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3日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问答实录(上)

2022-01-13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纲要》和《规划》中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知识产权工作重点,下一步将如何推进落实?

  陈群:《纲要》和《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关键要把这些目标要求落实到位,有三方面考虑。

  一是责任分解。发挥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作用,统筹《纲要》和《规划》明确的近远期目标,对照责任分工,进一步细化形成年度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各区、各部门制定相应的推进计划,明确各阶段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确保取得实效。支持知识产权社会组织和行业协会发挥作用,推动形成多方共同参与的治理机制,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

  二是给予有力保障。切实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的政策、资金保障,聚焦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宣传引导,创新工作机制,支持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投入力度,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知识产权运用等方面工作。

  三是跟踪监测机制。做好《纲要》和《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监测、效果评估和绩效考核,每年跟踪实施情况,定期开展第三方评估,并向市政府报告。同时,各区、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应做好本区、本部门、本领域实施情况的评估工作,并将评估结果纳入绩效考核范围,推动《纲要》和《规划》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文汇报:《纲要》和《规划》都突出了高质量发展导向,请问在促进企业专利高质量创造方面,上海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还有哪些针对性举措?

  芮文彪:近年来,随着企业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管理能力的不断提升,上海专利质量稳步提升。经初步测算,上海高价值发明专利占比约为五成,居全国前列。去年,我局聚焦高质量发展要求,主动优化调整知识产权扶持政策,会同市财政局正在研究制定《上海市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重点加大对知识产权转化运用、行政保护和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引导知识产权创造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同时,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部署要求,切实加大对非正常专利申请和相关专利代理行为的打击力度,从源头上提升专利的质量。 

  下一步,我们将以更大力度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一是完善制度设计,进一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推动优化市、区两级知识产权扶持政策,提升上海知识产权创新奖能级,完善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的激励机制。

  二是强化项目牵引,“十四五”时期,本市将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计划开展高价值专利升级培育项目50个,建设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30家,着力聚焦重点产业,形成一批高质量专利储备,建立一批竞争力强、布局完善的产业知识产权集群。

  三是加强服务引导,建立以产业数据、专利数据为基础的专利导航决策机制,加强技术立项、研发、验证、推广等全生命周期指引,在重点区域和产业园区布局建设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十四五”时期,将实施市级专利导航项目100项左右,进一步引导优化专利布局,提升专利转化效益。

  新闻晨报:前期围绕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上海有哪些机制体制的创新?未来在专业调解化解知识产权纠纷方面,如何进一步优化通道?

  芮文彪:在知识产权领域工作多年,我有一样的体会,那就是“创新”,特别是知识产权制度、体制和机制层面的“创新”,确实是上海知识产权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关键词,也是上海知识产权工作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上一轮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以来,上海在知识产权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开展了不少探索。

  比如,在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方面,上海在浦东新区率先探索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2015年实现了专利、商标、版权“三合一”综合管理和执法,2018年又进一步深化改革,设立了全国唯一的专利、商标、版权、原产地地理标志“四合一”的知识产权局。同时,在2018年机构改革中,重构了市、区两级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体系,实现了对专利、商标、原产地地理标志的统一集中管理。这些改革,都着眼于探索更加集约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与保护模式,也为加快打造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此外,近年来上海不断改革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在制度创新方面,于2020年出台上海首部知识产权综合性地方法规《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条例》,2021年出台浦东新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首批先行先试法规《上海市浦东新区建立高水平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若干规定》。在机制创新方面,去年,我局会同市高院先后出台两个实施意见,率先探索建立知识产权行政调解司法确认、知识产权民事纠纷诉调对接等工作机制。

  自去年11月民事纠纷诉调对接试点以来,已累计受理上海知识产权法院诉前委派调解案件173件。近期,将与市司法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此外,将会同市高级法院统筹推进知识产权纠纷专业调解机制建设,在相关制度完善和调解员专业化队伍建设上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同时,着力提升诉调对接的办事便利化程度,深化知识产权纠纷在线异地调解等模式创新,进一步压缩知识产权纠纷处理周期,降低企业维权成本。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在上海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知识产权未来的发力点和具体举措、探索有哪些?

  芮文彪:聚焦数字化转型,下一步的知识产权工作,主要有两方面考虑。

  一方面,探索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规则。根据国家关于完善数据产权属性、探索数据知识产权保护的工作要求,对标上海国际数字之都整体部署,积极承接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工作任务。下一步,将重点研究数据的产权属性、赋权方式、运用规则和保护模式等,依法适用现行法律制定数据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政策和指南,在有效保护前提下,促进数据合理流动和充分利用。研究建立数据行业知识产权规范,加强数据生产、流通、利用、共享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开展数据知识产权保护和交易试点,探索数据授权和使用,实现数据价值,推动形成数据产业集聚,促进数据合理流动、有效保护、充分利用。

  另一方面,强化数字赋能知识产权治理。进一步运用信息技术提升知识产权政务服务便利化程度,实施知识产权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工程,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一件事”集成服务改革,打造行政执法、司法保护、数据存证、维权援助、仲裁调解、信用监管“六位一体”的数字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实施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推进主干网络和服务网点建设,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上海电视台:上海在推进重点产业发展、激励高价值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方面有哪些考虑?

