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观展!上海又一栋百年老建筑焕新开放

2025-10-16

历经一年修缮,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于最近对公众恢复开放。首场展览“跨越时空的握手——十九世纪英国皇家建筑师笔墨中的东方神韵”,也在修葺一新的百年建筑里与大家见面啦!

140余幅珍贵铜版画原稿集中展出

微信图片_2025-10-16_144039_309.jpg

此次展览作为《奔流:从上海出发——全球城市人文对话》第二季的重要项目之一,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中西人文对话,集中展出英国皇家建筑师托马斯·阿罗姆(Thomas Allom,1804–1872)创作的珍贵铜版画原稿140余幅。

从北京的北海公园到南京的琉璃塔,从戏台看戏到流动剃头摊剃头,从未亲临中国的阿罗姆用画笔与想象“神游华夏”。

微信图片_2025-10-16_144052_379.jpg

为提升观展体验,本次策展团队精心设计了互动环节,大胆引入AIGC技术,制作了一系列短视频,让观众仿佛置身于19世纪的东方场景,感受历史画卷的生命力。

微信图片_2025-10-16_144054_997.jpg

中西合璧的建筑特色

微信图片_2025-10-16_144058_325.jpg


此次展览所在的徐家汇藏书楼,本身就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者。

微信图片_2025-10-16_144101_268.jpg

北楼是大书房,建于1897年,为两层双坡顶的砖木结构。

微信图片_2025-10-16_144104_253.jpg

两层的设计理念和风格,融合了中西两种文化的内涵:上层为西文书库,布局和藏书架为梵蒂冈图书馆式样;下层原为中文书库,仿照明代宁波天一阁风格,有6个开间,取《易经》中的“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说,以保佑藏书楼免遭火灾。

微信图片_2025-10-16_144106_901.png

西侧建筑的入口处至今保留有1931年建筑大修的纪念碑。

微信图片_2025-10-16_144109_214.jpg

南楼原来是神甫楼,建于1867年,几经改建,于1931年定为四层坡顶的外廊式建筑。

古籍里藏着文明对话的密码

微信图片_2025-10-16_144115_167.jpg


徐家汇藏书楼于1956年并入上海图书馆,经过馆藏调整,目前收藏有大量1950年前出版的旧外文文献,包括近20个不同语种,涉及汉学研究、中西文化交流等不同主题的书、报、刊总计20多万册。

微信图片_2025-10-16_144117_715.jpg

徐家汇藏书楼还有一类重要收藏——篇幅完整的早期报刊。其中包括在中国创刊最早、出版时间最长,前后延续百年的英文报纸《北华捷报》和《字林西报》,是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

微信图片_2025-10-16_144120_566.jpg

跨越时空的握手——十九世纪英国皇家建筑师笔墨中的东方神韵

微信图片_2025-10-16_144122_956.jpg


⏰时间:即日起-10月31日

📍地址: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徐汇区漕溪北路80号)

🎫门票:免费,无需预约

💡贴士:建议搭配周边徐家汇源各景点一同打卡,解锁海派文化脉络

来源:乐游上海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