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4日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问答实录

2022-05-31

  1、上海电视台:我想问一下,未来几年上海的救助水平会不会有新的提升?今年低保标准会不会有新的变化?

  桂余才(市民政局副局长):刚才朱局长在发布中已经介绍了“十二五”期间,本市社会救助的发展情况。“十三五”是上海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社会救助水平也要在这个目标引领之下不断提升,从而确保困难群众有更好的获得感。

  做好“十三五”社会救助工作,将着重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要强化依法救助。通过社会救助的立法进一步健全“9+1”政策体制机制,为“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社会救助提供更好的法规政策保障。

  二是要贯彻精准救助的要求。不断地提高社会救助的水平。我们总体考虑在“十三五”期间,本市社会救助水平要逐年增长,增幅将高于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在这个基础上,扩大社会救助的受益面,进一步加强精准救助。除了低保之外,还有一些其他救助对象,包括医疗救助的力度也要提高。我们初步考虑,将逐步取消低保和低收入家庭住院医疗救助的封顶线,并且继续提高救助比例,从而使困难群众在“十三五”期间得到更好的保障,社会救助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是要进一步强化安全救助,进一步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及时的要求,确保社会救助能够健康发展。

  关于今年低保标准调整的问题,目前正在走程序。预计4月将有一个新的标准出台,调整的增幅要高于本市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大概在10%左右。预计在2016年基础上再增加90元左右。待程序走完之后,会正式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布。

  2、中央电台:我们知道去年开始实施的《慈善法》对慈善信托这种新的慈善财产管理模式明确认可,想问一下上海目前慈善信托的进展情况怎么样?

  朱勤皓(市民政局局长):发展慈善信托是贯彻《慈善法》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的领域。市民政局根据《慈善法》的精神,按照民政部和银监会联合下发的文件“关于做好慈善信托备案有关工作的通知”,结合上海的实际来推进这项工作。

  一是明确了备案工作的流程,专门设置了慈善信托的受理窗口。二是完善备案的材料。出台了上海市慈善信托自律承诺书和上海市慈善信托信息公开的文本。三是加强信息公开,在上海民政网信息公开这个栏目当中也设置了慈善信托的栏目,加强慈善信托的信息公开。

  《慈善法》实施以来,本市备案了两单慈善信托。一是蓝天至爱1号慈善信托,由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委托安信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用于资助扶贫、济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残、优抚;救助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促进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的发展;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等;二是“上善”系列浦发银行“放眼看世界”困难家庭儿童眼健康公益手术项目慈善信托,由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委托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用于帮助困难家庭眼疾儿童免费实施手术治疗,提高双眼视功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3、人民网:上海是一个老龄化城市,我们很关心上海养老问题。在上海中心城区有长者照护之家,这种模式非常受欢迎。今后这种模式会不会在全市其他区覆盖?有没有时间节点?

  蒋蕊(市民政局副局长):上海的老龄化程度确实非常高, 3月27日市民政局将和市统计局联合发布2016年上海市老龄人口的监测统计状况。在发展养老服务这几年力度一直非常大,结合上海特大型城市的特点,以及房屋资源尤其是中心城区房屋资源比较稀缺的现实状况,探索符合实际特点的养老模式,如长者照护之家。长者照护之家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探索,2015年、2016年都作为市政府的实事项目向前推进,这两年发展速度非常快。我们的目标是到2017年底全市所有的中心城区以及郊区城市化地区的所有街镇都能全覆盖。到去年年底全市建成了73个,今年继续列入市政府的实事项目50个,这样算下来至少有120多个。未来几年将因地制宜,继续推进这种养老模式的发展。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既要充分尊重社区的实际情况和老年人实际需求,推广由街镇负责建设、由专业的社会组织进行运营的模式,也要重视专业运营社会力量的发展,以及对他们的监管和扶持。

  我们也注意到,近期有相关媒体对长者照护之家非常关注,既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也提醒我们在发展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说长者照护之家非常受欢迎,是因为把专业的机构照料从社区延伸到家庭,但这种延伸目前还不能完全适应需求,主要是居家上门服务的人员、服务机制没有完全跟上,这也提醒我们在政策设计上进一步加强对这方面的考量。特别是我们也注意到,失智老年人的上门需求量非常大,下一步我们会继续在这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4、界面新闻:清明节就快到了,想问一下殡葬改革方面的问题。之前九部委推出生态节地葬,目前上海生态节地葬的比例有多少?有什么措施来鼓励大家呢?上海殡葬发展规划进展如何?另外,今年“两会”期间有很多代表委员关注“临终关怀”,请问一下上海有多少“临终关怀”机构?今后会怎么发展?

