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7日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问答实录

2022-05-3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将形成“一核两带”布局,“十四五”期间如何发挥好“一核”功能,打造一流国际化中央商务区?

  宗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提出要建设高标准的国际化中央商务区,依托虹桥商务区推动高端商务、会展、交通功能深度融合,“一核”对整个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是至关重要的。我认为,“核”的功能可以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一是产业发展之“核”。“十四五”期间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将以提升经济密度和产业能级为出发点,重点发展商务会展等现代高端服务业,提升商务区显示度,大力发展资源配置能力强劲、体现国际竞争力的总部经济,着力引导临空服务、健康医药、人工智能、北斗导航等特色产业发展,持续壮大商务区发展动能,形成一系列富有特色的现代产业生态,支持国际化中央商务区的全面建设。

  二是国际贸易之“核”。“十四五”期间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将进一步承接并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全力打造开放共享的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高质量建设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进一步推动全市进口交易服务平台集聚。全力打造全球数字贸易港,创建国家跨境电商示范园区和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发起成立长三角数字贸易促进中心。

  三是要素配置之“核”。全面强化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核心功能,优化拓展虹桥机场国际航运服务功能,打造联通国际国内的交通新门户。当好“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践行者”,发挥大交通、大会展、大商务融合发展的优势,以国际人才管理制度改革、金融创新与开放、加快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等为重要抓手,促进资源要素的自主有序流动,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成为全球高端资源要素集聚配置的新通道。

  四是高端商务之“核”。商务区将形成高品质商务活动集聚区,提升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影响力,积极参与分论坛活动举办。今年进博会期间,将举办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分论坛。打造国际商务旅游示范区和虹桥国际会客厅,汇集高端商务要素资源,推动国际交往、信息集成,构建进口和内销两个层面的渠道商联盟,打造成为长三角进口商品的订单中心,同时推动高端服务功能长三角共享。

  五是人才荟萃之“核”。商务区将提升国际人才综合服务水平,大力推动虹桥国际商务人才港建设,引进培育优质高端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与主导产业相匹配的社会组织和团体,探索建立一批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当前,我们希望把这五个方面“核”的功能进一步做强,随着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进一步深入,希望商务区的“核”能够不断拓展提升,以此推动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建设和发展。

  解放日报:面向“十四五”,“一核”与“两带”将在哪些领域开展联动?

  鲍炳章: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作为国际开放枢纽的“核”,包括产业发展、国际贸易、要素配置、高端商务、人才荟萃等若干个方面。只有核的功能提升了,对南北拓展的辐射带动效应才能充分体现。“十四五”期间,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要在国际资源要素对接,高端服务供给,总部经济服务等功能方面不断提升,强商务、强会展、强交通,真正形成动力核、“极中极”,才能更好构建引领区域协同发展新引擎。

  同时,我们也提出要架起“彩虹桥”,加强与南北拓展带的衔接联动,加大与长三角的协同联动力度,推动长三角产业联动、企业互动、资源流动,努力成为长三角区域畅通国内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枢纽节点。

  商务区将着力提升长三角服务辐射能级,认真学习各家之长,释放对内开放红利。主要措施包括完善长三角企业海外人才互通机制,依托高端商务设施为长三角地区企业、商会协会等设立功能性机构创造条件,鼓励长三角地区各类品牌展会和贸易投资促进活动加强协调和联动,用足用好国际化大都市的资本要素优势,鼓励创投和产业基金与优质企业项目对接。

  商务区将推出“长三角特色服务”清单,在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贸易法律援助、国际商事仲裁等一系列特色事项领域,为长三角城市群企业和各类市场主体对接全球经济提供便捷可靠的服务支持。探索推进电子证照在长三角的深化应用,为一地认证、全网通办、异地可办、就近办理的各项改革开展试点。

  在其他商务功能提升方面,我们要找到难点、热点和需求点。我们将以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为起点,提升核心区域的服务辐射能级,积极复制推广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制度经验,在规划管理、土地管理、项目管理、要素自由流动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强统筹、共享和协同。积极推动探索长三角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联动发展、公共服务共享、完善市场准入等重点领域协同推进。深化重大平台、项目合作,有效促进跨区域信息互通、要素流动和机制共建。积极推动长三角国际贸易走廊建设,跨省、跨城整合国际贸易产业链及贸易流量,构建一体化互联互通综合国际贸易产业及现代流通体系。

  《规划》发布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快相关工作的推进落实。

  新华社:今年2月出台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提出了一批高含金量的政策措施,能否介绍一下半年以来的落实情况?

