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增长平稳运行”系列新闻发布会首场:上海推进都市现代农业相关情况

2015-05-21

  市政府新闻办今天(21日)举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增长平稳运行"系列首场新闻发布会,市农委主任孙雷介绍了上海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取得的成效,以及《上海市2015-2017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相关情况。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新常态下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压舱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关键和支撑,也是基础和前提。上海近年来积极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着力建设美丽乡村,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都市现代农业的框架基本形成。2015年1月,上海市被农业部正式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率先在全国整建制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有序推进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市政府决定从2015年起,通过两个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2018-2020)分步推进落实各项建设任务。

  一、本市都市现代农业取得的成效

  (一)地产农产品供给稳定质量安全可控。通过落实全市主要农产品最低保有量制度、"菜篮子"区县长负责制、建立考核奖励机制等手段,发展主要农产品生产,确保市场供应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保持在150万亩左右,总产量始终保持在20亿斤以上,水稻单产连续多年创历史新高,2014年水稻单产达到569.5千克/亩。全市常年蔬菜面积稳定在50万亩以上,其中"夏淡"绿叶菜种植面积稳定在21万亩以上,蔬菜价格总体上处于稳定可控范围。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可控。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通过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从源头上提升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新型经营主体逐步壮大。近年来通过大力培育扶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提高农业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水平。至2014年底,全市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86家,农民合作社3192家,经农业主管部门认定的粮食家庭农场2787个。大力培育粮食家庭农场,家庭农产的水稻种植面积达40.37万亩,比2013年增加77.2%,占区县水稻种植面积的30.2%。

  (三)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本市制定了促进农业科技进步的地方性法规,不断加大农业科技资金投入。以生物技术为支撑,大力发展种源农业,把加快良种培育、做大做强种业作为战略举措来抓,加快农业生物育种创新,在节水抗旱稻、食用菌等重点领域取得较大突破。启动了水稻、绿叶蔬菜、西甜瓜、中华绒螯蟹四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围绕区域特色农产品生产,成立了草莓研究所、葡萄研究所、桃研究所等十余个区域特色农产品研发机构,不断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四)设施装备能力不断加强。近年来大力推进设施粮田、设施菜田、标准化畜禽水产养殖场、区域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田水利建设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至2014年底,全市累计建成标准化畜禽养殖场300家,标准化水产养殖场247家;累计建成设施粮田面积86.53千公顷,市级蔬菜标准园128家,面积3.37千公顷。大力发展大马力、高性能、多功能、智能化的农业机械,改善农业机械化装备结构;加快农机新技术推广步伐,提高农机专业化服务水平。启动新一轮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加强基本农田排灌设施、外围水利配套和气象能力建设。2014年全市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农业生产支撑能力持续增强。

  (五)农业生态环境有效改善。自2000年起连续实施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平均每年投入5亿元整治资金,以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为抓手,重点聚焦种养循环、废弃物综合利用、水环境治理等领域,着力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畜禽养殖综合治理、秸秆综合利用、村庄改造等重点工作。近年来,全市每年种植绿肥面积40万亩左右,推广商品有机肥20万吨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80%,高效低毒农药覆盖率接近100%,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率达到0.72,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80%,畜禽粪便处理利用率超过70%。

  二、本市开展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情况

  当前,上海正处在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农业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显得更为重要而紧迫。

  (一)农业部认定上海整建制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部自2010年起先后开展了两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认定工作。本市浦东新区、崇明县分别被农业部认定为第一批和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通过几年的建设,本市两个示范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提升本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2014年,农业部开展了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申报工作。为进一步推进本市多功能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市农委在推荐金山区作为第三批申报候补单位的基础上,对开展全市范围整建制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研究,认为上海在浦东新区、崇明县、金山区等区县开展示范区创建的基础上,有条件、有能力、有基础开展整建制创建工作。2014年8月,农业部下发了《关于2014年申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补充通知》,提出 "支持东部沿海地区、大城市郊区和大型垦区等部分条件较好的地级市或副省级、省级市,开展整市创建"。在农业部的大力支持下,本市在动员尚未创建的6个区和光明食品集团、上海地产集团进行创建申报的基础上,开展了全市整建制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申报工作。本市申报书经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于2014年10月以市政府名义上报农业部。

