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一河”

2021-09-07

黄浦江是上海的地标河流,也是重要水道。其始于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淀峰的淀山湖,在市中心的外白渡桥接纳吴淞江(苏州河)后从吴淞口注入长江,全长约113公里,河宽300米至770米。黄浦江流经上海市区,将上海分成浦西和浦东,是长江汇入东海之前的最后一条支流。

上海开埠以后,称境内的吴淞江为苏州河。苏州河自上海市青浦区白鹤镇进入上海市境,至外白渡桥东侧汇入黄浦江,长度约为53.1公里,境内最宽600米至700米,市区河道最狭处40米至50米。

2017年底,黄浦江沿岸基本实现从杨浦大桥到徐浦大桥45公里滨江公共空间贯通开放。2020年底,苏州河中心城段42公里滨水岸线实现基本贯通开放,苏州河沿岸同步推进滨水岸线贯通和提升改造,城市形象和市民满意度大幅提升;黄浦江滨江累计建成1200公顷公共空间,漫步、跑步、骑行等休闲道长度约150公里。“一江一河”公共空间品质得到有效提升,服务功能更加丰富多元,逐步形成开放共享的公共休闲空间体系,滨水地区逐渐实现由生产型空间向生活型和服务型空间转变。黄浦江沿岸金融、贸易、航运、文化、科创等核心功能集聚效应初步显现,以上海船厂、国棉十七厂、老码头创意园区等为代表的历史建筑和工业遗存得以保留、修复、改造和利用。苏州河沿岸持续加快文化、创新、生活服务功能建设,以四行仓库等抗战遗址,以M50园区、创享塔园区等为代表的工业遗存更新利用形成特色。

2021年7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的《上海市“一江一河”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明确,要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坚持发展为要、人民为本、生态为基、文化为魂,以高品质公共空间为引领,推动深度开发,优化功能布局,培育核心产业,打造城市地标,努力将黄浦江两岸打造成为彰显上海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黄金水岸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会客厅,将苏州河沿岸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的现代生活示范水岸,实现“工业锈带”向“生活秀带”“发展绣带”的转变,将“一江一河”滨水地区打造成为人民共建、共享、共治的世界级滨水区。

黄浦江沿岸地区规划范围为闵浦二桥至吴淞口,长度约61公里,进深约2~5公里,总面积约201平方公里;统筹范围包括闵浦二桥至淀山湖、太浦河流域,长度约55公里,面积约300平方公里。黄浦江沿岸地区规划形成“两核多节点”的空间发展格局,各区段错位协同,重点区段以集群方式布局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金融、创新、文化等核心引领功能。核心段(杨浦大桥至徐浦大桥)集中承载国际大都市金融、商务、文化、商业、游憩等核心功能,提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公共活动空间;下游段(吴淞口至杨浦大桥)基于区域转型升级,提供创新功能的发展空间,并强化生态与公共功能、生活功能的融合;上游段(徐浦大桥至淀山湖)强化战略性的生态保育功能基底,适当融入生活、游憩、文化与创新产业功能。

苏州河沿岸地区规划范围为苏州河—黄浦江河口至外环高速,长度约21公里,进深约1~3公里,面积约27平方公里;统筹范围为外环高速至上海行政边界,长度约29公里,进深约2~8公里,面积约111平方公里。苏州河规划综合考虑沿岸功能、发展和建设情况,全域分为三个区段:内环内东环(恒丰路以东)是“上海2035”总体规划明确的中央活动区范围,打造高品质公共活动功能;中心城内其他区段体现上海城市品质,实现宜居宜业的复合功能;外环外区段定位为生态廊道,实现生态保育和休闲游憩功能。

至“十四五”期末,黄浦江沿岸地区基本建成体现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集中展示区,文化内涵丰富的城市公共客厅和具有区域辐射效应的滨水生态走廊。苏州河沿岸地区通过城市更新、人文建设和生态修复,初步建成超大城市宜居生活典型示范区,基本建成多元功能复合的活力城区、尺度宜人有温度的人文城区、生态效益最大化的绿色城区。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