  王华杰:《总体方案》出台半年来,在国家有关部委指导下,全市各相关单位全力以赴推动一批政策措施加快落地。目前,《总体方案》明确的29项高含金量政策措施已落地23项,落地率已近80%,具体可分为四类。

  一是推动总部经济集聚升级的相关政策,具体包括设立国际互联网专用通道、放宽外资投资性公司准入、支持开发建设主体IPO上市、推进REITs试点、设立长三角投资基金等5项。比如设立国际互联网专用通道,今年5月,虹桥商务区国际互联网专用通道已正式建成开通,经专业测评,网络性能达到全球先进水平。目前,区域内一批企业已经接入专用通道。

  二是深化服务业领域扩大开放的相关政策,具体包括进博会支持政策常态化、文化领域扩大开放、养老领域扩大开放、开展离境退税“即买即退”试点、扩大免税购物场所等5项。比如进博会支持政策常态化,今年3月,前三届进博会期间实施的19项创新政策已明确作为今后进博会期间延用实施的常态化制度安排;8月,国家文物局明确进博会文物类展品进出境登记及留购等服务措施,从第四届进博会起即可常态化实施。

  三是促进金融与贸易深度融合的相关政策,具体包括开立自由贸易账户、开展新型国际贸易、试点“贴现通”业务、开展跨境金融业务、开展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试点、开展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等6项。比如开立自由贸易账户,今年7月,在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指导下,虹桥商务区企业开立自由贸易账户的专项政策出台。在准入门槛、操作流程等方面,虹桥商务区已成为除自贸试验区外开立自由贸易账户最为便利的区域。

  四是优化区域营商环境的相关政策,具体包括设立跨区域社会组织、医用设备配置、开展国际人才管理改革试点、设立全国招生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设立境外仲裁机构、外籍高层次人才创办企业、支持外籍医务人员执业等7项,部分政策在全国也是率先之举。比如设立跨区域社会组织,目前我市已登记设立名称中带“长三角”字样的社会服务机构12家,如上海长三角智能制造产业促进中心等。

  上述这些政策措施的加快落地,有力提升了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特别是虹桥商务区的吸引力、带动力、竞争力和软实力。为服务帮助广大市场主体更好理解和应用“虹桥政策”,我们已将相关政策文件和案例做了梳理汇编,同步向社会公众发布。下一步,我们将在持续提高政策落地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政策获得感和实效性,不断放大溢出带动效应,把政策红利更好地转化为发展动力和区域活力。

  新民晚报:根据《规划》,闵行区负责推进南虹桥片区,“十四五”期间,闵行区将突出哪些发展特色和亮点?

  陈宇剑: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中央商务区闵行部分总面积48平方公里,处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一核两带”总体布局中“一核”的中心位置,是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中央商务区重要的建设发展区域。

  闵行在今年6月份发布了《虹桥商务区(闵行部分)“十四五”规划》,明确着力打造服务引领长三角高质量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载区。

  一是以核心区和南虹桥片区两大区域为重点,形成“双心引领、功能互动”的整体空间格局。其中,核心区以闵行区新虹街道为主,约18平方公里,将依托综合交通枢纽和国家会展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高端商务集聚、枢纽网络完善的枢纽型核心区。南虹桥片区以闵行区华漕镇为主,约30平方公里,将依托发展空间和环境品质的显著优势,打造成为长三角总部经济首选地、国家产城融合示范标杆和绿色开放共享的国际化新城区。

  二是以2025年基本建成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为目标,明确“十四五”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到2025年,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中央商务区的闵行部分,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功能初步显现,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功能凸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核心功能承载区初步建成。国际教育、国际医疗、国际文体、国际社区等功能丰富完善,产城融合示范效应显现,服务长三角一体化的桥头堡作用明显提升。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重点推进五方面任务。第一,高标准建设中央商务区,打造总部经济首选地。围绕总部企业和专业服务业,形成国内外总部企业集聚、高端商务活动活跃、配套服务和营商环境完善、全面接轨国际的发展态势。

  第二,高效率提升国际贸易功能,构建要素出入境集散地。承接放大进博会的溢出带动效应,发挥虹桥品汇等重点功能平台的作用,高质量建设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打造开放共享的国际贸易枢纽港。

  第三,高质量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构筑长三角研发总部新高地。加快推进以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文创电竞为引领的产业集群化发展,以完善高端服务功能为重点,提升现代服务业规模和能级,其中着力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中央法务区和虹桥国际商务人才港。

