,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目标引领抓落实。方案里提出16个字的共同富裕的美好图景,加快走出一条具有示范区特色的跨域一体、协同高效的共同富裕之路。同时落实了分两步走战略安排,并就2025年和2035年的目标任务都作了具体的安排。接下来我们将按照目标导向,明确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三级八方合力推进,确保按时完成这些目标要求。

二是坚持清单化项目化抓落实。我们将按照“清单化+项目化”抓落实的要求,梳理形成重大改革清单和重点项目清单。在重大改革清单方面,共涉及三个层面24项改革事项,包括示范区投资一体化、科技金融改革等方面,一共有24项改革任务。在重大项目方面,一共排了有72个项目,涉及到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保护等6方面。我们接下来将切实强化两区一县的主体责任,分年度滚动来抓好落实。

三是坚持试点示范抓落实。共同富裕怎么探索、怎么推进,我们边探索边实践,接下来要部署开展示范区共同富裕的示范试点工作,围绕六大方面充分发挥两区一县的积极性,强化典型引领,探索开展综合性和单项试点示范。同时及时进行总结提炼试点示范当中好做法好经验,努力在两区一县、长三角乃至全国进行复制和推广。

下一步,示范区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全面把握共同富裕的核心要义,戮力同心、笃行不怠,走出一条具有示范区特色的共同富裕道路。

上海电视台:在我们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下医保部门在推进示范区的医保公共服务便利化的角度惠及三地居民使用等方面有哪些创新突破?

曹俊山:上海医保部门会同示范区执委会、江浙两省及青吴嘉三地医保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推动实现医保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前两年,我们不断完善相关服务:

一是实现示范区内异地结算免备案,三地参保人员在示范区内异地就医,无需办理备案即可直接拉卡结算。此政策已惠及三地246万参保人员,并覆盖示范区所有符合条件的定点医疗机构。

二是实现示范区“医保电子凭证一码通”,依托国家医保电子凭证,积极拓展应用场景,三地参保人员只需激活医保电子凭证,即可实现“不带社保卡看病”。目前,示范区75家定点医疗机构已开通该功能。

三是实现示范区内医保服务事项统一,按照事项名称、事项编码、办理材料、办理时限、办理环节、服务标准“六统一”原则,上线统一事项15项,包含三地一站式联办事项5项,实现经办服务便利共享。截至2022年10月底,完成三地参保人员医保业务经办38万人次。

四是实现示范区内异地医保联审互查,对示范区内异地就医的费用实现全方位的监管,实现基金监管同城化。截至2022年10月底,三地开展联审互查17轮次,涉及2.5万人次,医疗费用995.4万元。

今年以来,我们重点推进了三项工作:

一是在前期试点基础上,不断拓宽门慢特病结算病种范围,目前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透析等门诊慢特病均已实现直接结算。截至10月底,三地参保人员在示范区内门慢特病直接结算11.8万人次,涉及医疗费用2.6亿元。

二是为缓解疫情期间看病、配药难,着力推广“互联网医院”网上结算功能,形成“点上实践、面上推广”良性循环。以示范区内长三角(上海)智慧互联网医院为例,截至10月底,已经累计结算101万人次,涉及医疗费用1.2亿元。

三是着力推进信用就医结算服务,三地参保人员在“随申办”上完成信用签约,就可以在本市已经开通此项功能的441家定点医疗机构当中享受“信用就医、无感支付”的医保服务,就医流程更加便捷和优化。

下一步,医保部门还会继续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不断优化示范区的医保异地直接结算政策,不断拓展直接结算范围,持续深化医保公共服务的便利共享,持续提高示范区居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解放日报:示范区推进三年来,以制度创新成果给本地区发展带来了哪些红利,形成了哪些机遇,地方感受度怎么样?下一步按照高质量一体化要求,对做好示范区工作有哪些打算和考虑?

