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2日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问答实录

2022-05-3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今年是建党百年,各大出版集团将在书展推出大量主题出版物,能否再详细介绍一下,尤其是上海一些图书的情况?

  徐炯:今年是建党百年,全国各大出版集团都精心策划,集中推出了一批反映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历程重要的主题图书。这一批出版物主题鲜明、内涵丰富、角度多样,我对几个出版集团更详细的情况做个介绍。

  中国出版集团设立“建党百年主题出版物专区”,将集中展出《1937,延安对话》《人间正道是沧桑——百年红色印迹手绘本(第一卷·上下册)》《百年革命家书》《革命英烈家书(青少年读本)》《永恒的初心——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连环画集》《中共党史十二讲》等中版主题好书,还将举办“风雨砥砺之路——《邓小平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战火中的母子亲情:《亲娘》”等新书分享会。

  中国国际出版集团设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外文局国际传播精品图书展区”,将推出“读懂中国”第二辑首本、《中华文明与中国共产党》《苦难辉煌》《中国共产党这样走来——从中共一大到中共十九大》《100个词读懂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向2049年的中国》《走近中国共产党》《大道行思:如何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治大国:如何看中国共产党的治理之道》等一批红色经典力作。

  主宾省江苏出版展团的“建党百年主题出版展区”,将重点展示展销《锻造:党的建设一百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史》《向北方》《向时代报告:中国小康江苏样本》《中国梦与软实力》《世纪江村:小康之路三部曲》《我们的小康》《现代化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研究》和“童心向党·百年辉煌”书系等苏版主题出版物。

  上海的世纪出版集团将集中发布一批阐释宣传新时代理论与实践成就,体现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上海特点,代表“党的诞生地”主题出版工程建设全新成果的学术产品和大众读物,推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图书展”和“初心书房”。不仅展出《火种》《文献中的百年党史》《革命者》等已经获得重大奖项、市场反响很好的主题出版力作,还将全新推出《中国共产党在上海100年》《伟大纪念日》《日出东方——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连环画专辑》《百年赞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歌曲集》《歌曲中的百年党史》《我心澎湃——中共一大会址采访日记》《走进树德里》等沪版主题好书。集聚上海党史理论界最新研究成果的“人民至上·中国共产党百年奋进丛书”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专题研究丛书”将隆重首发,其中包括多部深入阐发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与政治品格的原创力作。在活动方面,将举办《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新书发布会、唱响百年荣光讲好中国故事——中国话语丛书系列分享会、上海何以成为“光明的摇篮”?——《光明的摇篮》新书发布会等等。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关于书展,今年跨界有没有一些具体的做法可以介绍?今年是限塑令之后第一个上海书展,对此有没有相应的安排?

  徐炯:现在上海市政府在以很大的力度来推动限塑。大家都知道,以前实体书店提供的书袋都是塑料袋,书展当中也是塑料的书袋,今年将全面禁用,同时我们把限塑跟推动文创产品开发相结合。这些年代替塑料袋的有不少包袋,我们觉得书袋可以开发出更让人惊喜的各种各样的形态,因为我们在国外的书展上也看到过一些,不仅它的功能设计更完备,而且更多的利用了图书的一些元素,比如说一些经典的名著的初版本,就是第一次出版的版本的封面,有些出版社把它做成书袋的图案,背在身上就像背着一本放大的经典图书,这是很好的对阅读的宣传,也是对出版社形象的宣传,只要你发挥想象力、发挥创意,各种各样琳琅满目很好的书袋也将成为上海书展以及今后上海一道阅读风景线。

  我们已经在各个参展单位,包括出版社,包括参展的实体书店,也包括其他的一些文创机构等,发起了一个征集设计倡议,他们也正在积极地设计。我希望在书展开幕那天,在开幕之后,我们能不断在书展当中遇见惊喜,我们要把限塑做到位,同时又要能够方便读者。

  跨界也是今年要继续努力的方向,科技的进步现在已经带动大出版时代的到来,去年以来的疫情,加速了这个进程,所以有一句话我们是非常赞同的,就是说在危机中遇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所以要加快传统出版业的跨界。现在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上海城市的数字化转型这样一个努力的目标,我们要很好地把这个要求跟我们的跨界、破圈、转型、升级结合起来。刚才也给大家做了一些介绍,我想有几个方面。

  一个是在销售上,现在越来越多是线上线下的融合,这也为书展提出了新的课题,现场销售现在看起来数据是会下降的,很多读者都不在书展的现场买书了,直接到线上去下单。我们今年还一如既往地会提供一些服务,比如说现场打包。现在也可以不选择现场打包,在手机下单以后,在仓库里直接打包往你家里送,这也减少了物流当中的周折。