  (二)上海有条件有基础在建设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走在全国前列。韩正书记在市委常委会上明确提出,上海有条件、有基础在建设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走在全国前列。2015年1月,本市被农业部正式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4月16日,上海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动员会召开,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上海市市长杨雄出席会议并对上海市整建制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三、上海市2015-2017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主要内容

  去年底,在时光辉副市长的组织协调下,市农委会同市相关部门和各区县,组织开展了《上海市2015-2017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编制工作。明确了本市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行动目标、主要任务、重点项目和保障措施。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主线,大力发展多功能都市现代农业。充分利用上海科技、人才、资金、市场等方面优势,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水平;着力健全农产品标准、质量追溯和风险评估体系,显著提升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着力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大力提升农业科技综合水平;着力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努力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着力推进会展农业、创意农业和休闲农业,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升服务农业发展水平,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着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推动农业集约化发展,不断提升农业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建成与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相匹配的都市现代农业。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规划引领、坚持产业导向、坚持生态优先、坚持科技创新、坚持产业融合的原则。

  (二)建设目标。农业部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监测评价指标体系中设立了24项指标,本市在创建指标的设定上,既坚持以农业部要求为基础,又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新增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耕地质量、亩均化肥使用减量、亩均农药使用减量、不规范畜禽养殖场整治、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覆盖率等8项指标,形成了7大类32项建设目标,并梳理了17项指标作为核心指标。

  至2017年,本市示范区建设目标是:在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基础上,继续实行主要农产品最低保有量制度,稳定蔬菜种植面积,确保地产绿叶菜自给率达到90%,保障鲜奶、生猪、家禽、鲜蛋和淡水养殖生产能力;全市 "三品"认证农产品产量比重达到70%以上,地产农产品质量抽样合格率达到99%以上;农业规模经营占比达到85%,粮食家庭农场经营面积占区县粮田面积比重达到50%以上,持证从业人员占比达到55%,农业劳动生产率达到98000元;全市高标准农田比重达到65%,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83%,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比重达到75%,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7%,粮食作物基本实现耕种收全程机械化,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1%;亩均农药化肥使用量减少10%以上,整治关闭全市2720家不规范畜禽养殖场(点);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000元,年均增长10%左右。

  (三)主要工作。一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休闲农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附加值;二是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推进粮田配套设施建设,优化种植结构和茬口安排,稳定本市粮食生产能力;三是突出绿叶菜保障能力,以蔬菜标准园、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水产标准场建设为抓手,确保菜篮子产品供给稳定;四是完善地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完善可追溯管理体系、风险评估预警与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地产农产品安全监管;五是深入推进农业环境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全面实施秸秆禁烧,整治不规范畜禽养殖场(点),发展绿色低碳农业;六是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家庭农场,探索多种产业化发展模式,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七是聚焦农业生物技术、低碳循环农业、农业信息化、食用农产品深加工等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强化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八是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九是围绕农业重点乡镇,推进农田水利和林网化建设,实施农村水环境治理、田间水利配套等工程,切实提升灌溉和排涝能力,改善农田灌溉水质;十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气象为农服务体制机制;十一是提升农民各类收入,促进农民增收。

  (四)重点项目。本市梳理论证了42个重点项目纳入《三年行动计划》(包括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和农业环境保护项目),重点通过聚焦设施装备建设、产业水平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科技支撑能力、农业信息化、新型农民培育、产业融合、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环境保护等九大类项目,解决制约本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项目总投资138.06亿元,其中,农业项目49.91亿元,农林水项目73.4亿元,农业环保项目14.75亿元。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