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依托智慧公安赋能,助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关情况

2019-09-03

   市政府新闻办今天(9月3日)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龚道安介绍了上海依托智慧公安赋能,助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关情况。市公安局副局长陈超、市公安局指挥部主任吕耀东出席发布会,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上海从2017年9月开始,在智慧城市、智慧政府框架下建设智慧公安,努力探索一条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客观规律、具有上海特点的社会治理新路。经过2年的努力,智慧公安对警务活动和社会治理的赋能效应逐步显现,上海公众安全感满意度连创新高,携程网评选的2018年度国内最有安全感的十大城市,上海排名第一,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去年将上海评为全球最安全城市之一。

  安全有序,已经成为了上海这座城市的金字招牌。

  社会治安持续向好。今年以来,报警类110同比下降25.9%;刑事案件同比下降37.2%;盗窃案件同比下降54.2%。刑事案件破案数、打击数均上升15%,71起命案、75起抢案全破,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案件即发即破,入室盗窃案件破案率达到60%。暴恐袭击和枪爆案件持续保持“零发案”。

  城市运行平稳有序。道路交通安全系数和通行效率明显提升,今年以来,道路交通事故数、亡人数、伤人数同比分别下降7.2%、13.3%和3.2%;“高德”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提供的全国城市拥堵排名,上海从去年第8位降到今年第15位,走出了“全国十大拥堵城市”行列。轨道交通客流日均1200万人次,没有发生重大刑事案件和安全事故,“德勤”城市移动出行指数评定上海地铁全球安全系数最高。每年近4000场次大型活动平安无事,彰显了上海安保水准。

\n

\n   政务服务周致便捷。公安“一网通办”办理量约占全市政务服务总量的一半,服务质效在2018年度全市37个部门评比中排名第一。群众和企业可以在网上办理全部71项公安审批事项,以及“开具户籍证明”等21项高频服务事项。其中29项实现“零跑动”,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便捷;其余63项“最多跑一次”,提交材料平均减少52%,审批时间平均减少58%。在先行试点的派出所“综合窗口”,群众已经可以办户籍、办驾照、办护照,办事就像去家门口的便利店一样方便。

\n

\n   安全有序的背后,是现代科技伟力的强大支撑。

\n

\n   上海依托智慧公安建设,集成创新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公安工作重心从应急处置向风险管控转变。

\n

\n   打造感知泛在的智能安防设施。在全市公共区域布设安防“神经元”70余万套件,即时感知推送各类风险隐患,全领域全天候全时段为城市安全站岗放哨。把街面“电子警察”升级为“平安卫士”,既管交通违法,也管社会治安,抢劫、抢夺等街面犯罪,往往一经实施,即被智能识别。3400余个居民小区已升级为智能安防社区,加装了智能门禁、“微卡口”、烟感等“神经元”,不仅入室盗窃实现了“零发案”,而且独居老人看护、停车阻塞通道、高空抛物伤人等社会治理“老大难”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破解。

\n

\n   打造灵敏聪慧的城市神经中枢。初步建成匹配上海城市体量的公安大脑,具备超级存储和运算能力,研发了一大批融汇全警经验、注入人工智能的系统模型,为打防犯罪和行政管理插上了智能化翅膀。通过预谋犯罪甄别模型,从蛛丝马迹中发现多起策划在沪抢劫的犯罪线索,嫌疑人刚刚“组队”就被“团灭”,犯罪被遏止在实施之前。依托三维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和警务微信系统,实时撒点警情,精准定位警力,就近调度装备,自动触发预案,并通过数据警察24小时在线提供情报服务,使民警到达现场时间平均缩短20%、警情处置时间平均缩短35%。目前,上海正在将公安大脑升级为城市大脑,打通公安、住建、交通、应急管理、水务等部门的信息系统,为城市运行管理和应急处置提供支撑。