  裘文进:知识产权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重要纽带和桥梁,提升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水平,对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市发改委在激励源头创新、推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积极鼓励高价值知识产权创造,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知识产权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 

  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聚焦国家有需求、上海有基础的领域,布局实施一批市级科技重大专项,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引领作用和生力军作用,开展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前沿引领技术开发,扩大产业所需高价值知识产权源头技术供给。

  二是发挥上海优势,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布局,“十四五”期间,重点打造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三大核心产业,以及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航空航天、信息通信、新材料、新兴数字产业等六大重点产业,前瞻布局一批面向未来的先导产业。我们将鼓励企业提升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加强高质量知识产权创造,支持产业向高价值链攀升。

  三是提升科技服务创新策源能力,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抓手,鼓励发展知识产权服务、研发设计、技术转移等科技服务业,促进产业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

  四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根据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揭榜任务要求,推动落实知识产权保护“一件事”集成服务,推进打造“一窗口统办、一平台交易、一链条保护、一站式管理、一体化服务”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构筑“行政执法、司法保护、数据存证、维权援助、仲裁调解、信用监管”六位一体的数字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保护全链条。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知识产权强市纲要》和《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要求,围绕国家和我市战略需求,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力争在重点领域形成更多核心专利,支撑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优化制度供给,提高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成效,支撑实体经济创新发展;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竞争态势的监测、研判,强化知识产权风险隐患排查;进一步提升创新主体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加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凤凰卫视:《规划》中提出要加强长三角区域知识产权合作,此举将如何助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芮文彪:知识产权领域一直是长三角合作交流的重要方面。近年来,上海聚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于2018年与苏浙皖三省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签署《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合作框架协议书》,携手推进区域知识产权一体化发展。多年来,四地聚焦知识产权执法协作、信用监管、公共服务、地理标志保护和运用等签署多个合作协议,细化推进多领域协同联动。2021年3月,四地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和法院、检察院共同出台《关于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进先行先试的若干举措》。此外,四地还每年轮值召开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工作新闻发布会,共同通报区域知识产权发展和保护状况。在知识产权跨区域协同保护和联合执法等方面积极开展合作,查获了一批大要案件。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全方位、立体化的长三角创新协同体系正在加速构建。这也对我们加强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下一步,上海将与苏浙皖三省紧密携手、加强合作,努力推动长三角区域知识产权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深化联动协作。强化长三角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协同,推动签署2.0版框架协议,深化沪苏浙皖在促进区域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高水平保护、高效益运用、高标准服务、高效能管理等领域合作。

  二是夯实共治机制,凝聚工作合力。建立长三角跨区域行政执法和快速维权机制,在案件线索移送、协助调查、联合执法、结果互认等方面加强合作,推动区域知识产权纠纷调解、仲裁等机构的资源共享和业务合作,加强跨区域执法互助、监管互动、信息互通、经验互鉴。

  三是主动创新探索,营造良好生态。依托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G60科创走廊等重点区域,开展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服务、管理等方面创新政策的先行先试,为推动长三角区域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探索路径。同时,会同苏浙皖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进一步优化和创新区域知识产权会商机制和合作模式,提升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工作影响力。

  澎湃新闻:在促进知识产权转化应用方面,上海已经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什么考虑?

  芮文彪:促进知识产权价值实现,是知识产权制度的重要目标。近年来,我们以促进知识产权高效益运用为目标,积极创新机制,搭建平台,完善服务。

  一是优化知识产权运营机制。以专利转化专项计划实施为抓手,实施了一批知识产权运营项目,推动“沉睡专利”向中小企业实施转移转化。在浦东新区、徐汇区深入开展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建设项目。深化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国际运营(上海)平台建设,发挥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功能,2021年完成知识产权248宗交易额超24.3亿元。

  二是深化知识产权金融创新。会同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上海银保监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版权局联合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知识产权金融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商业银行、保险机构持续创新金融产品,推出专利许可收益权质押贷款、交易保险等创新产品。2021年,全市专利商标质押融资登记金额近90亿元,较2020年增长1倍多。

  三是提升知识产权运用能力。面向企业、高校、园区深入开展试点示范创建,推动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标工作,引导提升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综合管理能力。加强知识产权服务指导,聚焦重点区域、园区建立上海市商标品牌创新创业基地8家、商标品牌指导站77家。

  下一步,上海将进一步深入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推动形成以知识产权运营综合服务基地为“底座”、知识产权运营促进中心为”天线”、知识产权运营服务集聚区为“区块”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同时,将深化知识产权金融创新,健全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分担机制及质物处置机制,研究多元化风险补偿办法,让知识产权金融惠及更多中小企业。


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