  第四,高品质建设国际社区,构建国际化产城融合示范标杆。坚持国际化品质,建设文化、体育、教育、医疗等国际配套服务设施,形成丰富的国际化公共服务体系。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中央商务区闵行部分,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已经基本建成,可以为各方提供高端的医疗健康服务。

  第五,高水平推进南虹桥片区的开发建设。南虹桥片区总面积30平方公里,其中可新开发建设面积10平方公里,我们将以现代海派文化的都市演绎再现城水共生的盛世美景,打造长三角生态绿色会客厅、世界级滨水公园城市典范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载区。

  文汇报:作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及国家会展中心的所在地,“十四五”期间青浦片区在加快会展产业发展方面有哪些考虑?

  徐建:青浦是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永久举办地、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重要组成部分,“大会展”是青浦的主导产业之一。国家会展中心2011年落户青浦以来,特别是连续三届进博会的成功举办,带动了青浦会展业的蓬勃发展。“十三五”期间,国家会展中心累计办展面积占全市同期的34%;今年上半年,办展面积超过全市同期的40%。目前,我区已汇聚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上海市国际展览公司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机构。近期,我们在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国家会展中心等方面的支持下,成立了虹桥国际会展产业园。

  “十四五”期间,青浦将积极参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认真落实好总体方案和相关规划,在继续服务保障好进博会的同时,努力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会商文旅体农”联动,做好“大会展”“泛会展”文章。下一步,我区将按照“一核引领、双管齐下、三大功能”思路,加快推动会展经济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品牌化发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高质量打造上海国际会展之都重要承载区。

  “一核引领”。即以国家会展中心“四叶草”为核心标志的会展品牌引领战略。完善进博会“越办越好”机制,优化服务、配套、管理,助力国家会展中心加快发展,尽快实现年展览总面积800万平方米、国际性展览占比80%的目标。我区将配合推进长三角城市会展联盟等合作机制,积极承办联合国采购大会等高端国际性展会活动,推动联合国亚洲采购中心项目建设,同时继续做大做强“6+365”平台。

  “双管齐下”。一方面是做大会展经济规模。我区将大力引进国际知名会展企业总部、境内外专业组展机构及上下游配套企业,力争每年引进会展企业不少于50家。另一方面是推动会展业提质升级。培育壮大会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会展与制造、商贸、旅游、文化等产业联动,促进线下线上办展融合、数字会展与数字贸易融合发展。

  “三大功能”。即以虹桥国际会展产业园为依托,努力建设上海会展业“企业发展集聚高地、新业态孵化成长地、产学研一体化基地”。我区将从提升能级、打造总部、做强品牌、培育人才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对初创企业还将建设联合办公和创新孵化区,完善企业全周期服务,助力企业做大做强;打造会展业“产学研”平台,组建会展产业顾问委员会、长三角会展产业研究院,也鼓励设立商贸会展类专业学院。

  东方网:根据《规划》,东虹桥片区主要发展枢纽经济,请问长宁区如何具体谋划和推进东虹桥片区建设发展的?

  张伟:长宁是“大虹桥”中上海唯一的中心城区,随着国际精品城区建设加快推进,以及数字经济引领区域发展深度转型,“虹桥之源”“数字长宁”等品牌优势不断凸显,城区能级和辐射功能持续增强。我们感到,这是长宁独特的优势,也是我们服务“大虹桥”、服务长三角重要的软实力。区委、区政府提出,要举全区之力,牢牢把握并积极融入、支撑好国家战略的落地。

  《总体方案》发布半年来,国际互联网专用通道等9项高含金量政策已落地长宁,另有12项已落实承接主体并进入推进阶段。应该讲,国家战略的政策红利正加速释放,为长宁经济社会发展赋能、增速。

  根据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发展主线、发展定位以及功能布局,长宁将以提升国际化、提高开放度、做实枢纽经济为主要抓手,重点聚焦临空经济、总部经济和数字经济,着力推进智慧出行、人工智能、数字贸易、大健康等产业发展,打造强劲活跃的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上海总部高地和上海数字经济转型标杆区。

  在推进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方面,我们将全力推动机场东片区改造,加快建设全球航空企业总部基地和高端临空服务业集聚区,积极探索航空服务业重点企业监管创新试点,努力争取在飞机租赁等产业链重点环节取得突破。

  在打造上海总部高地方面,我们将实施更具吸引力、更为开放的总部政策,吸引跨国公司、央企、民企等各类总部以及一批高能级功能型平台落地,大力推动总部企业数量和能级共同提升。

