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7日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问答实录

2025-09-17

中国日报:上海成为“设计之都”已经15周年,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如何推动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又是如何改变市民的日常生活?

葛东波: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我们加快推进“设计之都”建设,全面推动设计赋能上海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公共服务、市民生活和城市品牌。创意设计产业规模超1.6万亿元;连续举办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开展“上海设计100+”全球竞赛,促进设计成果转化超2500亿元;培育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21家,市级设计创新中心200家。

一是以设计驱动产业创新发展。加快AI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绿色设计应用,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C919大飞机、联影CT机荣获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大奖,“爱达•魔都”号驰骋蓝海,智己、蔚来等不断推出新车型,人形机器人展现未来趋势。

二是以设计点亮市民美好生活。聚焦“时尚八品”,支持企业不断推出推陈出新,打造自主品牌。老凤祥、百雀羚等国民经典品牌与时俱进,涌现之禾、上美、晨光等一批行业领军品牌和思乐得、小白熊等一批新锐品牌。

三是以设计服务城市建设更新。精心打造城市地标建筑,赋能城市更新,美化浦江苏河两岸城市景观。世界会客厅、温室花园、上博东馆等一批地标建筑落成,上生新所、EKA天物等一批城市更新项目成为热门打卡地。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以世界一流“设计之都”建设为目标,推广生态设计理念,完善设计创新生态。重点抓好“五项”工作:一是全力办好世界设计之都大会,构建全球设计合作交流平台;二是培育扶持市场主体,做好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推荐和市级设计创新中心认定;三是推进设计成果转化,持续办好“上海设计100+”全球竞赛;四是打造设计人才梯队,推进青年设计人才“U35计划”;五是发挥政策联动效应,推进部市合作、市区联动,充分发动各方共同参与“设计之都”建设。

新华社:介绍中提到了上海首届“U35青年设计人才计划”。上海有很多青年设计人才,能否具体介绍计划的相关情况?

张英:青年创意设计人才是设计之都建设的宝贵资源。上海“设计之都”建设15年取得的成效,离不开“国际设计百人组织”、产业一线设计总监、首席设计师等设计人才的大力支持和倾力付出。

面向2030年建成世界一流“设计之都”的目标,根据上海市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总体部署,我们决定启动上海青年创意设计人才“U35计划”。今年是第一届,已于8月开启申报,重点聚焦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时尚设计、数字设计、服务设计以及创意管理等领域,发掘培育一批青年创意设计人才。总体来看,各方响应度很高,累计收到近300份申请,领域覆盖全、人才结构优、来源主体多。目前,前期初审、答辩环节已顺利完成,共遴选出35名入选者,将于大会期间推出,整体呈现4方面特点。

一是具备全球视野,彰显国际影响。多位时尚设计人才毕业于顶级设计学院,荣获多项时尚领域国际大奖,登上巴黎、米兰、伦敦等时装周,向全球舞台展示东方文化。其中,工业设计人才跻身全球顶尖青年科学家榜单,多人荣获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红点奖、iF奖等重要设计奖项,助力“中国智造”迈向国际。

二是推动跨界创新,引领产业风向。多位产业界设计人才在高端装备、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通过“设计+”人工智能、新材料、新工艺等前沿技术,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比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部分人才担任设计总监,定义家族化设计语言,打造了多款热门车型。

三是聚焦创新创业,注重团队培养。多位设计人才作为团队负责人、学科带头人,将前沿设计理念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带领跨专业团队成功创业,承担多项重大产业化项目。通过搭建协同设计平台,传递优秀设计能力,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跨界视野的设计新生力量。

四是践行社会责任,推动持续发展。多位建筑设计人才秉持“生态设计”新理念,深耕绿色建筑、无障碍设计、适老化设计等领域,担纲本市重大地标性项目,服务浦江、苏河两岸景观优化工程。同时,在推动城市更新、“老字号”焕新、文脉传承等方面表现突出,涌现出了一批提升生活品质、城市魅力的创新实践,展现出青年设计人才的社会担当与家国情怀。

面向未来,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政策工具箱,聚焦人才政策、产业专项、公共宣传等多维发力,更加精准、高效支持青年创意设计人才成长,全力构筑起创新活力迸发、创业氛围浓厚的一流设计生态,为上海世界一流“设计之都”建设筑牢人才底座。

央广网:创意设计是广告灵魂,目前飞速发展的AI等新技术,在广告创意设计方面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作为监管部门怎样促进两者的深度融合?