  还有现场寄存服务,有些读者买了一部分书可以寄存在我们专门的柜台,走的时候一并带走,这也是一种便民服务。这些服务我们要继续,总会有读者需要,但事实上需要的人也减少了。这当然也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机遇,就是我刚才讲的,可以让参展商少带图书到现场,把书的空间让给读者,尽量增加读者活动的空间。

  今年书展有一个咖啡的专区,在中央大厅左右两侧二楼的平台上,过去也是满满当当的摆了很多摊位,有若干家出版社在上面展示他们的图书。今年这部分就变成咖啡的专区,同时也是咖啡文化和阅读结合的专区,也包括展示很多让人眼睛一亮的文创产品,同时坐在上面可以静下心来,同时可以俯瞰中央大厅,欣赏到更多书香的场景。

  还有一个书展文创的开发,现在很多出版社在出版图书的时候,同时考虑开发文创产品。前两年比较简单的,但现在我觉得跨界的步子越来越大,看到以后非常令人欣喜。我在去年的时候就讲过一个很好的案例,像我们上海译文出版社的一些图书,以设计的精美著称,所以它很多书你看了以后会非常喜欢,因为喜欢这个封面,也许就爱上了这本书。他们有一个很好的创意,就是把封面这些非常美好的图案,做成比如说女孩子穿的裙子,比如做成窗帘,做成床上用品,可以把书的封面穿到身上。这样的文创这样的产品有很大的创意,而且让人惊喜,而且跟图书结合得非常紧密,所以跨界永远在路上,我们还是要不断的努力。

  请大家关注上海出版界的案例发布,上海译文出版社这个案例是当中的一个,但不止是这一个,还会有其他一些令人欣喜的跨界破圈的做法。它的出发点基本还是图书,但是现在大家爱上书的方式,爱上书的途径不是单一的,现在年轻人也很会跨界,所以我们要用更多的形式来吸引年轻人对阅读的关注,最后把更多的年轻的读者带到图书上面。我想文创不仅仅是为了作为产业发展的方向,这对推广阅读、营造书香社会也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经济日报:上海书展作为全国影响力比较大的一个大型书展,如何通过书展的形式来带动图书行业的回暖、复苏和发展呢?

  徐炯:每年我们都有一个实体书店论坛,论坛上大家有个非常关注的环节,有一家市场调研公司会发布数据,每次的数据都反映了这样一个趋势,就是实体书店图书的销售还是在下降,而网上的销售在增长,在整个盘子当中,网上销售比例越来越大,线下书店销售比例在不断缩小。去年由于疫情影响,整个图书的销售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

  我想从上海书展来讲,一个还是要积极地关注未来的阅读形态,特别是年轻人偏好的阅读形态。尽管有不少的人因为种种理由喜欢纸质版的图书,但是我觉得我们要看他们在人群当中的比例。对这些趋势我们还是要很冷静地做判断,很细致地去调查实际的情况是怎样的,所以上海书展这两年以很大的力度来推动这些新的销售形态。我们希望在线下销售的下降,能够用线上销售的上升来弥补,使得大家不管用什么阅读的工具,都能够同样达到阅读或者说开卷有益这样一个目的。

  当然线下销售的下降,对实体书店也会有一定的影响,我们也支持这些实体书店多方面的发展,上海很多实体书店在积极开动脑筋,他们也有创意。

  刚才讲到文创,他们现在不仅是图书加咖啡了,还在加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努力地生存发展。同时越来越注重特色的打造。今年上海书展有一个首次,就是大规模引进新的实体书店。我们觉得上海书展作为大家很关注的一个平台,应该起到这方面的作用,过去我们扶持了像钟书阁这样的品牌,也包括来自杭州的晓风书屋这样一些新兴实体书店当中的明星。我们要引进新的有特色的书店,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来扶持他们。

  我们今后每年都希望能够轮换一批、吸收一批新冒出来的实体书店,我们也会不断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努力地改进工作。

  解放日报:以上海书展为发力点,上海怎么推进全民阅读,提升整座城市的书香浓度?

