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0日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问答实录

2022-05-31

  1、农民日报:前段时间我们做了一个选题,从卖稻谷到卖大米,发现一字之变体现了上海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亮点。我想问一下今年的国庆新米什么时候开始卖?跟往年相比有什么特色?第二个问题,各个区都有自己的稻米品牌,市农委在提升它们的品质和品牌建设方面有什么新的举措?

  陆鸣(市农委巡视员):谢谢你的问题。两个问题:一个是从卖稻谷到卖大米,还有一个是品牌建设。从“卖稻谷”到“卖大米”的角度去看,包含的内涵和外延意义还是很大的。我们农委也是把它作为一项阶段性重点工作抓,主要是基于这样几个认识。

  第一是从“卖稻谷”到“卖大米”,是深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有力的探索。现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是在原有的供给的基础上要有一个新的提升。比如说原来需要生产更多的粮食能够吃饱肚子,这是最初阶段的供给之间的关系。现在大家吃饱了,就要吃的安全放心,这样的情况下要满足市场需求,生产品质好、安全、可口的大米出来,所以是顺应了市场需求。

  第二是属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一个具体的实践。从稻谷开始到大米为止,它其实包含了生产、加工、销售,产加销一二三产的融合问题。现在融合发展的问题也是农业发展的一个趋势,关键是产业的交叉、产业的融合,能够使得它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第三点从“卖稻谷”到“卖大米”,是农业部门一直提出的,要坚持品牌、品质、品种“三品”战略的一个重要抓手。稻谷起先是品种的问题,生产的时候是品质的问题,到最后是品牌。今年农委对这个工作抓的很紧,作为阶段性重点工作来推。我们想取得一个突破,使得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海市民满意。

  近年来,从上海稻谷种植面积稳定在140万亩左右,年生产稻谷80万吨左右,折合大米约50万吨左右,这50万吨占全市消费总量20%左右。其中有早熟、中熟、晚熟的。今年我们主攻主抓早熟品种,打时间差,集中力量推广早熟、中熟水稻品种,努力创出一条可以复制、可以延伸的营销的模式。

  今年国庆新大米销售时间是9月22号到10月22号,这是一个黄金时间,全国大米还没上市,我们紧紧抓住这一个月的时候,从种子开始就抓了这个工作,争取主动。和以往传统的农产品销售相比,这次国庆新大米的销售我们觉得有四个方面的亮点。

  第一个亮点是从产品质量上,确保优质可追溯,这一条是最重要的,安全、放心。经过市相关部门的检测,上海地产国庆新大米的安全质量标准都达到或者高于国家标准。今年有七家企业参与百联渠道销售,他们生产的国庆新大米都做到全程质量安全可追溯,在包装上也明确的标注,方便市民放心选购。

  第二个亮点是在创意设计上实行统一的包装营销。考虑到上海国庆新大米“早、优、鲜”的特点,还考虑到上海市民“精、细、美”的特色,国庆新大米实行统一包装,分为1公斤和2.5公斤两种规格。同时,参与百联渠道营销的七家上海国庆新大米营销企业,在统一包装的前提下,添加了区域品种以及生产商等个性化内容。

  第三个亮点是零售价格建议实行最低指导价。因为现在大米是品种好、可口,而且栽培各方面的质量安全可追溯的话,需要合理地选定一个价格,要体现可持续、良性循环。初步建议最低指导价有机的12元/斤,绿色的10元/斤,无公害的8元/斤。

  第四,销售渠道上全面进入百联集团系统销售。在市委、市政府关心领导下,我们跟百联集团签订了《上海地产优质农产品培育推广以及市场营销合作框架的协议》,本市地产新大米进入百联集团旗下大卖场、超市、线上线下等零售渠道进行销售,探索供给侧与需求侧有效衔接的路径,实现地产农产品的优品、优质、优价和做精、做强、做久的深度融合,力争形成可复制、可示范、可推广的经验。

  我们计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打造出上海新大米的统一品牌,成为上海市民日常生活中主食文化的“乡愁与回味”。在这个基础上,还将对本市地产蔬菜、水果等特色农产品,也参照上海新大米宣传营销和推介的模式,尝试、借鉴和拓展,让上海市民体会到更多、更好、更优的地产农产品。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品牌建设,我们提出的是叫“三品”战略,即品牌、品质、品种,我们有几大措施重点来抓。

  第一个是抓市场引领。市场需求侧有什么样的需求,围绕着市场转,围绕着市场调,围绕着市场种,围绕着市场养。

  第二个是抓科技支撑。实际上这个产品质量关键还是要科技,用科技的手段来进行支撑。包括种子的研发、科技的攻关,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和应用。包括跟国际国内的科技合作交流,大专院校的科技力量等技术的支撑等。

  第三个是抓组织化带动。把组织化作为一个重点的工作,抓龙头企业、抓合作社、抓家庭农场等,通过这些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带动广大农民,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第四个是抓服务保障。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实际上需求还是很多的。所以政府搭平台,社会企业方方面面进行参与和支持。

  通过这四大工作举措,取得了很好的一些成效。比如说,目前全市基本形成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农产品的区域性的公用品牌,一个是南汇的8424西瓜,南汇的水蜜桃、马陆葡萄、彭镇青扁豆、松江大米、白鹤草莓、练塘茭白、金山蟠桃、奉贤黄桃、庄行蜜梨、崇明清水蟹等等。包括这次今年的国庆新大米的销售,也是三品战略的一个重要抓手。

  这个工作下一步还要继续努力,想通过“三品”战略的持续,把农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新闻晨报:食品安全是城市居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日常买的大米、菜、蛋、肉绿色无公害,农药残留不超标,请问这几年有哪些重要保障措施,怎么加快绿色生态农业发展?

