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5日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问答实录

2022-05-31

  1、文汇报:今年上海国际艺术节的演出现在已经陆续推出了,想问一下今年会有哪些惠民活动,怎么体现重大节庆的惠民效应?

  于秀芬(市文广影视局局长):上海国际艺术节的举办今年已经十九届了,我们每年国际艺术节都努力地做到长办长新,办节理念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来满足广大观众的需求,特别凸现上海重大节庆的惠民效应。现在艺术节体量已经是1999年创办时的4倍,每年一个月时间里我们要举办350多场次活动,吸引400万余观众的参与。在这个当中走出剧院、打破围墙,走向上海城市公共空间的各项公共文化活动,已经成为我们国际艺术节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和上海国际艺术节的一个特色。我们在这个过程中着力打造“艺术天空”这个品牌,已经通过三年多的摸索和实践。今年我们“艺术天空”这个工作也在往年的基础上又拓宽了它的空间和功能的范围。比如我们新增加了杨浦区的共青森林公园,要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城市森林音乐会,为上海国际艺术节增色。

  第二,结合上海文教结合工程,今年国际艺术节在艺术教育方面的覆盖率、引领性和参与度也在往年基础上有了新的拓展。今年我们首次创设了学生观剧团,招募大中学生全程观摩参与艺术节,鼓励学生以自己的视角对艺术作品进行思考和探讨。同时评选自己心目中的艺术节的最佳,并且在参与艺术节的过程中,向我们的主办方提供年轻人的反馈和建议。今后每年我们将不断坚持和深化这个举措,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既为上海培育出新一代的年轻的艺术观众,同时也通过他们汲取更多的建议,让我们不断地了解青年观众、广大市民对我们办好艺术节的建议和需求。

  惠民的第三方面就是我们的优惠票销售的计划。每年,我们都有优惠票销售的计划安排,今年也不例外。目前国际艺术节中心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计划,今年优惠票覆盖面更广、更亲民除了覆盖充分舞台艺术以外,在“艺术天空”、“艺术教育”,“扶亲计划”等板块也将涵盖当中。关于购票方式我们也想努力让市民群众更加方便,除了在剧场、销售点线下购票渠道,今年线上购票平台我们也进行了优化。有艺术节的官网、微信、淘宝等三种入口的方式,大部分节目和活动都能够实现线上预约、线下取票,最大程度地方便市民群众,谢谢。

  2、上海电视台:前几年上海完成了“历史文脉”——上海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我想问一下接下来上海美术创作领域还有什么具体创作计划?

  于秀芬:目前上海美术界在紧紧围绕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这个核心主题,策划一个主题性美术作品的展览,主题名称叫“从石库门到天安门”,这个展览将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在中华艺术宫开幕,画展主要是把我们上海的一些著名的美术家在各个历史时期创作的作品,作为一个系列,里面有刘海粟、程十发、吴湖帆、陆俨少、唐云、沈柔坚、吕蒙、贺友直、方增先、施大畏等艺术家的作品,以“石库门”到“天安门”这一符号作为贯穿整个展览的标志性的符号。展出作品数量大约在96件,象征中国共产党诞生96周年。

  除了这个展览,我们还计划邀请上海的诗人、作家等等创作一批散文诗,在全市各个区巡回举办这一个同主题的音诗画的演出,这个是主题展览方面。

  第二在上海美术创作方面,“十二五”期间,上海完成了“历史文脉——上海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今年又启动了与之一脉相承的“时代风采——上海现实题材的美术创作工程”。“时代风采”这个工程将着重展示上海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现行者这样的方面的生动实践,以及上海在经济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也充分彰显上海的城市精神。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公开征稿,短短一个半月,就收到来自全社会165件/组的作品。现在正在积极筹划下一阶段的工作,比如要确定一批基层点,组织一些签约作者,前往开展深入基层的采风,完成速写、创作体会等“蹲点日记”。今年年底前,“时代风采”工程要完成所有签约、征集作品,以及蹲点的成果,将在全市各级各类美术馆、高校、社区文化中心、办公楼宇和商业中心,举办一系列的展览,使得成果能够为市民所共享,充分发挥“时代风采”这个工程的社会效应,谢谢。

  3、东方网:我的问题是关于市少儿图书馆新馆的,新馆在普陀长风地区,我想问一下选在这个地方有哪些优势?新馆预计什么时候建成对外开放?现在南京西路的旧馆会不会保留?

  于秀芬:上海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作为市一级重大的公共文化的项目,选旨在普陀的长风地区,当时主要是这样四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要认真落实上海的“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建设规划,在去年年底,市委、市政府批准发布的上海市“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的规划做出了“两轴一廊、双核多点”城市文化空间发展新格局的规划部署。普陀的长风地区正好是位于“两轴一廊”的文化集聚带,在这个地方建设市一级重大公共文化项目,是符合上海“十三五”期间,文化设施要“跨江东进,过河北上”的发展战略要求的。

  第二,这个地区环境比较优越,选址的南侧和东侧紧邻苏州河,北面和长风公园一路之隔。图书馆与城市的公共绿化空间是相紧邻的,可以形成一个满足少年儿童身心共同健康的大环境。

