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4
记者 吴桐
昨晚,在上海城市草坪音乐广场,指挥家余隆执棒上海交响乐团和回声节日合唱团,奏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特别音乐会。作曲家邹野汇编世界经典反战旋律,包括《歌唱第聂伯河》《啊,朋友再见》《长城谣》等。音乐会也通过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五地广播直播,传递和平之声。
这是今年上海夏季音乐节(MISA)闭幕音乐会,当天,“全城交响”也在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和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奏响。余隆说:“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上海这座英雄的城市,我们以一场音乐会来纪念,传承伟大抗战精神,共赴和平美好的未来。”
闭幕音乐会开篇是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第一乐章选段,这是二战中最广为流传的交响作品之一。肖斯塔科维奇曾说:“我把我的《第七交响曲》献给我国向法西斯斗争的人民,献给我们未来的胜利,献给我的故乡列宁格勒。”
《歌唱第聂伯河》作为苏联二战时期的代表歌曲之一,广泛流传于战时与战后的东欧。《阵亡者的挽歌》《啊,朋友再见》《博吉上校进行曲》《雪绒花—翻越每座山丘》等耳熟能详的电影配乐片段,让发生在不屈年代的各国故事再次生动浮现。
间奏曲根据冼星海《黄河大合唱》主题改编,奔腾的音符令人震撼。《长城谣》《毕业歌》《救国军歌》《延安颂》等都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音乐家爱国热情的真实写照,也是艰难岁月里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呐喊。
“这些旋律早已融进我们这代人的血液,今天再次奏响,依然让人热血沸腾。”邹野说,“而且,《毕业歌》《救国军歌》《义勇军进行曲》等,都是从上海这座城市的血脉里生长出来的,这些旋律不能被遗忘。”
聂耳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就诞生在上海,从抗战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见证民族历史,象征民族精神,更承载着中国人民对和平的坚定渴望。在《义勇军进行曲》奏响前,邹野创作了一段交响合唱,音乐如同四面八方的风不断聚拢,当合唱进入,如同天籁,仿佛宇宙的回响。音乐会最后,全场千余名观众齐声高唱国歌,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
余隆说:“抗战胜利80年后,我们通过音乐和电波连接时空,回望历史,放眼未来,希望和平薪火代代相传。”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