\n

\n   打造创新实用的智能产品。一批会“思考”的智能信号灯、会发声发光的行人过街提示器亮相申城,实时感知路况、动态分配路权、智能诱导交通,用“智慧”激活城市血脉。“非接触、不停留、有尊严、无辐射”的智能安检设备用于国家会展中心等公共场所,不仅缩短了安检时长,增加了危险源的识别种类,还给市民以轻松便捷的安检体验。大人流监测已覆盖外滩、豫园等主要旅游景区,动态掌握现场人流变化,实时指导精准实施限流、单循环、交通管制等疏导管控措施,节日里尽管人流如织但秩序井然。一批多功能一体机投放在派出所,可自助办理户政、交通、出入境等事项,能像银行ATM机一样为市民提供24小时服务。为满足市民对安全服务的个性化需求,指导上海保安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探索社会化安全服务平台建设,初步建成“淘安网”,已上线开锁换锁、共享停车等4项服务和24种商品。

\n

\n   安全有序的背后,凝结着5万多民警辅警的辛勤付出。

\n

\n   上海的警力仅占常住人口的21?,在全球一线城市中是最低的。为了依法惩治罪犯,民警披星戴月千里追凶、不畏艰险;为了防止群众被骗,民警放弃休息走家串户、费尽口舌;为了群众出行安全,民警无论寒暑奔跑守护、指挥疏导。上海电视台连续2年制播的《巡逻现场实录》,真实展现了民警“5+2”“白+黑”连轴转的工作状态,他们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了群众的幸福指数,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马天民”精神。

\n

\n   安全有序的背后,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

\n

\n   市民的法治精神和规则意识越来越强,“警不在法仍在”的现象越来越多,旅客自觉排队入园、乘客自觉接受安检、机动车自觉礼让行人、路口并道车辆“拉链式”交替通行,“秩序之美”无处不在,演化为城市新时代的新时尚。市民群众对公安工作也给予越来越多的理解和支持,已有1200万热心市民关注“上海警民直通车”,点赞、转发相关信息;已有104万热心市民加入了“微信警务室”,通过互助解决了30余万个安全问题;还有一大批居民依托业委会自发组织起来,采用“众筹”资金的方式,在小区自主建设应用智能安防设施,为社会面治安防控作出了积极贡献。媒体朋友们以公正、理性、平衡的态度报道公安工作,既大力宣传上海平安建设、法治建设的成效,也对公安工作的瑕疵予以批评,对公安队伍的败类予以揭露,营造了舆论场上满满的正能量。

\n

\n   守护城市安全有序,保障群众安居乐业,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跑。总体安全不代表局部安全,“指标安全”不代表“感受安全”,现在安全不代表持续安全。要实现“更安全、更有序、更干净”直至“上海无贼、上海无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就当前而言,对平安上海的最大威胁,来自电信网络诈骗、非法集资、盗窃、道路交通事故等4个方面。

\n

\n   关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今年以来既遂案件同比下降7.3%,虽然发案增长出现了“拐点”,但案件总量仍处高位。下一步,将在深入开展专项打击行动的同时,重点加强对诈骗信息的源头防阻,最大程度减少案件的发生。

\n

\n   关于非法集资犯罪。近年来,以P2P网贷平台为代表的涉众型非法集资犯罪多发频发,许多投资人损失惨重。公安机关秉持“违法必究”的法治理念,对此类犯罪开展了持续打击,但追赃挽损率难以让被害人满意。下一步,公安机关将继续加大对此类犯罪的刑事打击和追赃挽损力度。

\n

\n   关于盗窃犯罪。虽然今年以来立案同比下降幅度超过50%,但案件总量仍占全部刑事案件的44.4%,许多居民还在家中安装防盗窗。对此,将通过更加有力地控制发案,在已经实现命案全破、抢案全破的基础上,开始向“盗案必破”的目标进军。

\n

\n   关于道路交通事故。虽然上海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已经连续4年好转,但交通事故致人死亡仍时有发生。下一步,公安机关将继续深化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在依法严管的基础上,深化“智慧交通”建设,有效监管重载车、快递外卖电动自行车等易肇祸车辆,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压降交通事故。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