张红冰:近年来,上海锚定“国际数字广告之都”建设目标,对标“打造广告创意创新高地”愿景,坚持“科技+创意”双核驱动,推动广告产业规模持续提升,广告创意设计水平不断提高。2024年,全市广告业营收达3351亿元,同比增长8.4%;今年前7个月营收2200亿元,增长10.7%。上海广告创意设计业务规模、创意人才数量分别占全国的40% 、22%,“创意浓度”全国领先。上海广告创意作品频频亮相戛纳国际创意节、纽约广告节等知名赛事,屡获重要奖项。“上海创意”已经成为已成为推动品牌建设、助力企业出海、促进文化交流的一张名片。

人工智能对于广告业的赋能作用是全方位、革命性的。将AI技术引入广告创意设计,有助于提高产出效率,降低创作成本,推动广告业加快实现数智化转型。市市场监管局作为广告业主管部门,正在加力推进“AI+广告创意设计”深度融合。

一是加强政策支持扶持。日前,我局出台了《上海市支持人工智能赋能广告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支持AI大模型在广告领域的创新应用,鼓励开发广告创意设计智能体,对于符合条件的“AI+广告创意”项目,由本市服务业发展引导广告专项资金予以支持,全面激活AI创意。

二是举办广告创意赛事活动。在上海国际广告节、上海国际公益广告大赛中专设“AI赛道”,鼓励使用AI工具进行创意创作。组织开展数字广告业高质量发展创新案例评选活动,形成一批AI+广告创意标杆场景。

三是培育“AI+广告创意”复合型人才。我们积极推动“AI广告创作”等项目新增纳入本市专项职业能力考核。支持高端广告创意人才申报东方英才计划拔尖、青年项目等人才评选,进一步巩固上海创意人才高地优势。

四是搭建产业对接平台。今年世界设计之都大会期间,我们还将继续举办广告创意设计论坛,搭建广告创意企业和品牌企业的对接活动,构建“双向奔赴、价值共享”的产业融合生态。

未来我们将抓住AI的机遇,巩固和放大“科技+创意”双核驱动优势,推动上海“国际数字广告之都”建设取得新成效。

上海教育电视台:今年大会主题是“设计无界,生生不息”,该如何解读这个主题?如今生态设计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人所关注,在办会和办展中如何体现?

娄永琪:今年大会主题“设计无界,生生不息”,是对去年《世界设计之都上海宣言》提出的“生命网络中的人与自然协同设计”即“生态设计”倡议的最新回应。这里的“生生”,首先是一种新伦理——可持续发展不仅是技术进程,更是社会进程。我们呼吁用来自中国的“生生之理”哲学,重构人类的底层认知与价值逻辑;“生生”,也是一种新愿景、新路径、新关系。它描绘了如何通过设计,实现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协同的美好生活新图景;“生生”,更是一种新动能。人与自然的交互是社会、产业和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

工业化带来的环境危机,必须通过构建新的产业文明来修复。“生态设计”将世界视为一个复杂的流动系统,而非孤立对象的集合,通过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的共协设计,不仅减少环境影响,更顺应自然、修复人地关系,实现共生、共享、共谐和共同繁荣。在这个进程中,设计是推动全新的科技、产业和生活方式革命,修复地球、赋能生命网络的关键力量。

在办会和办展中,我们一方面邀请了中国工程院王金南院士、蓝色经济之父Gunter Pauli,国际社会创新与可持续设计网络创始人Ezio Manzini,可持续设计思想家John Thackara,普里兹克奖得主坂茂等一批顶尖的学者和设计实践者给我们带来关于生态设计未来的设计洞察;也集聚了近百家共创伙伴、分60多个展区、超3000件展品,以“生态—生产—生活”三大联动板块,展示产业如何将工业文明嵌入生态网络,以及在时尚、生活、城市更新等方方面面,低碳、循环、共生与互惠进化的生态设计理念是如何落地生根的。

最后,不管是室内展馆还是户外的设计嘉年华,作为创意总监,我带领同济大学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团队,在策展的时候特别强调模块化、可循环、再利用、低废弃的理念。例如作为主展主要参观通道的200米跑道,由回收运动鞋塑料再生制成,象征着上海正在引领一条生态文明的全新发展道路。在主题展还有一辆由远景能源邀请英国艺术家用垃圾创作的Formula E艺术车。展会所有的广告布,后续也会通过再设计和再利用,化身为各种设计产品再次进入大家的生活。

上海电视台:“设计之都”展览一直是市民参与度非常高的板块,今年大会展览打造“时尚生活新范式”有哪些亮点呈现?

