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6日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问答实录

2022-05-06

  新华社:发布会中提到,下一步还要继续进行筛查,到目前为止已经进行了多轮筛查,这样一轮轮筛查具体原因是什么?

  吴清:本轮疫情的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染性强、隐匿性强、传播速度快,很难一下子被发现。专家研究表明,当完成一轮全员核酸筛查后,那些已经感染且正在排毒的感染者,能通过核酸检测阳性而被筛查出来;而那些感染了病毒、暂时还没有向体外排毒的感染者,核酸检测结果显示阴性而无法被及时发现。因此,为了跑赢病毒、尽早发现潜在感染者和切断潜在的传播链条,在社会面未清零的情况下,连续开展核酸检测成为了本轮疫情防控的重要策略。

  发现所有阳性感染者的前提就是要“应检尽检、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为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将持续完善组织工作,严格执行操作规范,营造更加安全、卫生、有序的采样环境,对阳性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应转尽转、应隔尽隔,对阳性感染者所在楼栋的公共通道、电梯,在感染者转运后立即进行终末消杀,打消部分市民对交叉感染的顾虑。同时,也需要广大市民认真履行疫情防控中个人的义务,参与每一轮核酸筛查,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

  经济日报:最近越来越多超市和卖场开始恢复营业了,请问现阶段哪些商贸企业可以申请复工复市,有什么具体要求?尤其现在人员返岗和防疫措施方面需要符合哪些具体条件?

  顾军:近日,针对市民对生活物资保障的需求日趋多样,我们印发了有关加快本市商贸企业复工复市的通知,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生活物资保障,有序推进商贸企业复工复市,尽快恢复商业体系活力,满足不同区域、各类人群的生活物资需求。现已通过“一问一答”形式发布了政策问答,回应商贸企业复工复市的关切。在此,我对大家关心的几个方面作以下简要介绍。

  一是推动重点行业应复尽复。在落实好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我们将推动超市卖场、便利店、电商平台、生鲜蔬果、餐饮、药品流通等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贸企业节点和网点有序复工复市。

  二是建立复工复市“白名单”。保供企业可以转入复工复市“白名单”范围,其他商贸企业凭复工复市疫情防控和闭环管理方案向所在区商务主管部门或区防控办指定的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纳入复工复市“白名单”。后续各区将陆续发布商贸企业复工复市申请渠道。我们将建立协同机制,把有序推进商贸企业复工复市作为回应市民关切、保障生活需求的重要抓手。

  三是推动复工人员应返尽返。本市建立复工复市人员返岗电子通行证制度,简称“复工证”。复工复市“白名单”企业可为其符合条件的返岗人员及其承运企业的返岗人员申请“复工证”。返岗人员凭身份证、“复工证”联系所在居村委会申请放行。原则上相关人员不再返回小区居住,实施闭环管理。

  四是指导复工复市企业落实防控措施。我们已发布《上海市商贸企业复工复市疫情防控指南》,共包括主体责任、入场管理、环境卫生、人员防护、分区管理、应急处置、物资储备等七个方面、25项通用防疫要求。要求商贸企业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制定疫情防控和闭环管理方案,坚持人、物、车、环境同防。

  凤凰卫视:最近市场监管部门公布了一些近期查处政府保供物资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请问接下来还会采取哪些措施?

  陶爱莲:近期,市场监管部门会同商务等部门,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加强保供食品安全检查,从严从快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4月23日以来,市场监管部门累计查验保供物资食品971次,抽查物资10234件。共立案查处保供食品安全违法行为27起,其中移送公安机关1起。

  接下来,市场监管部门还将继续会同相关部门对保供食品质量安全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守住食品安全底线。

  一是加强与相关部门联动。继续加强与商务部门、街镇、发放组织者的对接联动,做好保供食品供应商经营资质查验。对没有经营资质、证照不符、严重违法失信的,予以“一票否决”。

  二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督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对食品生产经营行为负责。确保所提供的食品来源渠道合法合规,索证索票齐全,标签标识符合要求,食品在保质期内且无腐败变质等感官性状异常的情况,并按照要求做好食品采购、运输、贮存、分发等环节食品安全管控和记录,确保所有食品可以追溯。同时,保障退换货有足够备份和预案。如果个别礼包食品出现问题,应及时补发合格品。如果是批次食品问题,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暂停发放,并召回已发放的问题食品,同时向商务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报告。

  三是从严从重从快查处违法行为。市场监管部门对保供生活物资加强抽查查验,重点检查食品来源票证、感官性状、标签标识。必要时开展快速检测或抽样送检。一旦涉及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坚持“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保持高压态势,震慑不法分子。对严重违法或屡查屡犯的,实施顶格处罚,直至吊销许可证;对故意违法、性质恶劣、后果严重的,还要追究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等相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构成犯罪的,及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此外,为了让市民对保供食品“领得放心”“吃得安心”“问题解决称心”,我们也建议发放组织者和食品供应商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措施。比如对礼包加贴温馨提示,告知食品品种、贮存条件、供应商联系方式等内容。同时,畅通信息沟通渠道,使市民的疑问得到及时解答,问题食品能及时退换。

  人民日报:现在每天出院出舱人数增多,在院在舱治疗的阳性感染者少了,接下来还需要这么多方舱吗?请问下一步如何调整?