  在打造上海数字经济转型标杆区方面,我们将在数字化转型战略指引下,集聚培育一批创新主体和百亿乃至千亿级交易平台,加快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以及虹桥临空数字经济特色产业园建设,推动数字服务相关要素集聚,提升全球数字贸易港的承载能力。

  此外,我们还将着力提升人才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改革创新,在虹桥国际商务人才港建设中贡献长板。同时,以180万平方米的优质楼宇和近6000套人才公寓为载体,为有志入驻大虹桥的各类主体和人才提供宜商宜居宜业的配套环境。总之,长宁将紧紧抓住战略机遇,充分发挥区域综合优势,推动要素资源更好服务“大虹桥”建设,全力助推商务区加快打造“极中极、彩虹桥”。

  澎湃新闻:嘉定片区在建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中央商务区中将发挥什么功能作用,“十四五”期间建设重点在哪里?

  高香:嘉定区处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核心区和拓展带的重要链接点,其中全区463平方公里全面纳入北向拓展带,江桥镇全域42平方公里纳入中央商务区。

  桥,在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中,有着非常特别的寓意。在嘉定片区,我们可以看到“双桥”交汇。这里有大虹桥,作为上海联通世界的重要桥梁;这里有新江桥,作为大虹桥联通长三角的重要桥梁。面向“十四五”,嘉定区将把嘉定片区作为重中之重,进一步明确“开放北虹桥、创新领航地”的发展定位,持续放大产业集聚优势和产城融合功能,全力将嘉定片区打造成为虹桥商务区中的创新经济集聚区、中央商务配套区和高品质国际化社区。今年以来,招商引资和发展态势不断向好,目前已储备了蔚来国际总部、重塑新能源研发生产中心、福隆集团总部等一批重大项目,并与一批功能性平台展开合作。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一区、一城、一湾”三大标杆性项目,全力推动嘉定片区早出形象、快出功能。

  “一区”即北虹桥城市更新片区,与地产集团合作,依托“城中村”改造,高品质打造功能完善、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城市新标杆。项目一期占地约2740亩,将建成55万平方米高端国际社区、114万平方米办公物业和17万平方米综合商业中心,满足高层次国际国内人才需求。

  “一城”即临港嘉定科技城,与临港集团合作,依托园区“二次开发”,以科创和生命健康、智能制造服务等领域为重点,高质量打造北虹桥创新经济引领的新标杆。项目规划面积2.75平方公里,77亩的首发地块已启动建设。

  “一湾”即虹桥新慧总部湾,以“五型经济”为主导,高标准打造商务商贸和总部经济集聚的新标杆。项目占地280亩,总建筑面积约37.3万平方米,首发一期6个项目正在建设中。

  国际商报: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即将举办,未来虹桥国际枢纽中央商务区将如何承接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打造进博会成果集中展示地?

  鲍炳章:“十三五”期间,国家会展中心累积办展面积2800万平方米,成功举办三届进博会,巨大的溢出带动效应,商务区感受最为直接。根据上海市委市政府部署,虹桥要当好“持续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主力军”,充分发挥进博会的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四大平台作用,强化展会国际公共平台和公共产品功能,全面承接并进一步放大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十四五”期间,商务区将以国际会展、高端服务、总部经济为战略支点,打造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进出口商品集散地,创新发展新型国际贸易,集聚高能级贸易平台和主体,推动商务区贸易功能向国际交流、平台展示、贸易消费功能升级,从而成为进博会成果的集中展示地。

  在国际会展方面,商务区将构建会展之都重要承载区,做大会展经济规模,着力提升国际化展会比重,推动会展经济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品牌化发展。大力引进国际知名会展企业总部、境内外专业组展机构、国际品牌重要展会活动以及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顶级会展和活动。

  在高端服务方面,商务区将完善国际化的专业服务生态,积极引进具有国际服务功能的国内外知名专业服务机构,推动会计服务、人力资源、文创设计、知识产权等专业服务机构加快集聚。同时我们要加快与法律、仲裁、会计等领域各类国际行业组织、协会、产业联盟交流合作,促进相关领域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组织落户。打造新一代高品质消费商圈,积极发展“保、免、退”购物经济,形成全球知名品牌区域消费中心、国际化消费体验中心。

  在总部经济方面,商务区将构筑总部经济集聚发展新高地。吸引集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民营企业总部、央企区域总部、制造业总部等各类头部企业总部机构,拓展研发、销售、贸易、结算、数据等功能,引导总部企业向价值链、产业链、创新链高端发展。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