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

2017-12-18

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2018年11月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长三角一体化规划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全域(面积35.8万平方公里)。以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合肥等27个城市为中心区(面积22.5万平方公里),辐射带动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以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面积约2300平方公里),示范引领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以上海临港等地区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打造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三年来,长三角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的基础设施体系,创新引领的区域产业及协同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明显提升,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由2018年的23.5%上升到2021年的24.1%,对全国经济贡献度进一步提高。

截至2021年上半年,上海建成和在建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已达14个,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取得许多突破性成果。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在长三角地区设立了19个分中心网络,在长三角地区撮合达成技术交易22.5亿元。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自2019年开通以来已集聚大型科学仪器36959台(套)。上海证券交易所在长三角区域布局32个上市服务基地及工作站,截至2021年9月底,长三角三省一市已在科创板挂牌上市企业160家,占全国比重47%。

在交通领域,沪苏通铁路一期等铁路项目建成通车,沪苏湖铁路等铁路项目加快推进,长三角高铁总里程突破6000公里。上海已开设沪苏、沪浙毗邻地区公交客运衔接线路29条,8条省际对接道路建成通车。芜湖、南京、江阴、苏州等主要港口实现至洋山深水港的集装箱江海直达运输,世界级港口群一体化治理体系建设等重点工作有序推进。

在能源领域,浙沪联络线一期、如东—崇明天然气过江管道、上海LNG接收站一期储罐扩建等天然气重点项目建成投运。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过江通道等重大电力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营。

在信息化领域,推进5G网络长三角率先布局和先行先试,累计建成5G基站22.1万个,占全国总量的26.9%,在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重点领域创新应用示范超1000个。

在公共服务共享方面,由上海牵头在全国率先开展区域异地门诊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工作,目前已实现全域互联互通,120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市“一网通办”,截至2021年9月底,长三角异地门诊直接结算超593万人次,涉及医疗费用15.5亿元。119个政务服务事项已经实现在41个城市跨省市通办,开通567个专窗办理点,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等30类高频电子证照共享互认。由上海牵头联合发布71家长三角异地养老机构名单,提供更多异地养老新选择;联合发布长三角区域房车、养生、体育、会展四个专项旅游产品40个,长三角“高铁+”旅游产品线路等66条。上海推动建立疫情联防联控和复工复产“7+5+6”项协同机制,筑起疫情联防联控的共同防线,搭好复工复产的协同平台,推进公共卫生常态化合作。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目前已累计形成78项制度创新成果,水乡客厅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2022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绿色保险实施意见》实施,《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化示范区公共数据“无差别”共享合作协议》签署。

立足新起点,上海将全面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在科技攻关、产业协同、港口群建设、公共服务便利共享、生态环境联保共治等方面,加快推进24项重点协同深化事项。深入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制度创新、实践应用和复制推广,加快推进水乡客厅、淀山湖岸线治理、西岑科创园区等82项重大项目建设。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