  朱勤皓:在清明节追忆先人,纪念去世的家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九部委提出生态节地葬的要求,上海做这项工作已经有六年历史,我们一直在探索。这跟上海本身土地资源紧缺有很大的关系。到目前为止,上海墓葬、室内葬和海葬的比例在70:28:2,人们的思想也有一个改变的过程。今天上午还在嘉定松鹤园举行家庭联合葬的设计,也非常想通过鼓励家庭联合葬,节约墓葬用地。除了家庭联合葬以外还有壁葬、树葬、海葬等等,上海一直注重探索,也出台了很多鼓励政策,希望可以把这项工作做到全国领先。

  第二个问题,关于规划。目前正在大力的推进和制定过程当中,这个规划不单是民政部门的事情,也是全社会共同的事情,我们广泛听取了社会方方面面的意见,尤其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从业人员对这个规划的意见,目前规划还在进一步的推进制定过程中。

  说到“临终关怀”,比较多的工作在卫计委系统。但从养老院的角度来说,每年确实有很多老年人最后是在养老院离去。尽管在养老院中并不都叫“临终关怀”,但每个养老院都结合工作实践有临终关怀的措施。这是目前我们正在做的工作。

  5、东方网:想了解一下,老年综合津贴实施到现在整整一年时间,对实施的效果有没有进行总体评估?另一方面,未来会不会对金额以及年龄层次覆盖面进行调整?

  蒋蕊:前面也介绍老年综合津贴去年是作为5月1日《上海老年人权利保障条例》实施时候同步出台的一个普惠的老年福利制度,实施一年来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从我们掌握的情况来看,也受到老年人的普遍欢迎,目前全市老年人申请的是308万张,累计发放津贴48亿多元。

  在工作评估当中我们感觉到重点在两个方面进行完善。一是对于某些特殊情况的老年人,比如说因种种原因不便于亲自办理、亲自申请,不便于亲自受理激活。碰到这样的案例,这样的特殊情况,怎样在制度上、操作上予以尽可能的便利。

  另一方面,要研究敬老卡的另外一个功能,就是进一步强化老年人的优待凭证功能。上周,在上海民政、上海发布的微信公众号推出了关于敬老卡优待功能的小调查,目前为止,收到7.3万多人的回复。我们对需求情况进行了梳理,排在前三位的是希望医院、旅游景点、银行提供优待。我们将充分尊重老年人和老年人家属的需求,动员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来构筑敬老卡联盟,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优待服务。谢谢!

  6、解放日报:我对养老服务行业比较关注,近年来上海养老服务发展很快,刚才蒋副局长也提到了一些养老机构可能存在经营方面不太规范甚至危害老年人权益的问题。接下来对养老机构的监管方面有没有哪些具体的举措?

  蒋蕊:我们的确感觉到养老服务行业这几年是在快速发展,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确实要加强对它的监管,促进其快速而健康有序的发展。我们把今年确定为养老服务质量年,已经出台了养老服务质量提升的三年行动计划,从今年启动,希望用三年左右的时间,用实实在在的举措,使上海的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能够有明显的提升。

  质量提升计划大致有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重点抓服务质量的标准化,以标准化来带动质量的提升。二是健全一个服务质量的监测体系,通过全方位的监测体系来对它进行立体式的质量监管。三是建立养老服务信息的共享机制,对一个养老机构的运营,不单单是民政部门进行监管,消防、食药监,还有其他的部门都会有监管。我们将加强与相关部门监管信息的互联互通,构建养老机构的信用体系。四是通过激励和奖惩并举,比如说从今年开始将会推出养老机构的黑名单制度,加大社会监督力度。

  关于今年的工作,在4月底前将出台养老机构自由裁量的基准,还将出台养老设施公建民营的指导意见,另外将会以“服务质量”主题进行专项的督导和检查。去年开始依托原来的社区服务热线962200作为上海市统一的养老服务投诉热线,欢迎社会各界有任何的投诉意见拨打这个热线,我们一定会督促养老机构进行整改。

  7、文汇报:刚才发布中提到本市出台了特困人员供养的文件,请问针对特困人群有哪些主要的帮扶举措?

  桂余才:国务院在2016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意见》,上海市也在去年出台了《关于实施本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的意见》。在这个意见里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措施来加强救助和保障的力度。

  一是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日常生活供养的标准不低于本市的居民基本生活水平。按照我们通常的一个计算公式,就是低保的1.3倍。比如说去年特困人员的供养标准就是1150元,按照低保的1.3倍,今年调整标准之后仍然要增加。

  二是提供生活照料服务。对特困人员当中的老年人将引入老年人照护需求统一评估机制,对完全丧失自理能力的,供养机构将提供生活照料服务,对有一定自理能力的,按评估结果为其提供相应的生活照料服务。

  三是提供疾病治疗的资助。1、对他们进行全额资助特困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对特困人员的医疗救助力度是比较大的,对特困人员的医疗救助是百分百支付医疗费,百分百进行救助,较好保证特困人员患病后能够及时就医。

  8、上海外语频道:关于慈善的问题,现在网上有不少个人救助和善款募集,您对这个问题持什么观点?

  朱勤皓:根据《慈善法》规定,公开募集信息发布是要通过一定程序进行的。《慈善法》规定:开展公开募捐,应当取得公开募捐资格。取得了公开募捐资格,才能够在网上进行公开募捐。个人通过网络进行公开募捐的形式,从目前情况来说还是比较新的形式,将来一定会有更多法律法规来对这种行为作出进一步规范。谢谢!

  徐威(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各位记者如果还有什么采访需求,欢迎和市民政局或市政府新闻办联系。今天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