  陆鸣: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牵涉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都高度重视,社会各方都很关注。上海的地产农产品的质量总体是安全可控的,趋势是向好的。我们有一系列的保障举措,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个是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在浦东金山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的基础上,整建制的其他涉农区都覆盖了,上海郊区整建制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有很多定性、定量的指标。现在各个区作为责任主体在有序推进这项工作,我们中期进行一次检查,从检查情况看总体不错。

  第二个是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一方面我们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加快构建科学统一的农业标准体系。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园艺厂、养殖基地的建设,推进绿色农业发展,特别要建设崇明生态岛全国绿色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第二个方面是稳步发展“三品一标”,严格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管理,完善“三品一标”退出机制,维护“三品一标”公信力和品牌形象。

  第三个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一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测和风险评估。加强对种植业产品、畜禽产品、水产品、农业投入品等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及监督抽查;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和运行机制,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监测和应急评价。二是推进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实施农产品生产信息电子化管理,实现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质量可追溯,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三是建立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建立将农产品生产过程管理、产品检测、“三品认证”以及证后监管等内容进行集中体现的信息化网络平台,全方位监管农产品生产主体。

  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确保我们地产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请大家放心,我们的质量是安全可控的,趋势是向好的。

  张国坤(市农委主任):我补充一下,上海是最严格的食品安全城市,上海目前的“三品一标”的认证率,就是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从目前农产品监测和认证率来讲,我们在全国算是比较高的。地产农产品的安全可控都是有据可查的,之前都已经陆陆续续向社会公布了。

  要是说不足,就是结构性改革,在这个结构当中,无公害食品安全的底线我们基本达到了,但是绿色和有机比例怎么提高,结构性还不是很合理。因此我们未来的目标是提高绿色、有机农产品在整个认证当中的水平,也是我们当前的工作重点。

  3、上海日报:大家都很关注崇明生态岛的建设,我想问一下在生态岛建设过程中,我们如何发展都市现代绿色农业?现在有哪些新的进展?

  张国坤:大家都知道,崇明的目标是建设世界级的生态岛,是融合生产、生活于一体的,有产业特征的一个世界级的生态岛。

  前段时间,市委、市政府领导去崇明调研的时候,做出了非常明确的指示,就是怎么样解决世界级生态岛目标不动摇,生态、生产、生活怎么样围绕生态岛建设这个任务做积极的探索。所以您的这个问题很有针对性。就是崇明当前的农业的产业结构正在朝着世界级生态岛的目标进一步迈进,就目前达到的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刚刚提到地产农产品品牌一大串都是金山的、奉贤的、南汇的、青浦的比较多。我们目前也在跟崇明区委、区政府对接,慢慢在达成一个共识,就是都市现代绿色农业,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和提供,崇明要作为未来上海的主要基地,没有之一。因为它幅员辽阔,如果说它建成一个绿色的农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的话,以行政区划为单位,它就是唯一,不是之一了。

  但是实现这个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在生态岛崇明生态农业建设过程中,崇明区委、区政府决心也很大,未来把生态,都市现代绿色农业作为崇明的主导产业,这也是崇明的新的特点。

  围绕这个支柱产业,崇明目前正在做一个都市现代绿色农业的产业规划的深化和完善。到2020年,崇明绿色农产品的认证率将在全市、在现有基础上有一个很大的提高。

  围绕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崇明未来将在几个方面加大推进的力度。一是围绕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培育地产农产品增加绿色供应的比例,提升满足城市消费需求分化和升级方面的需要。目前正在积极的推进。围绕生产基地的推进,积极地培育和孕育崇明的农业品牌,提升品牌含金量。

  第二是围绕崇明生态农业基地建设,进一步提升崇明综合生产的能力。比如蔬菜,我们是建议或者要求崇明能够积极地围绕城市供应来调整它的结构。目前崇明的蔬菜的量并不算小,但是要围绕城市功能,围绕地产农产品供给、城市居民的消费要求来建设,同时要提升绿色综合生产能力。

  第三是在基地建设和提高生产能力的同时,围绕绿色农产品,或者说绿色高效农业的产业融合,延伸产业链,积极打造循环农业、创意农业、科普农业于一体的田园生态综合体,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第四是围绕打造崇明生态农业科技高地,发挥现代农业技术的集成示范作用。以科技为引领,以科创中心建设为主导,进一步体现它的各方面的能力。

  4、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我想问一下,去年市政府颁布了《上海市现代农业十三五规划》,下一步怎么样去细化落实这个规划?下半年有没有具体的重点关注的方向和措施?

