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8日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问答实录

2022-05-31

    1、中央电视台:我想请教一下翁市长,今年两大规划都制定了两年,我们做了哪些工作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专业性?另外,有哪些相关行业、用人单位给我们提供了哪些数据建议和决策参考。在这些决策参考当中有哪一点给您留下深刻的印象?
 
    翁铁慧(上海市副市长):谢谢您的提问。制定战略规划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必须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的规律基础上,对教育发展的方向、思路和方法等进行有效的调控和把握。基于这样的理解,在制定两个规划中坚持以系统思维和科学方法加强顶层设计。系统整体来规划这两个规划要体现科学性和专业性非常重要的点,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路径、科学合理优化相关的教育结构布局,都是根据这个来定的。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说,我自己参与的过程中,我觉得可能下面这几个方面比较重要: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摸清现状、家底。我们花了两年多时间,对照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特别是本市建设“四个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要求,全面分析本市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现状和问题,这是这次规划的基础和前提,目的是为了从战略的角度考虑,我们的家底到底怎么样?社会需求方面,重要的方向是什么?
    二是从方法论的角度,坚持需求导向,科学预测目标。我们觉得需求导向特别重要,要真正从教育的角度看社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总量、结构、类型、培养模式类型到底怎么跟着走,这非常重要。这次科学预测目标确实做了比较大的力气。可以说,差不多一年半的时间在搞需求分析。汇聚多学科、多领域的专家,按照国务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紧密结合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充分考虑人口变化的趋势,积极社会发展、产业行业人才需求因素,大数据定量研究作为支撑。多维度把发展趋势和科学预测,预测出来。
    三是坚持国际视野,对标国际一流。高等教育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去学习美国的加州和德州,因为加州在1960年的时候做了区域的高等教育规划。为什么加州体系的高校现在做得这么好,就是由于这个规划。为什么我们说规划要强制性,它就是最后立法的。不管以后什么人来管教育,就按照这个来做,最后分成三类的高等教育。另外,德州也学了。职业教育找谁呢?我们学习了德国、澳大利亚,这两个国家的职业教育做得非常好。我们对标国际标杆,我们既利用他们的优势部分,同时又要跟我们的实际相结合。
    四是坚持超前国际化,分布推进落实。我们对2030年目标和分类目标是有超前的,无论是教育的规模、层次、类型都做了分类目标,做了超前的布局。但是2020年作为重要的节点分布实施。
    五是动态调整。我们感觉如果说规划要有相当的刚性,但时间比较长,15年,社会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变化,包括我们政策的实施效应不断出来,情况会发生变化。如何做刚性,而且有可操作性,一定要有动态调整的机制。所以,我们要有科学的研判、评估和动态调整的机制。
    六是坚持开门搞规划,吸纳各方的意见。刚才这位记者提到问题,我觉得我们确实是花了这么大的力气,编制过程中教育、人社、发改、财政、经信、规土还有卫生计生等等,凡是跟人才培养大口有关的政府职能部门全部参与了,把他们前面比如说5-10年的用人情况和以后中期、中长期的人才规划全部拿来了,作为我们建模的依据。而且这些部门可以说是全程参与,累计召开了100余项研讨会,到20余个门类行业,一个个行业去跑,近千家用人单位,近百所院校调研,我们跑遍上海几乎所有的院校。无论是行业的、企业的、事业单位的,辐射的面非常广,广泛听取和吸纳各方面的意见。
    去年年底和今年上半年我和苏明同志、晓东同志先后四次到人大政协去,一次不够再第二次,听取代表、委员给我们提意见。有些意见很尖锐,而且我们觉得挺好的,后来再改。里面的案例非常多,如果说的话,苏明同志和晓东同志比我更一线,例子更加丰富。有一位老领导现在在中小企业的协会工作,听到协会的会员单位说我们搞的规划调研很有意思,希望我们去调研,因为这个协会很有有代表性,涉及到很多的行业,有很多中小企业,我们感到现在很多新的业态在中小企业发育起来的越来越多,所以,我们就利用起了这个中小企业的平台,为我们规划的科学制定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2、上海电视台:我有两个小问题,说到这两份规划都是很针对社会需求的,前两天报道了儿科门急诊爆棚的现象,儿科医生青黄不接,培养上少于社会需求。未来在儿科医生培养方面,是否已经有所考虑?另外,针对现在“学区房”炒作的概念比较强,教育部日前提出多校划片的概念,一个小区对口多个学校,上海在这方面是不是会呼应教育部这个政策? 
 
