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0日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问答实录

2022-05-3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近期公安部门“一盔一带”的宣传声势浩大,能否谈谈这一行动的目的和意义?

  邢培毅:“一盔一带”主要的目的一是规范出行的行为,第二是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最终达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目的。据我们统计,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6月25日,全市涉及电动机动车的交通事故亡人数,占交通事故亡人总数的53.1%,其中约有67%的死者是颅脑损伤致死。所以公安部推行了这个安全行动,就我们上海来说也非常有针对性。上海有一千多万的电动车,使用量、出行量都非常大。我们积极响应公安部的号召,联合市文明办、市教委和市民宗委,接下来会联系更多的部门,形成合力,进一步推行这一项文明举措,更广泛地宣传发动推进,使广大的市民养成良好的习惯,也使这项安全行动在上海能够成为一个文明的风尚。

  上海日报:现在《非机动车管理条例》的立法进度如何,对于并不罕见的代步工具和滑行工具在法规中有什么规定,在查处上有哪些做法?

  邢培毅:这一立法进程很顺利,今年已经作为正式的项目,年内能够完成立法,该条例是对上海现有的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很好的补充。《上海市非机动车管理办法》里面对电动自行车的规定是按照产品的目录,凡是没有列入产品目录的不允许上路。所以记者刚才提到的几种车型目前来看没有路权。我们还是加大执法,我们也希望广大的媒体帮我们做宣传,从源头上治理好。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针对面广量大的电动自行车,我们采取了哪些手段遏制违法情况,特别是针对快递外卖行业,有无针对性措施?

  陈臻:近年来,我们在致力巩固机动车治理成效的基础上,将执法重点向非机动车和行人延伸。特别是对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行为,我们一手抓路面严格执法,对无牌上路、闯红灯、逆向骑行、不在非机动车道内骑行、“闯禁”上桥入隧、违法载人等突出交通违法行为,一律“零容忍”,做到“见违必纠、纠违必处、处罚必严”;一手抓重点行业自律,我们针对快递外卖重点行业,每月召开约谈会,通报交通违法和事故情况,督促企业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骑手的交通安全教育。

  此外,我们积极探索应用RFID非现场执法手段,建成外场采集设备1100套,做到外环以内重点路口全覆盖,并推动6万余辆快递外卖电动自行车换装电子号牌,有效提升了交通管理效能。指导本市快递外卖行业创建了《上海同城配送》,每月刊发一期,将公安机关管理举措、交通安全宣传提示、行业违法和事故情况,企业自我管理的经验做法等内容纳入其中,营造企业相互监督、共同学习的良好氛围。配合市道路交通安全协会,推动快递外卖企业建立同城配送专业委员会,搭建自治平台,强化行业自律。

  新华社:近几年,本市通过开展事故深度调查,进一步推进事故防范工作。请介绍一些今年以来开展事故深度调查以及处理相关企业和个人的情况。

  邢培毅:首先说一下什么是交通事故的深度调查。交通事故的深度调查除了对事故本身进行调查以外,同时要对事故发生的间接的原因以及深层次的原因,包括道路交通安全相关因素,进行延伸调查。主要的目的是在源头管理、企业的主体责任落实以及相关部门的履职方面做相关的调查,然后提出整改和责任追究的意见,应该说事故深度调查作用还是非常明显的。

  今年以来,全市共发生一次造成多人死亡、营运车辆致人死亡且承担主要责任的道路交通事故26起,本市公安交警部门均开展了事故深度调查,共责令停业整顿问题企业13家,罚款8家,责令整改3家;以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等罪名,对15名企业法人、实际管理人、安全负责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另对6名安全管理人员处以行政罚款。自今年3月18日起,本市公安交警部门进一步对所有涉及人员死亡的交通事故一律开展深度调查,这项措施我们将继续深度运用下去。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样的调查能够对相关的企业、相关的从业人员,包括相关的行政管理部门能够起到警醒、提示的作用。

  中国青年报:目前本市部分智能网联汽车企业进行了载客测试,请问公安部门围绕智能网联汽车上路做了哪些工作?

  邢培毅:智能网联汽车在上海主要是由经信委牵头,市公安局和交通委共同组成一个推进小组来推进。在这个过程中公安机关有两项任务:第一是明确测试区域,包括对相关的道路进行安全评估,最终明确是否开放。第二是做好测试车辆号牌的发放工作,目前我们测试的区域主要是嘉定的安亭和浦东的临港地区。从2018年3月至今,我们已经为28家企业,一共78辆智能网联汽车发放了道路的测试临牌。

  澎湃新闻:关于目前我市机动车保有量还在不断的增加,停车难的问题还在持续,公安机关对此有什么更多的解决方法?

  陈臻:停车难的问题也是静态交通问题,静态交通和动态交通问题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方面,大家感觉到车辆无处停放,只能路上来回兜圈子,没有地方停就会增加道路通行压力;另一方面,现在设置路内停车位,减少了通行的资源,同样也会影响交通的通行。本市目前停车政策以“配建为主,公共为辅,道路为补”为原则,道路停车场的定位为缓解停车难的临时性过渡的措施,是停车实施的补充,有些地方临时补充停位。截止到2019年底,本市特别是中心城区,共设道路停车场1796处,可以停4.7万辆车。其中夜间和时段临时性停车场所近900处,夜间也可以停3.4万辆,解决停车难的问题。

  尤其在疫情期间,公安部门为缓解群众的停车难问题,先后分3批、增设了125处道路停车场,这是临时性的。随着复市复工复学,道路通行压力逐步增大,大部分路外公共停车场已对外开放,公安部门综合考虑市民停车需求以及道路实际通行能力,对疫情期间增设的临时道路停车场进行了优化调整。经排摸,仍可继续延用51处临时停车场,合计1800个泊位。其余还有74个临时道路停车场、有2566个停车泊位将予取消,主要要释放道路交通资源、提升通行能力。

  凤凰卫视:目前本市正在大力推行夜间经济,对此,公安交警部门配合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什么新的措施?

  邢培毅:在2019年本市推行夜间经济时,公安交警部门就已经参与到湖滨路、安义路限时步行街的交通组织设计中。今年,我们基于2019年有关限时步行街的交通组织经验,对黄浦区枫泾路等限时步行街的交通组织方案进行了优化,让周边道路通行更顺畅。此外,我们针对占路设摊的点位,配合属地政府制定“一点一方案”,协助落实交通管控保障措施;针对商场、酒吧等延长营业时间的情况,相应延长夜间执勤时间,加大夜间警力投放,维护好现场及周边道路交通秩序。

  下一步,我们将对目前已经实施的限时步行街开展后续交通评估,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区域交通组织,在助力夜间经济发展的同时,确保周边道路交通安全、有序、畅通。

  人民日报: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市民的卫生意识比较强,对酒驾检测的传统模式可能会有交叉感染的担忧,我们对此有什么举措?

  邢培毅:酒驾、醉驾特别容易引发重大的交通事故,所以上海警方历来对这个违法行为保持高压态势严处。在这个过程中广大人民群众也担心卫生问题,特别是在疫情期间,更担心交叉感染的问题。我们也高度重视群众的关切。现在在现场初筛,装备上我们都要求一线民警,一律采取呼气式的酒精测试,每一次测试都是用一次性吹管,这样就可以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在执法过程中群众也非常欢迎民警采取这样的措施。我们也欢迎大家对我们的执法活动继续进行监督,有什么问题及时向我们反映,我们继续会以零容忍的态度查处酒驾和醉驾的行为。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