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目标愿景

2018-09-11

  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构筑发展优势,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和上海文化品牌,将上海打造成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更具活力的繁荣创新之城:上海将在2020年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相适应、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的基础上,依托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服务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城市和“一带一路”建设桥头堡的作用,带动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更富魅力的幸福人文之城:上海在2020年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更具影响力的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基础上,坚持不懈提升城市品质,建设更具人文底蕴和时尚魅力的国际文化大都市。不断完善多层次高水平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成为城市治理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健康、人文城市。


  更可持续发展的韧性生态之城:上海在2020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持续改善空间资源环境和基础设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建设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上海。构筑城市生态安全屏障,不断提升城市的适应能力和韧性,致力于在2040年建设成为拥有较强适应能力和更具韧性的生态城市,并通过空间资源环境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动态改善,成为引领国际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标杆。


  发展模式转型——紧约束下的睿智发展

  为应对挑战和城市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上海将以成为高密度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城市为目标,落实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负增长”要求,牢牢守住常住人口规模、规划建设用地总量、生态环境和城市安全四条底线,合理分配各类城市发展战略资源,注重内涵发展和弹性适应,探索超大城市睿智发展的转型路径。


  网络化、多中心的空间体系

  上海积极响应“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提升主城区功能能级,控制中心城周边地区蔓延,发挥新城、新市镇吸纳人口和带动地区发展的作用,形成“网络化、多中心、组团式、集约型”的空间体系。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