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推进情况

2018-08-30

  市政府新闻办今天(8月30日)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市公安局副局长陈臻介绍了近阶段上海市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的成效,以及下一步举措。市公安局交警总队总队长邢培毅出席发布会,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据统计,开展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以来,全市道路交通事故数、亡人数、伤人数分别下降了22.3%、13.0%、20.5%;日均交通110警情数下降了23.8%,其中,违法停车、交通拥堵警情同比分别下降了44.5%、19.7%。市区主干高架路、核心商圈拥堵时间日均减少了1小时以上,高峰时段公交专用道普遍提速1倍以上。

  道路交通问题是超大城市面对的一个世界性难题。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着力解决交通拥堵、出行难等“城市病”。上海作为改革创新的排头兵,第一时间谋划部署,市委、市政府把“从严加强综合交通管理”作为城市治理补短板的重要任务。2016年3月至今,一场“最严标准、最严执法、最严管理”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在全市范围展开,尤其是去年以来,按照市委书记李强同志提出的城市管理要突出精细化的要求,市公安局党委紧紧围绕建设世界卓越城市的目标,始终坚持“全覆盖”、“零容忍”,始终坚持“标准不降、力度不减”,走出了一条“上海交通大整治”的特色之路。

  特色之一:贯彻最严执法,立法律规矩正尊法风气

  大整治以来,高频次、高强度、不间断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整治已成为常态。一是全面加强机动车违法行为查处。强化摩托化执勤力量动态流动巡查执法,全市239条黄线道路基本实现“零违停”,机动车乱鸣号、非法改装等突出交通违法行为大幅减少。严查严管交通违法逾期未处理行为,上门催告5.5万余名当事人、2.4万余家企业,直接裁决21万余起逾期未处理交通违法。二是持续规范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行为。围绕“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明显减少、非标车辆明显减少、宣传声势明显增强、市民满意度明显提升”的目标,全面开展规范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治理行动,创新行人交通违法累进式执法管理模式,创建规范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行为示范区域(路段),打造道路交通综合治理“样板间”,“以线带面”推动交通秩序持续好转。三是不断巩固多部门执法合力。建立公安、市场监管部门日常执法协作机制,加强对违法销售、改(拼)装“超标”电动自行车的源头治理,协调市经信委将擅自更改定型技术参数的6个品牌电动自行车从产品目录中删除。以公交、出租、危化品运输等为重点,强化行业自治自律,会同行业主管部门通过约谈、上门检查等方式,督促2.4万余家运输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特色之二:坚持精细管理,提高城市交通通行效率

  相关部门坚持发扬“工匠精神”和“绣花精神”,不断提高道路交通精细化管理水平,精细开展交通指挥和排堵疏导工作,努力提高道路运行效率。一是持续做好交通组织优化。以“信号灯一秒一秒调整、交通组织一个一个路口改进”为标准,协调相关部门抓紧推动交通设施优化改造工作,持续开展交通拥堵结点滚动排摸和“小改小革”工作,提升区域通行能力。二是现场实施精准指挥调控。以“一点一方案”细化大车流、恶劣天气下的管控、分流、提示预案,完善四级响应、部门联动、交通管制、限速引导、设施防护等各方面应急保障机制,改变了G40长江隧桥和上海动物园等区域逢节必堵情况,城区交通常态“泛绿”。三是完善交通出行设施保障。在全市城市快速路、公交专用车道完善交通标志标牌1700余处;推进全市公交港湾式车站设置出租车上下客点4000余处,在公交站、学校、商业网点等处设置可临时停靠标线(黄虚线)1600余处;在停车问题突出住宅小区周边新增夜间道路停车场116处、停车泊位3268个,进一步方便市民群众出行和泊车。

  特色之三:依托科技创新,提升违法行为查处效能

  数据融合和高新技术应用为深入推进大整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一是全面构筑非现场执法网络。按照“内环内全覆盖”要求,全面推进电子警察建设和系统升级,同步开展各类视频卡口的改造,全面织密“感知端”,有效增强对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二是不断升级非现场查处效能。依托高新技术实现对机动车“违法鸣号”“不系安全带”“驾车使用手机”“不按规定交替通行”“不按规定避让行人”以及“行人闯红灯”“非机动车逆向行驶”等违法行为的“电子警察”监管,并将监管信息以秒级的速度短信反馈机动车驾驶人。三是着力强化后台数据应用。会同交通部门、相关企业互联共享长途客运、危化品运输、渣土运输等重点车辆GPS动态监控数据,并运用车辆实时运行数据依法查处超速、凌晨时段违规运营、闯禁区等交通违法行为。

  特色之四:坚持高效便民,持续增强市民获得感

  在严管交通违法行为的同时,相关部门始终以便民利民为目标,努力提供优质的交通管理服务。一是不断提高窗口服务能力。延长交通业务窗口开放时间,在全部29个陆路市境道口公安检查站实行“7×24小时”工作模式;在大型居住区新增上牌点27个、增设上牌工位74个,有效解决了电动自行车等集中上牌的排队问题。二是深化“互联网+”交通管理应用。推出并不断升级改造“上海交警”APP,新增交通违法在线处理、罚款在线缴纳、短信挪车等新功能,截至目前注册用户超过450万。推广使用“快处易赔”微信公众号,日均线上快速处理700余起无人伤的轻微交通事故。三是全面提升公安交管服务能级。按照“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要求,以机动车驾驶人业务为突破口,不断简化内部流程和科技升级,集中推出了“申请材料四个减免”“简单业务一证即办”“普通业务一窗通办”“个性服务自助快办”“拓展网上服务覆盖面”“健全社会服务网络”“延伸农村交管服务”“推进车检程序优化”等8项便民新举措。