    翁铁慧:第一个问题我来回答,第二个问题请苏明主任回答。
    非常感谢你,这也是我关注的事,我又管教育又管卫生,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现在交大医学院和复旦医学院都已经增设了儿科专业。这次高等教育规划里面加强医学相当一部分,除了儿科还有产科。我记得记者朋友去年这个时候非常关注生孩子的问题,助产士,今年儿科,还有一个精神科、急救科。我每年元旦、除夕就跑急诊室,压力特别大。里面还有一个护士,护士很大的问题比医生还要缺。所以,这几类都是我们高等教育规划和职业教育规划里面充分体现。当然儿科的问题不仅仅是培养人才的问题,还有很多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我们要综合施策来加以改变,而且要尽快做这个事。今天讲教育要把这块内容放进去,在高等教育规划和职业教育规划里面都放进去了。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
 
    苏明(市教委主任):非常感谢你的问题,大家都比较关注。确实前不久教育部领导也说了,进一步考虑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多校划片,一个小区对应多所学校的想法,根据北京的情况来说,或者说对一些大的城市,既有单校划片的,也有多校划片的。总体来说,教育部还是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举措之一,与之相应同时也在推进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通过多种方式来提供更加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资源,满足大家对优质资源的需求。上海总体来说,跟教育部所倡导的义务教育均衡都是保持一致的。从上海的特点来讲,一个还是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因地制宜,各个区县根据教育资源情况更加有效地把就近入学问题解决得更好。另一个是积极推进集团化、学区化办学,我们也已经通过了关于在教育综合改革当中进一步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的方案,也是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使市民能够享受到更好的义务教育资源。从学校的供给来说,能够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能够办出更多、更好的家门口的好学校。我们会继续朝这个方向把义务教育阶段的优质、均衡发展做得更好,满足社会对教育资源的需求。
 
    翁铁慧:我补充一下,教育部的要求是面向全国的,上海按照这个总体精神主要将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准备“十三五”期间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有一定覆盖面,办好一批家门口的好学校。同时,在教育部总体规划下,上海的特色就是将集团化和学区化办学相结合。在同样一个学区里面进行集团化了,那所有的学校都一样,水平都一样,就不存在好的、差的。但教育部总体的方向是针对东、中、西部,但上海在这个基础上可以更高的要求来把义务教育阶段的就近入学、均衡发展这件事做得更好。
 
    3、新华社:我请问一下苏明主任,两个规划的实现都是到2030年,但现在以“互联网+”为依托新技术、新业态层出不穷,规划能不能管15年,尤其是职教规划怎样跟上社会需求发展,刚才翁市长提到有动态调整的机制,能不能详细介绍一下怎么发挥这个机制的作用? 
 
    苏明:规划本身有一个超前性,要管长期。确实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是在变化过程当中,刚才翁市长介绍的时候,特别提出了我们在中期会有一个动态调整的机制。除此之外,我们也关注到了“互联网+”的问题,本身已经对业态、新技术跟现有传统不一致了,所以在规划当中也充分考虑到面向21世纪上海产业、经济结构的升级和发展的趋势。将现代信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汽车制造、现代贸易、机电设备制造、生物医药等现代新兴技术产业高度融合的情况,在规划当中明确提出电子信息大类比如说以此为例,重点是专业建设方向的转型升级,对口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业态的发展,重点培育发展移动互联网,包括卫星导航、云计算、大数据等等相关联的互联网新兴产业。从未来导向来说充分关注这方面的变化。当然在执行过程当中,将来中期动态调整会发挥很好的作用,既能够提前考虑到未来的大数据,又能够及时跟进变化,使得规划能够更加科学、更加有效的执行。
 
    4、中央广播电台:我有两个问题,据我所知国务院最近发布了文件,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今天发布的两个规划将在哪些方面有具体的思路和举措?我发现两个规划的契合点是在应用型本科建设,上海怎样建设应用型本科,打通应用型教育的全通道? 
 