  第三个好处,这个地区交通比较便利,选址位于大渡河路和光复西路交叉口,离内环、中环车程都在十分钟内,距离在建的地铁15号线出口不到400米。

  第四个是集聚效应,普陀长风地区面向少年儿童的文化设施比较集中,少儿活动和服务设施的资源都比较丰富。比如已经建成的长风海洋世界、乐高探索中心等等。少儿新馆可以联动周边相关的设施共同组成面向少年儿童的文化设施的集群,形成集聚效应。

  根据目前的计划,新馆预计于2020年建成并对外开放。刚才你关心的南京西路现在的馆,历史悠久、交通便利,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积累,已经是很多上海市民儿时美好的回忆。在新馆建成后,新馆和现在的馆在服务对象上将进行一些细分。其中新馆主要是面向4-16岁少儿,提供图书借阅、知识体验、展览展示、培训教育、文化交流等服务。现在的南京西路这个馆将承担0-3岁的低幼读者的服务、特殊群体的服务、特色馆藏的保护,以及少儿阅读发展研究和指导这些功能。在未来,新馆和现在这个馆将共同服务于0-16岁全年龄段的少年儿童、家长,以及相关的专业人员。谢谢。

  4、澎湃新闻:“文化上海云”上线到现在已经有一年多时间了,目前取得的一些具体成效?现在注册用户已经170万了,下一步会采取一些什么样的举措来推进“文化上海云”的覆盖?第二个小问题是在运用大数据方面是怎样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

  于秀芬:“文化上海云”这个平台去年上线,运营了一年多,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这个云的作用,即“三个度”。一个是精准度、第二个是便捷度、第三个是满意度。

  第一个是精准度,“文化上海云”依托大数据的运行,提高了政府主管部门和公共服务提供者对市民服务的精准度。因为这个信息平台所产生和汇聚的大数据已经开始广泛地被管理部门和公共服务的提供部门运用,同时这些文化提供的主体开始更加注重通过这些数据的分析,来把握市民文化需求的空白点,找到市民参与文化活动过程中的热点,从而进一步从活动的策划、组织、推广等全过程,更加精准的对接市民需求。

  第二个是便捷度,“文化上海云”为广大人民群众选择公共文化产品提供了一个更方便、更便捷的渠道。市民身边的公共文化场馆、活动以及各类资源,大家可以很方便的在这朵“云”里找到。我举一些例子:比如今年市民文化节举办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大赛”,我们把传统知识放到了互联网、移动端和云端。总计汇总和提供了300道文化知识的题库,因为有这样一个便捷的参与方式,从6月初上线以来,一共吸引了十万余人次来参与和答题互动。同时在线浏览人次已经突破百万,在这个推动过程中,全市16个区的参与热度和数据的实时更新都做的非常好,各个区主管部门也可以随时根据这些数据来把握大家关注情况。

  还比如,今年我们把市民艺术教育服务的一个平台,叫“艺课E堂”放到了云端,通过汇聚各类艺术数据的资源,为广大艺术爱好者提供在线学习交流平台。现在共有十余的门类,400余艺术资源,近5000分钟的资源可以供市民免费点击浏览。我们这个平台今年5月份上线的,到目前为止获得了400多万人次浏览,有50多万用户在平台上进行了深度的学习。

  再比如,从2017年3月份到现在,由黄浦区主办的“上海城市草坪音乐节”,已经围绕着春夏两季,举办了九场公益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城市文化氛围。“文化上海云”在整个活动中,通过制作专题微信、触发引导、直播等多种用户体验良好的互联网方式,已经获得了500多万频次的浏览,覆盖超过100万独立用户。音乐节入场方式也是通过“文化上海云”进行预约,订票总数近两万张,预约率百分之百,到场率97%,都比以往传统的预订方式的到达率提高了不少。

  此外,今年整个市民文化节3月份开展以来,全市累计开展12000多项活动,包括市民舞蹈大赛、合唱大赛、阅读好声音、全程微朗读大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大赛、市民艺术创客大赛等等市一级的重点赛事,都在有序推动。同时,涌现出了百支优秀市民舞蹈团、百支优秀市民合唱团、百个阅读好声音等一批优秀的市民文化团体和个人。全市那么多的场馆、活动,我们都是依托“文化上海云”,为近3000万人次提供市民文化节的活动订单、各场馆预订等服务。所以这么大的体量,有那么多的市民使用,主要它是比较方便的。

  第三个度是满意度。“文化上海云”产生的这么多的大数据,使得政府、市区两级管理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和了解人民群众对各类活动的满意度,并以此为一个重要的核心指标,来评估和评价各个区、各个文化中心、各个场馆开展公共文化活动的情况。同时,将这些情况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我们衡量公共文化建设和服务效能的一个重要指标。现在,我们局里每周都会对“文化上海云”APP的运行情况进行研究,后台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全市各区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发布数量、活动的预订,以及上座率、场馆设施的使用率和市民点评等具体情况。这些数据进行不断的综合分析,已经成为市区两级政府对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进行评价的一个重要的依据。谢谢。

  徐威(市政府新闻发言人):时间关系,今天的问答环节到此结束,各位如何还有采访需求,可以和市文广局或市政府新闻办联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