  特色之五:创新工作机制,确保大整治常态长效

  大整治过程中,相关部门始终坚持机制创新,调动各个社会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城市交通的共治共管、共建共享。一是注重发挥法治的规范和引领作用。2017年3月大整治一周年之际,市人大结合大整治实践修订出台《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为交通大整治常态长效管理提供了法律基础。公安机关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上海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管理规定》,开展交通影响评价337次,努力减少交通建设项目对城市交通的影响。二是持续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利用全市3万个东方明珠移动电视、公交站点和轮渡LED显示屏等公共终端,广泛宣传道路交通安全内容,在设置和调整单行道、道路停车泊位等工作中,征询公众意见140余次,引导公众积极参与交通管理。三是深化交通管理勤务机制改革。公安机关因地制宜划分责任区,设立交警大队,对应街镇和公安派出所,将派出所勤务与交警勤务有机融合,将责任区交警与其他部门行政执法力量进行整合,把交通管理纳入街镇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职责范畴。

  当前,上海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密度增加和流动性加剧的趋势将愈发明显,交通需求变化加大、管理对象增多、管理难度增加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道路交通“短板”的根本治理。对此,上海公安机关将按照绣花般精细管理的要求,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全面推动“治顽症、补短板”城市治理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下阶段将重点开展4方面工作:

  第一,严格执法方面。公安机关将始终牢记初心、坚定不移,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大交通违法行为整治力度,优化城市交通环境。

  一是坚持从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3个维度全面发力,按照“项目化”“渐次递进”的工作要求,不间断开展全市性集中整治和“短、平、快”突击整治行动,确保进口博览会期间全市道路交通秩序进一步好转。二是坚持“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抓什么”的原则,依托“精准警务”,不断加强社会调研,聚焦快递、外卖等非机动车违法行为高发行业,非机动车乱骑行、行人乱穿马路等突出违法,结合“448+5”条样板道路创建工作,以“全覆盖”“零容忍”标准依法严格查处各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创建安全、有序、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

  第二,科技创新方面。公安机关将进一步推动高科技技术、信息化手段和装备在交通管理中的应用,推动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不断提档升级。

  一是抓紧建设“智能交通安全管理系统”,通过为信号灯加装复合视频检测器、后台汇聚数据等方式,实现完整、全面、立体的交通泛感知能力,使路口信号控制方案能根据交通流状态进行动态、实时的精细化和优化设置;二是推广行人过街提示系统应用,运用技术检测行人过街状态,提示过往的机动车停车让行;三是拓展“电子警察”执法功能集成,提升非现场执法管理效能,依托高新科学技术强化对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的非现场精准执法;四是探索研究“电子标识”等技术在非机动车管理方面的具体应用,推进共享单车数字化执法试点,实现非机动车源头管理。

  第三,事故防范方面。公安机关将不断抓牢交通安全,丰富整治内涵,精准施策,紧盯货运车、危化品运输车、旅游包车等重点车辆,持续降压道路交通事故。

  一是以货运车、渣土车等重点车辆,逆向行驶、闯红灯、酒驾等恶性道路交通违法为抓手,加大秩序乱点、事故“黑点”和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等重点区域管控力度,把安全作为道路交通管理的最大公约数,将大整治工作与道路交通安全紧密结合。不断提升“电子警察”、货车预警设备功能,以绣花般的精细管理,严密防控大型货运车辆肇事致祸。二是针对上海台风、暴雨天气多发的情况,着力会同气象、交通、保险等行业职能部门,完善恶劣天气工作预案,努力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第四,便民服务方面。公安机关将研究拓展服务外延,创新服务举措,让信息“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腿”,全力提升便民服务水平。

  一是根据公安部统一部署,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20项措施,拓展车驾管等交通管理办理渠道、简化办理程序、织密服务网点;二是完善交通类行政规费第三方支付渠道,不断向全市交警服务“窗口”全面铺开;三是丰富派出所“综合窗口”功能,最大限度下放车驾管业务,方便群众“就近办”;四是继续会同医疗、邮政部门延伸服务触角,在首批11家医院实现“警医邮”“一站式”服务,并不断增设服务网点;五是继续推动交通管理各项业务向“线上”集成,优化“上海交警”APP、“车管到家”、“快处易赔”等拳头产品,将“一窗式”“一站式”服务延伸到互联网,并不断推动线上聚合,将便民服务类APP统一迁移到微信平台,实现各类交通管理在线业务、服务在微信平台上的形成聚合。

  上海已经成为国内首个GDP超过3万亿元的城市,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民,对美好生活有着更高期盼、更高要求。道路交通大整治在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有力的一步,公安机关将不断加强精细化管理,维护更加畅通有序的道路交通,打造更加安全文明的出行环境,努力把上海建设成为“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的国际化大都市。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