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新城

2021-09-07

上海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按照“产城融合、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要求,和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定位,运用最现代的理念,集聚配置更多教育、医疗、文化等优质资源,建设优质一流的综合环境,着力打造上海未来发展战略空间和重要增长极,在长三角城市群中更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2021年初,以嘉定、松江、青浦、奉贤、南汇为代表的“五大新城”首次写入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至年末,制定“1+6+5”新城规划建设总体政策框架,完成新城总体城市设计。50家企业总部、62家研发中心签约落户新城。91个民生重大项目、25项交通重大工程开工建设,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两港大道快速化、崧泽高架西延伸等重点交通项目相继建成。

2021年3月上海发布《关于本市“十四五”加快推进新城规划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提出的建设目标是,到2025年,五个新城常住人口总规模达到360万左右,新城所在区的GDP总量达到1.1万亿元,基本形成独立的城市功能,在长三角网络中初步具备综合性节点城市的地位。到2035年,五个新城各集聚100万左右常住人口,基本建成长三角地区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综合性节点城市。《意见》提出实行差异化人口和人才政策,加大对紧缺急需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的引进力度,探索出台与中心城区差异化的购房和租赁政策,并从产业、公共服务、交通、人均环境等方面增强新城的吸引力。五个新城将基本实现普惠性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布局,15分钟社区生活圈功能更加完备。在交通方面,五个新城也将形成支撑“30、45、60”出行目标的综合交通体系基本框架,即30分钟实现内部通勤及联系周边中心镇,45分钟到达近沪城市、中心城和相邻新城,60分钟衔接国际级枢纽。除了安居,五个新城也将成为人才的乐业之所,将高起点布局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高浓度集聚各类创新要素,实现新增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

2022年将聚力全面推进五个新城建设,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坚持统筹好功能定位、空间规模、产业结构,推动规划、政策、项目落地,推进资源要素科学配置和合理流动,打造“一城一中心”、塑造“一城一意象”,促进市域发展格局重塑、整体优化。

提升新城产业发展能级。深入推进“一城一名园”建设,高起点布局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持续打造嘉定国际汽车智慧城、青浦长三角数字干线、松江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奉贤东方美谷、南汇数联智造品牌。加快建设10个示范样板区。

构建新城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建设“一城一枢纽”,打造内外衔接、站城一体的多层次交通网络。强化新城与长三角城市、近沪枢纽和相邻新城的便捷连接,加快推进沪苏湖铁路上海段和轨道交通南汇支线、嘉闵线、13号线西延伸等项目建设。完善新城内部公共交通体系,有序推进中运量骨干公交系统、智慧交通等项目落地。

提升新城公共服务水平。建设全龄友好生活圈,打造一批服务新城、辐射区域的高能级公共服务设施。推动优质教育、医疗、养老等资源落户新城,新建17所中小学、13所幼儿园,推进新城市级医院项目建设。实施租购并举的人才住房政策。加快建设新城“绿心”公园,推进新城绿色低碳试点区建设。

推动重点区域发展。强化主城区中心辐射,推动核心产业和高端资源要素集聚,推进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城市更新和功能提升,加快北外滩建设。加快宝山、金山“南北转型”,推动功能布局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高标准推进南大智慧城、吴淞创新城、金山滨海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等建设。促进桃浦、吴泾、高桥等区域转型发展。推进存量建设用地盘活更新,低效建设用地减量15平方公里。

嘉定新城

打造“国际汽车智慧城”品牌,以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核心承载区为依托,建设“汽车智造领跑+智能传感领航+精准医疗领先”的特色产业体系,打造发展动能强劲的重要增长极。

松江新城

打响“60科创走廊”品牌,落实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国家战略,全力打造“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先进走廊、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的先试走廊、产城融合发展的先行走廊”。

青浦新城

打响“长三角数字干线”品牌,承载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国家进口博览会战略,承接虹桥商务区、西岑科创中心、市西软件信息园创新辐射及产业链延伸,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形成最具活力的数字经济发展带。

奉贤新城

打响“东方美谷”品牌,建设集研发设计、智能制造、检测检验、展示体验、平台交易等于一体的魅力健康产业集群,成为美丽健康产业创新策源地、国际企业布局首选地和全球时尚前沿新高地。

南汇新城

打响“数联智造”品牌,以数字赋能为引领,以智能制造为特色,推进数据便捷联通,聚焦硬核科技产业、高端前沿产业,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重点产业,打造面向未来的高端产业基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