  吴清:为有效应对本轮疫情的快速发展,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部署,市、区两级在最短时间内分别建设筹措方舱医院,为阳性感染者“应转尽转”提供了重要保障。疫情高峰时,市级方舱在院人数达到8.64万人,区级方舱在院人数18.48万人。

  随着近期疫情形势的变化,在舱治疗阳性感染者持续减少。截止5月5日24时,市、区两级方舱医院在院人数分别降至3.96万人和7.65万人,在院人数不到高峰时的一半。

  下一步,上海一方面将根据疫情形势和上海新增阳性感染人数的实际情况,保留足额的可用床位数;另一方面将对方舱进行分类调整。比如,对于区级方舱中条件较差、仅承担临时中转隔离平台的方舱,将加快关停。对于此前少量在学校建设的区级方舱也将优先退出,并进行最严格的清洁消杀与安全评估。与此同时,新增阳性感染者将主要转运进市级方舱。

  借此机会,对方舱和定点医院以及各医疗、疾控单位的医务工作者和服务保障人员以及参与抗疫的采样检测等专业人员和基层工作人员等表示衷心的感谢!对阳性感染者表示诚挚的慰问,并祝愿早日康复、早日出舱出院与家人团圆。

  文汇报:5月1日至今上海市各医疗机构门急诊运行情况如何?之前提到市级医院开展线上义诊,开展情况如何?

  赵丹丹:5月1日以来,全市医疗机构在不放松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逐步恢复日常医疗服务:一方面,门诊、住院以及互联网医院“应开尽开”,线下和线上的非急诊医疗服务全面开放;另一方面,急诊服务不间断,在急诊室、抢救室、手术室、病房都设立了缓冲区域,使患者在不等待核酸检测结果的情况下,能够得到救治。在此期间,全市门急诊总量达到113.9万人次,日均诊疗量较4月初增加了五成。

  与此同时,5月1日至5日,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组织了34家市级医院开展了“云端义诊、守沪健康”互联网医院义诊活动,包括7位院士在内的3308位专家为广大患者提供了疾病问诊、健康咨询、复诊配药等服务,服务患者超过3.3万人次,累计开具线上处方近万张。

  就医与配药往往是密不可分的,为了解决义诊后用药“最后100米”的问题,各医疗机构除了通过第三方物流渠道外,组建了近800人的志愿者团队,在全市范围内为患者提供送药上门服务,实现“线上问诊+线下配送”的一站式联动,在义诊期间累计为市民配送药品4223单。

  在各医疗机构的努力下,医疗服务供给正在逐步恢复,但与市民就医配药的实际需求仍有差距。为此,全市广大医务人员在面临既要做好疫情防控,又要做好日常医疗服务的情况下,正全力以赴,努力促使本市的医疗服务秩序逐步恢复正常。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加快恢复医疗服务供给,更好地满足市民群众健康需求。

  第一财经:目前全市多个区已实现社会面基本清零,这些区的防范区居民可以出门购物,请问现在防范区商业网点线下营业恢复情况如何,如何做好相关场所防疫管理?

  顾军:随着疫情防控社会面基本清零工作持续推进,将有更多防范区居民有限有序地走出小区购物。目前,各区正在安排相关网点线下开业计划,推动符合条件的超市卖场有序恢复营业。

  截至5月5日,全市12家重点连锁超市卖场的1626家门店中,有1193家门店恢复营业,其中,220家门店恢复线下营业。相关超市卖场网点推行“线上集订集送”和“线下到店消费”的“双线服务”模式,为防范区居民提供到店服务,为封控区、管控区居民提供“线上集订集送”服务。

  同时,为进一步做好本市防范区分类管控措施下的生活物资保障工作,已印发《关于做好本市防范区商业网点线下开业的工作提示》,明确各区在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有序推进防范区基本生活的必备业态“应开尽开”。

  一是落实防疫措施。指导企业制定商业网点线下开业和防疫工作方案,在恢复经营前对场所环境开展一次全面的预防性消毒;严格把好进门入场关、清洁消毒关、人员管理关、场所限流关、证照查验关等“五关”;使用“场所码”或健康核验一体机“数字哨兵”。

  二是做好闭环管理。指导线下开业的商业网点落实员工住宿,配备必要的防疫物资;属地政府为企业员工返岗提供支持,在交通、住宿、闭环管理和核酸检测等方面做好保障。

  三是维护网点秩序。对线下开业的大型卖场、商超,各区提前协调公安、城管和志愿者等队伍,做好人员引导、进场限流、人员查验等工作,维护开业网点现场秩序。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