  张国坤:现代农业“十三五”规划已经成为我们五年奋斗的目标,对上海农业的指标已经全部量化了,有些已经在推进当中。要实现“十三五”规划的目标,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不可否认,上海在快速城市化推进的过程中,农业的生产空间作了贡献,农业的要素为城市也作了很大的贡献。怎么样围绕“十三五”的规划,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农业的规划,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举个例子,我们在为城市建设、为城市快速发展提供资源的时候,自己的资源优化配置没有积极跟上去。比如目前蔬菜生产的碎片化令人关注。传统的近郊蔬菜生产基地都被城市覆盖了,在研究“十三五”规划怎么进一步落实的时候,我们觉得进一步强化完善上海的农业规划,老问题又摆到了新的位置上来。

  国家层面要求“三区”建设,大目标一致,但是品种特征有差异。从农业部要求来讲,是粮食生产功能区,是国家食品按照总书记讲的,饭碗要端在自己手里,粮食生产功能区也是国家要求的。第二个就是重要农产品的保护区,国家也有要求。第三是特色农产品的优势区,我们行业内部说的“三区”建设。

  对照上海自身的发展要求来讲,我们也跟农业部进行了多轮的沟通,国家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是棉花、油、糖,这是国家进口比较多的东西。上海的都市现代农业,从满足城市供应来讲,或者说上海农业规划未来的基本的指导思想是什么?首先要服从国家战略,保证国家下达的粮食生产功能区,保证上海按照国家要求的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

  第二个,目前分析下来认为比较短板的是蔬菜生产。市民对食品是有选择的,我们当然会更加关注。未来会把蔬菜生产保护区提到一个重要位置。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划定蔬菜生产保护区,就是饭碗端在自己手里,围绕国家战略,提升品种和质量。

  在这样的背景下,把“三区”划定在上海落实,作为围绕“十三五”规划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在划的时候,我们按照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这个前提,兼顾几层关系。一个是兼顾粮菜关系,第二个是粮经关系,就是粮食和其他经济作物之间的关系。所以这个规划水平,我们想通过规划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为实现“十三五”规划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划完以后,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始终围绕“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加强对划定功能区、保护区的建设水平。把落实围绕绿色农产品有效增加和有效提高供给,作为我们的工作目标。要提升上海的绿色农产品的供给,除了考虑区域划定,除了推进它的水平之外,我觉得未来怎么样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像刚刚提到的“卖大米”一样,把能够实现农产品的优质优价,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同时围绕绿色农产品的生产,未来会调整要素和资源的配置方向,同时也逐渐改善、改革公共财政政策,来引导社会资本,引导金融资本向绿色农产品的生产方向去迈进。我们也做了一些量化的分析,通过全市上下的努力,努力实现“十三五”量化指标。

  5、东方网:我有一个农业旅游方面的问题,从农家乐到民宿,一直很受居民欢迎,请问上海农业旅游发展整体状况如何?在提升品质方面有哪些考虑和举措?

  陆鸣:这个问题我分两个方面回答,一是整体情况,另一个是工作举措。经过我们调研的排摸,目前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项目一共有358个,2016年全市休闲农业和旅游项目一共接待游客1946万人,年营业收入13.92亿元,带动1.63万农户。

  具体工作主要是围绕四个方面展开,不仅仅是我们农委一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涉及很多相关部门,比如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市旅游局、市发展改革委等等。

  第一个是研究制订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扶持政策。2015年以来,我们跟相关部门制定了关于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促进农业休闲发展的一系列实施意见,明确了今后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任务和措施。

  第二个是开展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设施布局规划。我们也会同市规土局、市旅游局、市绿化市容局、在现状梳理、产业目标及项目实施等基础上,编制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和设施布局规划。合理确定全市产业发展战略目标,以及各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重点区域、重点项目以及设施需求等等。

  第三个是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设施布局规划用地试点。我们前面说,有了规划,有了政策,我们接下去还要慎重的、积极地推进相关的试点,这个试点工作在区里自己上报的基础上,我们相关部门进行了汇总,全市确定了四个首批试点项目,应该说这个试点项目到目前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第四个是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节庆、博览会等品牌。近年来,上海各个郊区已经实现了一区一品的农业旅游节庆品牌建设。同时,为了全面展示长三角地区农业旅游发展成果,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转型升级,2014年开始连续成功举办三届“长三角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博览会”,受到了专业观众和市民的欢迎。今年这一届是9月22日开始,欢迎记者朋友和市民前去参观。

  下一个阶段,我们将根据已经出台的系列文件要求,全力协调落实好本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总体规划成果,继续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用地试点工作,研究制定本市休闲农业行业标准,继续开展品牌创建和推介,促进本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走向优品化、高品化、精品化发展。

  徐威(市政府新闻发言人):时间关系,今天的问答环节到此结束,各位如何还有采访需求,可以和市农委或市政府新闻办联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