    翁铁慧:谢谢您的问题,我回答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请市教委的同志回答你。
    你提的问题很好,《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近期经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国务院也印发了相应文件。我想在这里说明的是,我们在制定这两个规划的同时,我们还制定了《上海高等学校学科发展与优化布局规划》。因为这是一个非常专项的规划,我们没有采取对外发布的方式,但事实上这个规划已经在2014年11月出台了。我们对上海所有的高校学科状况进行了很专业的评估,而且这个评估不是学校自己来的,我们通过第三方,对现在上海所有高校学科状况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估,拿出评估报告来以后,再制定学科规划。当然这个学科规划也是根据社会需求的。基础类的研究瞄准科学前沿,应用类研究就是行业和社会的需求,国家战略和上海战略相结合。《学科规划》在去年已经出台,通过遴选一批“高峰高原”学科,对标国际一流标杆,提升高校学科建设水平,进而支持形成若干高水平大学,为进入国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供支撑,做强底蕴。所以,事实上已经先于全国一年开始建了,第一轮财政经费投入36个亿,2015年的建设经费已经到位。接下来明年还要根据国家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进行一些微调和动态调整。
    在高等教育规划当中提出了构建普通高校分类发展和分类管理体系。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分类管理和分类评价引导学校明确发展定位。这个明确发展定位里面最重要就是学科定位。学科到底哪些是重点发展,哪些是一般发展,哪些是要放弃的,一定要明确。要引导高校明确定位,一流大学的建设没有一流学科支撑是空话,因为学科是综合性的体系,学科建设包括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基地平台、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等各个方面。学科建好了,这方面支撑它,是必须的。如果说要建世界一流大学,如果一个学校有一、两个或者三、四个学科是世界一流,在全世界说这个学科就找中国的哪个学校,它是最好的,在第一阵营或者数一数二,你这个学校就是世界一流学校了。如果说一个学校没有一个学科让人家认可,是世界一流的,这个学校是不可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所以,学科建设是根本。在上海高校学科建设规划和高等教育规划里面都聚焦学科,最后水到渠成就会变成世界一流大学,就可以期待。但现在要脚踏实地地做好学科建设。
 
    苏明:刚才讲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特别是职教规划来说,这也是这次构建从中职到高职到应用本科,再到专业研究生多通道的立交桥。从人才培养结构来说有一个合理的分布,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各个不同的职业教育阶段的学生上升通道。我们归纳了一下上升通道组合比较多,大概有十种情况,一个可以通过中考进入中等职业教育,再一个通过中考进入五年制的专科教育,另外从中考来说还中高职的培养。从中职往上升,通过自主招生进入专科高等教育,中职毕业生通过对口高考进入专科高职教育或者应用本科教育。第六种中职或者普通高中通过普通高考进入高等教育,还有中职-应用本科贯通培养,还包括专科-应用本科的衔接培养,前面一个贯通培养是三年加四年,后面一个是三年加两年。除此之外还有五年制-专科应用本科衔接培养,再有是专科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衔接培养。因为也是根据人才的多样化和人才将来发展的多种目标,能够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设计的。我们希望通过畅通的渠道,使得职业教育的发展能够更加健康,也有更大的吸引力。
 
    丁晓东(市教委副主任):刚刚讲到应用型本科的转型有几个方面特别要注意,我本人也在这个领域工作。首先就是学校要明确定位,心甘情愿的归到应用技术类高校,你要明确是培养什么人,为什么而培养这些人,其次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完全照搬学术型、研究型高校的培养模式,简单校长好做,但无法转型。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体系、教学结构甚至学期制都可以打碎。第二个就是专业设计,刚才翁市长说了,教育部赋予上海应用型本科转型专业设置的改革权。社会发展非常迅猛,新业态、新产业出来以后,我们怎样引导专业学科设置非常重要。我们把体系建好,到2030年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所有高校都可以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导向来设置专业。还有一个非常重要,不是所有专业都可以改名,每个专业都是有特色的,比如说管理,有的学校管理可以办成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的特色,不一定把名称改掉。有的可以办成金融管理的特色。每个学校要跟上社会发展的需求,要加强课程设置,改变现有的管理学科等大量的专业培养方式。所以这几个环节抓好,转型才可以成功。在规划当中特别是职教和高教相衔接过程当中,两个规划都强调了这一点,接下来会逐步逐步地推动。
 
    徐威(市政府新闻发言人):由于时间的关系,各位记者有什么问题可以问市教委的同志,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