葛东波:上海“设计之都”建设过程中高度重视以设计点亮市民美好生活。在时尚消费品产业各细分赛道,不断支持企业推出时尚新品,打造自主品牌。今年大会展览着重为市民打造“时尚生活新范式”。

比如智慧出行方面,此次展览汇聚智己LS6超级增程、沃尔沃XC70插电混动、蔚来第三代ES8、极氪9X全尺寸SUV等刚刚上市的新能源智能车型。消费电子方面,华为、小米将展出新款折叠屏手机,Xreal和星际魅族将展出新款AI+AR智能眼镜。

时尚服装方面,我们邀请著名设计师展出高定礼服,邀请之禾、地素、蔓楼兰等领军品牌展出都市时尚系列和国风优雅系列。美妆护肤方面,百雀羚展出经典滋润面霜(青花瓷限定版),唤起对小蓝罐的美好回忆。昊海生科以分子结构为设计灵感,生动呈现三大功能性护肤品。

珠宝首饰和文创潮玩方面,老凤祥的“盛唐风华”系列和法国DJULA“荆棘玫瑰”系列交相辉映,泡泡玛特、布鲁可、乐高、开天工作室带来新款文创产品和潮流玩具。

智能家电和时尚家居方面,海尔卡萨帝展出优雅的原创设计,精益求精的工艺和品质,伊莱克斯展出荣获国际大奖的家电产品和环保包装设计。中国原创家具品牌代表“多少”、地球森林和RED集成展区分别展出中式家居空间、生态商业空间和适老化家居设计。

此外,我们还邀请了“良设夜宴”在现场搭建沉浸式餐厅,让Foodaily展出未来食品设计。总之,此次大会展览精彩纷呈,欢迎大家于9月25-28日亲临大会现场观展和体验。

东方网:黄浦区作为设计之都大会连续四年的主会场及设计之都示范区,今年黄浦区在大会上有哪些展示?“设计之都”的概念对于黄浦区区域能级提升有哪些作用?

沈丹娜:作为大会主会场所在地和“上海设计之都建设示范区”,今年大会黄浦区将在主场展览呈现独立展区,聚焦设计赋能与产业融合,以“可持续时尚生活示范区”为主题,量身定制打造“黄浦无界生活场”。展区将以黄浦当前重点推进建设的中央科创区和上海国际珠宝时尚功能区为核心进行推介展示:中央科创区以可循环使用的“开放实验舱”形式,集中展示重点企业在碳纤维新材料、光伏储能与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前沿科技成果,生动呈现通过科技创新和生态设计应对日常生活需求的可持续解决方案;上海国际珠宝时尚功能区以“数字花园橱窗”为灵感,融合动态影像与珠宝艺术,打造虚实相生的展示空间,国内外知名品牌共呈经典与现代的对话,东方韵味与国际视野的交织,展区同时推介新锐设计师原创作品,凸显珠宝设计的当代突破与创新活力。

设计作为产业链极具增值效应的关键环节,更是驱动、赋能重点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黄浦充分把握设计之都大会举办契机、承接大会溢出效应,持续优化创意设计产业布局、促进相关产业融合、加强创意设计人才队伍建设,已形成了以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时尚设计为代表的创意设计产业集群。

同时,设计之都也有力推动了城区建设和产业融合发展。世界设计之都大会主会场所在的黄浦滨江区域是原世博会浦西片区,当前黄浦区正积极把握“科创回归都市”全球趋势,围绕“新功能、新未来、新希望”发展方向,在黄浦滨江C位全力打造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央科创区,为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增添强劲动力。

此外,黄浦区正以大豫园片区为核心建设上海国际珠宝时尚功能区,倾力打造黄金珠宝交易集聚地、设计中心、消费中心、融合创新中心及专业服务基地,通过设计赋能,加快推动功能区高质量发展。

总之,借助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再次在黄浦举办的宝贵契机,我们希望在彰显城市魅力、传递创新设计理念的同时,进一步汇聚全球设计力量,参与中央科创区、上海国际珠宝时尚功能区等重点区域的建设。黄浦将为创新企业、相关机构以及国内外优秀的创意设计人才提供更多创意发展的机遇,携手打造一片开放创新、活力迸发、设计无界的产业创新沃土。

来源:市政府新闻办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