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专题系列市政府新闻发布会——普陀区

2020-08-18

  市政府新闻办今天(8月18日)举行第六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系列市政府新闻发布会,普陀区委书记曹立强介绍了普陀区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普陀区委副书记、区长姜冬冬,普陀区建管委主任应明德,普陀区真如副中心管委办主任杜春文出席发布会,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普陀区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也是体现上海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窗口之一。近年来,普陀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施高水平治理,建设更美好城区、创造更幸福生活。

  一、科创驱动,做好产业转型文章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深化科创驱动战略,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全市大局中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一是产业支撑格局日趋完善。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现代服务业成为区域经济首要拉动力,智能软件、研发服务、科技金融等重点培育产业占区GDP的比重达到30%。智能软件产业方面,天地软件园、华大科技园等特色园区能级持续提升,拉扎斯(饿了么)、波克城市、中邮科技等行业领军企业发展迅猛。研发服务产业方面,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创新、机器人研发与转化2个功能型平台被列入上海科创中心“四梁八柱”,中德人工智能合作中心、闻天下5G创新中心等重点项目“落地生根”。科技金融产业方面,打造上海科技金融产业集聚区,引进德邦证券、远东宏信等一批资产管理、融资租赁细分领域特色企业。同时,生命健康产业逐渐厚积成势,集聚了一批医院管理、健康管理、药物和医疗器械研发销售等领域优质企业,在桃浦建设国际健康创新产业园,与同济医学院开展深度战略合作。抢抓在线新经济发展新机遇,引进360华东大安全总部、阿里数字农业供应链管理、字节跳动智慧教育等一批高能级、引领性项目。出台新基建行动方案,打造市工业互联网安全产业示范区,建设全市首个5G精品区。

  二是科技创新功能显著增强。举全区之力打响中以(上海)创新园、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两块“金字招牌”,加快提升集中度和显示度,努力打造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新的增长极。中以(上海)创新园围绕打造中以创新合作示范区、国际创新技术成果转化地目标,加快推进载体和配套设施建设,推动中以安防研究中心、中以生物医药产业孵化基地等项目落地,举办上海国际互联网安防产业峰会、中以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等系列活动。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依托清华全球科研布局和校友资源,汇聚顶尖科研机构和人才,打造高层次、综合性、开放式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型创新载体,现正全面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国际合作、高端智库建设、培养科技领军人才等工作。

  三是重点地区开发全面提速。桃浦智创城着力建设集聚国际创新合作的开放枢纽,核心区土地收储基本完成,智创TOP产城综合体等项目有序推进,绰约风姿初露端倪。真如城市副中心定位服务长三角的公共活动中心,正加快推进土地收储和基础设施配套,星光耀广场、天汇广场建成投运,高·尚领域、真如境等项目加紧建设中。长寿、长风、长征“三长”地区联动发展,打造充满活力的苏河水岸经济发展带,百联中环、中信泰富、M50、环华师大等地区城市更新有序推进,亲子、文旅、休闲、购物、电子竞技等产业融合发展势头正劲。

  四是区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出台“市场准入便利化11条”“优化营商环境21条”等一批改革举措,商事制度改革、“互联网+”监管领域受到国务院督查表扬。区行政审批事项700个业务承诺办结时限平均压减三分之二,工程综合竣工验收审批时间由15个工作日压缩到7个工作日,受到世界银行测评肯定。在全市首批试点设立新办企业“一网通办”服务专区,试点拓展全程电子化登记事项,为企业提供全程帮办服务。

  二、人民至上,做好民生改善文章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让小康生活更有滋味。

  一是全力改善群众居住条件。较早完成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征收,累计12万户家庭受益。今年又打响“三旧”换“三新”攻坚战,提出全面完成零星旧改地块征收,彻底消灭“拎马桶”现象,让全区二级以下旧里“换新颜”;新开工500万平方米旧住房综合修缮改造,让更多老旧住房“穿新衣”;新开工10万平方米旧住房成套改造,让非成套房屋居民过上厨卫独用“新生活”。以提升社区环境和功能为重点,硬件软件同步加强、“里子”“面子”同步提升,统筹推进停车、加装电梯、适老和无障碍设施改建等,圆好百姓安居梦。

  二是健全家门口的服务体系。以步行15分钟距离为半径,建成28个网格化综合管理服务片区中心,整合党建、群团、养老、医疗、教育、文体、法律、亲子等资源,形成“邻聚里”服务品牌。未来将继续加密布点、提升能级,推动片区中心与居委会、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养老机构联动,打造家门口“一站式”服务综合体。

  三是推动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养老领域,“十三五”期间新增养老床位2938张,累计达到9155张。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实现街镇全覆盖,获评全国养老服务示范活动示范单位,全市首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安宁疗护试点单位、长护险试点区。教育领域,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办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成立华师大附小、新普陀小学、梅陇中学等教育集团。在曹杨二中等3所市示范性高中的基础上,曹杨中学等4所中学获评市特色高中,华师大二附中回归普陀建分校,新建12个普惠性托育点,公办幼儿园全部为市一级以上优质园。卫生领域,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做密做实社区卫生服务站点,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公共卫生资源。与市儿童医院共同建设儿科医疗联合体,统筹资源支持同济医院做大做强。文化领域,加快市少儿图书馆新馆等项目建设,新建沪西工人文化宫、市体育宫、中海剧院等文化设施,举办上海国际10公里精英赛、中国声音大会、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互联网影视峰会等高水平赛事与活动。

  四是深化党建引领下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发挥“红色议事厅”等自治共治平台作用,群众的事和群众商量着办,发动群众一起办,共建共享“善美普陀-同心家园”。以群众反映强烈的物业矛盾纠纷化解为切入点,形成维修资金续筹、代理记账等“六个一批”成果,推进“满意物业”创建。

  三、品质为先,做好环境优化文章

  坚持“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练就“绣花功夫”,让城市有颜值有温度。

  一是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持续打通断头路,提高路网密度,“十三五”累计竣工7条区区对接道路,创建7条市级精品示范路,新改扩建及整治大修40余条道路,完成21公里道路架空线入地及合杆整治工程,新建跨街、跨河、跨铁路桥梁5座。

  二是高标准打造普陀段苏河水岸。总长21公里的苏州河普陀段沿岸19个断点已基本打通,年内将全面实现两岸公共空间贯通开放,统筹推进空间塑造、生态修复、绿化提升,布建更多文化、体育、休闲和党群驿站等配套资源,塑造可亲近、有温度、有活力的苏河水岸。

  三是全方位提高区域环境质量。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健全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区域降尘量逐年下降,劣V类水体比例控制在9%以内。在全市率先完成无违建街镇(居村)创建,累计拆除无证建筑340万平方米,居中心城区首位。每年打造10条左右景观道路,高品质建设桃浦中央绿地、真如绿廊,“十三五”新增公共绿地超15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29%。

  四是不断提升城区治理水平。在全市较早建成区级“城市大脑”,布建11万个物联传感器,开发46类应用场景,打造人口信息管理、平安建设、服务经济等特色板块,注重“一网统管”实战能力。落实城市管理精细化三年行动计划和城区管理标准体系,用“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织密巡查、发现、处置网络。健全社会矛盾预防和多元化解机制,推进围墙内外智能安防设施全覆盖,打造更加牢固的“平安普陀”。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