  徐炯:上海书展要突破两个限制,一个是空间上的限制。过去书展主要集中在上海展览中心这么一个主会场,今年我们很认真地打造了三个大规模的分会场,还有一个是书香满城,现在每个区都有各自的特色,叫一区一品牌。我们建议各位媒体朋友关注各个区在推广全民阅读方面一些创新的做法,给予全面的报道,因为你们的推介对营造上海各个区各个地方特色的阅读是非常有促进作用的。第二要突破时间的局限,除了上海书展,我们11月份还有一个国际童书展,还有4月23日的世界读书日。但是这个还不够,一个我们要支持实体书店。这两年我们有专门的资金扶持实体书店,首要条件就是必须举办阅读推广活动,现在每年新书越出越多,一年出的新书就有25万种,这两年对盲目扩大新书出版做了一些限制,但是我想数字这两年没有增加,甚至有小幅度的减少,但是恐怕也不会一下子降下来。

  这么多的书怎么选、怎么读?这始终是个问题。所以上海书展一直讲要举办好的活动,帮助读者选对书、选好书。所以组织阅读活动必须是支持实体书店的标配。现在可以讲每个周末几乎所有的上海的实体书店都在举办活动,今年书展期间也会有大批的实体书店,包括图书馆,包括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等各个阅读空间,举办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我们希望把平时的阅读活动做得更好,涌现出像思南读书会这样的在全国知名的阅读活动的标杆,推动其他实体书店打造各自的常态化的阅读品牌。书香满城是我们一个很重要的目标。

  去年我们提出要打破人群限制。过去我们比较看重读书人,或者换个说法爱书人。他本来就很喜欢读书,把读书作为自己一个固定的生活内容。我们现在要把阅读跟生活结合在一起,让你通过阅读更懂得生活。我们想通过跟生活的深度融合,把阅读里本来就存在的道理,很鲜明、很响亮地告诉每个人,高品质阅读跟生活是完全不能分开的。比如看电影,你觉得这个电影不错,但是能讲得出不错在哪儿吗?看画展也是一样。你可以喜欢这个生活当中的一切,但是你要对美好生活有更多的理解,就必须阅读。

  上海书展的口号叫“我爱读书,我爱生活”,我们觉得也可以反过来讲,或者说循环地讲,我爱生活,我爱阅读。因为我爱生活,我要爱得更扎实,所以我要阅读。通过阅读以后,你更懂得生活,你就会更爱生活,所以我们觉得上海书展的口号历久弥新,不断刷新我们对它的理解。当然我们也要积极尝试,使得书香满城始终在上海这座城市弥漫,一直都保持相当的浓度,为上海的城市软实力提升做出我们独特的贡献。

  上海日报:上海书展今年更加注重了读者的体验,包括这次在9号门设立了餐饮专区,想问一下这是怎么考量的?以后会不会有更多的分门别类的特色活动来培养扶持一些新作者?

  徐炯:餐饮因为上海书展空间有限,以往只能提供很有限的一些餐饮。另外有些餐饮散发出一些味道,干扰了书香。今年就把餐饮的部分移出去了,在上海展览中心范围内,但是不在主要展馆里,更重要的还是加强食品卫生的管理。这次我们引进了一些网红店铺,一些受欢迎的餐饮,希望能够通过这个来改善服务。另外我们在餐饮区也会有一些餐饮类的图书,生活跟阅读融合,咖啡专区也是这么一个目的。

  讲到科幻文学奖,因为读客文化是上海一家出版的民营公司,这两年把科幻类图书作为主打产品,它在努力搜集那些科幻名作的版权,形成了很大的图书系列。但是他们觉得这样不够,还要推我们自己中国的科幻文学作品,包括推出我们的新人新作。中国科幻作品这两年因为刘慈欣的作品引起了世界性的关注,但是刘慈欣是一座高峰,在他的周围并没有形成一群山峰,这个事情是要我们各方面为之努力的。刚才我也提到了,因为科幻文学特别受年轻人的喜欢,所以上海要吸引人才的话,文化也是一个方面,我们要更好更多为年轻人提供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形态。所以我们支持读客推出科幻文学奖,推出新作推出新人,是出于这样一个目的。我们也会更多地关注年轻人的阅读需求、阅读偏好,为他们专门设计更多的活动,使得上海书展始终保持青春活力。

  我们讲上海书展,书是主角、活动是主角,现在又强调展陈本身越来越重要,但是说到底主角还是人。上海书展之所以每年都能办得成功,最重要的还是上海有越来越多的热爱阅读的读者,是他们支持了上海书展。读者也是在不断的变化当中,所以年轻人越来越成为社会的中坚跟主流,所以关注他们的需求,把他们的活力引进上海书展,上海书展才能永远保持青春活力,这是我们想从今年的科幻文学奖的支持,也包括其他的一些活动,都是为了这个目的。这是一个开始,我们以后会更加注重这方面的活动。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