杨小菁:青浦作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组成部分,三年来始终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在示范区理事会和执委会的统筹指导下,紧扣“高质量”和“一体化”,与吴江、嘉善紧密协作,推动示范区加快建设。这里简要介绍三方面发展情况:

一、活力空间一体打造,城乡建设显示度日新月异。深化落实示范区国土空间规划,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1600亿,沪苏湖铁路、示范区城际线、崧泽高架等一批重大设施打开“同城一体”的新天地。青浦新城乘势而起,长三角国创中心、生命科学园、TOD枢纽等一批重大项目,提升了青浦新城“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作为进博会主会场所在地,青浦积极承接五届进博会溢出效应,虹桥海外贸易分中心及网易、美的等80家高能级总部落地集聚,承载起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核心功能。先行启动区加快建设,华为研发中心八个组团陆续结构封顶,西岑科创中心“一园九岛三组团”落子布局,正全力打造全球“创新策源中枢”。

二、幸福生活一体共享,人民群众满意度与日俱增。105公里跨界河湖实现了“三统一”协同治理,依托“跨域协同互认中心”完成医学检验互认超1万项次,信用数据年均交换超30万条。养老机构床位增加30%,医疗机构床位增长40%,新增兰生、上师大附属实验小学等优质学校23所。成功创建中国休闲美丽乡村5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8个和市级美丽乡村33个。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率先创建国家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生态绿色成为青浦最靓丽底色。

三、创新生态一体赋能,经济发展集聚度蒸蒸日上。聚焦“大数字、大健康、大商贸”,落地高质量项目113个、总投资1400亿。智慧物流年均增长超20%,软件信息业蓬勃发展,绿色金融增加值年均增长8%,规上服务业营收突破3000亿。打造长三角数字干线,发布规划纲要和行动方案,上海数据集团落户青浦新城,数字经济规模超1200亿。“青峰1+5”政策引聚海外人才增长了3倍。全社会研发经费年均增长21%,获国家科技进步和发明奖5项。42家世界500强、32家上市公司、50家院士工作站汇聚起协同创新的强劲洪流。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寄予厚望。下一步,我们将在示范区理事会和执委会的精心指导下,重点做好三件事:一是制度创新和项目建设“双轮驱动”,一手抓重点领域制度深化,一手抓32项重大项目建设提速;二是科创引领和生态筑基“双管齐下”,推动创新要素聚变成势,促进生态优势转化发展;三是经济发展和共同富裕“双向发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青浦将携手吴江、嘉善,谱写示范区更加绚丽的篇章。

吴江聚焦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建设、紧扣“创新湖区”“乐居之城”建设,更大力度推进要素充分流动、资源高效配置、经济循环畅通、民生共建共享

王国荣:示范区建设三周年以来,我们在理事会执委会以及省市的关心之下,抢抓机遇、共同联动,推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成绩斐然、亮点纷呈、成效显著,实现了三年的大变样。

从这个意义上讲,吴江和青浦、嘉善一起抓住了国家战略机遇。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国家战略平台,本身就是吴江提升能级、聚集资源的强大引擎,地区生产总值由2019年的1958.16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2224.53亿元,电子信息、丝绸纺织、装备制造产业达到千亿级,新材料产业即将迈上千亿级。年底以前赛迪将发布“新材料吴江指数”。

我们和青浦、嘉善一起在制度创新和项目建设上坚持双轮驱动,形成了112项制度成果,实施108个重点项目。吴江已有4条高铁已经或马上开工,还有正在规划论证的2条高铁。

“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是我们构筑产业创新集群优势的最大底气。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江苏分院落地在吴江,我们和青浦、嘉善一样成为国家“东数西算”工程枢纽节点。同时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创新示范基地也在吴江。江苏省和苏州市为了更好地落实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进行了“环太湖科创圈”“吴淞江科创带”的部署,并与沿沪宁产业创新带、G60科创走廊深度融合,形成了有2家世界500强,4家中国500强,6家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超过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集群。我们也已经有了28家上市公司,35家国家级的专精特新巨人企业。我们也有一个小目标,新的三年里面我们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努力再翻一番。

示范区建设为我们用系统思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绝佳的条件。我们扎实推进太浦河“沪湖蓝带”、环元荡贯通等工程,持续加大污防攻坚、联保共治力度,虽然已经拿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这块牌子,但是我们心中也很清楚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去巩固,需要去提质,需要去加强,所以我们和青浦、嘉善一起共建共享,加快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示范区建设过程中,老百姓有更多、更好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除了异地就医直接刷卡、公积金异地提取、社保卡一卡通用等以外,我们有一个非常强的感受,今年的抗疫过程中,苏州、吴江和上海一起协同抗疫,在贯彻落实中央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示范区是一个典范。过程中老百姓有的感受到、有的无意识当中享受了普惠的抗疫成果。所以吴江在今年经济发展方面也走在了苏州全市的前列。

下一步,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按照前不久召开的示范区三周年现场会要求,始终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持续用好示范区战略机遇和“环太湖科创圈”“吴淞江科创带”交汇叠加的机遇,发挥吴江市场主体多、民营经济比较强的优势,聚焦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建设,紧扣“创新湖区”“乐居之城”建设,更大力度推进要素充分流动、资源高效配置、经济循环畅通、民生共建共享,和青浦、嘉善一起共同谱写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嘉善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项目建设、制度建设,让改革牵引力越来越强劲、发展新动能越来越有力、生态显示度越来越明显、群众获得感越来越充足

张锡锋:三年来,我们在理事会、执委会统筹指导下,与青浦、吴江紧密协作、一体推进,以制度创新赋能嘉善高质量发展。2020年、2021年嘉善的GDP和规上工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速分别达到了9.1%和19.5%,分别列到浙江省90个县市区第三位;今年1-9月GDP增长4.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4%,发展态势依旧强劲。具体表现在4个方面:

一是改革的牵引力越来越强劲。我们借力浙江数字化改革,运用全省66项重大改革成果,全国首个跨省域区块链平台“区域协同万事通”等18项数字化应用实现“一地创新、三地共享”,政务服务一体化、医保一体化分别获浙江改革创新最佳实践案例和改革突破奖。

二是发展的新动能越来越有力。我们协同实施强链补链行动,累计招引高质量产业项目387个、总投资2014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近3年增量超过示范区成立前10年总增量,今年规上工业产值将首次突破2000亿元。导入总投资132亿元的浙大智慧绿洲、院士领衔的祥符实验室以及嘉善复旦研究院等一批科创载体,高水平建设张江祥符荡创新合作示范园区。也得益于一体化,嘉善高新技术企业数两年翻番,创新指数列浙江第5,蝉联浙江“科技创新鼎”,整个浙江仅有4家。

三是生态显示度越来越明显。我们落实示范区碳达峰实施方案,共建蓝色珠链,建成190万平方米祥符荡“水下森林”,水质从原来的4类提升到2类,能见度从原来的不足0.5米提升到超过2米。3年来,县控以上断面Ⅲ类水的占比达到了100%。同时,生物多样性越来越丰富,我们了解到全球仅有的9种水栖萤火虫在嘉善就发现了3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从原来的6种增加到11种,全域生态秀美图景变的更加鲜活。

四是群众的获得感越来越充足。我们抢抓一体化机遇,推动示范区三批共建共享公共服务项目落地建设,引进华师大、上海大学、浙师大等7所名校建设了12所嘉善附属实验学校,县一院成为浙大二院分院,依托全域覆盖的长三角5G健康屋,与长三角38家三甲医院实现挂号、会诊、续方的同城化,老百姓享受到越来越多的“不是一城、就似一城”一体化红利。

接下来,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始终牢记新使命、新要求,在理事会、执委会精心指导下,三地协同、携手共进,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项目建设、制度建设,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贡献嘉善力量。

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