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3日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问答实录

2022-05-30

  人民日报:“随申码”对于“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有怎样的推动作用?接下来会推出哪些新的便民服务?会不会推广拓展到长三角地区?

  赵奇:“随申码”定位为本市公共管理和政务服务领域的一项针对市民的创新举措,是政府服务企业、市民的新型载体,是上海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工具,是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治理“一网统管”的重要抓手。“随申码”代表用户真实、有效的电子身份凭证,背后是海量公共数据的支撑,在不同的场景中应用,能够开启个性化、集成式的数字能力。“随申码”作为连接线上、线下用户场景的纽带,能够为市民办理政务服务、参与社会治理、开展社会活动提供权威、精准、便捷的信息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在“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体系框架下,系统整合各类公共数据资源,以“随申码”为数字入口,提供场景式、个性化的便民服务。推进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本市各行业主管部门和各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尤其要加强与社会第三方主体合作,深化“随申码”信息管理和内容供给,做大做强“随申码”。在社会治理领域,探索将“随申码”应用到小区管理、治安管理、实有人口管理、人口普查等方面。在交通城建领域,对有条件的停车场试点“随申码”停车付费;试点运用“随申码”升级本市建筑工地实名制登记系统,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实名制管理。在文旅体育领域,在本市更多旅游景点、文化体育场馆、公园、度假区等,推行“随申码”预约、购票、验票、入场。在司法领域,探索在探视、开庭、公证、司法鉴定、调解仲裁等司法活动中的应用。在本市承办的赛事、展会、大型会议活动中,使用“随申码”进行身份识别、资格验证等,提升相关场所的通行效率和大型活动管理能力。在信用权益领域,通过大数据对特定人群进行标签化管理,从而提供个性化、差异化服务。

  从4月份开始,我们就围绕复工复产的要求,在相关兄弟省区市推进健康码的互认工作。按照国办的统一要求,我们就健康码的互认工作与各省市区,特别是和上海流动人口关联特别大的几个省市进行了沟通对接,现在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果。目前为止,上海已经对长三角区域内其他三个省的健康码予以了互认,当地人群进入上海,不管是复工复产也好,还是旅游、办事、购物等等,都能享受到非常大的便利。我们也在积极争取,让上海市民在长三角的范围内出访中享受便利。现在已经有非常实质性的推动,相信在非常短的时间内,长三角的健康码互认能够得到广泛推行。

  光明日报:“随申码”的应用越来越广,对于上海市民来说,看病就医是经常要碰到的问题,“随申码”医保的应用可以对市民朋友带来哪些便利?小朋友用“亲属随申码”是否也可以享受到同样的便利?

  赵丹丹:由市卫健委会同市医保局、申康中心、市大数据中心等六部门单位开展的本市医疗付费“一件事”工作已于8月24日完成,实现了全市公立医疗机构的全覆盖。市民朋友们可以通过手机在线申领“随申码·医保”中的“医保电子凭证”,实现扫码挂号、脱卡支付。如果出门忘带医保卡或在就医过程中出现医保卡损坏、丢失等情况,都可以通过“医保电子凭证”继续完成就医流程。此外,近期逐渐兴起的互联网医院,依托“随申办”统一受理平台的统一总客服、统一身份认证、统一物流和统一支付的“一梁四柱”强大技术后台支撑,基于“随申码·医保”的后台智慧化比对核验,通过“随申办”带来“互联网+医疗健康”便利服务,使患者足不出户即可实现网上复诊、医保结算。

  针对国家医疗保障局“医保电子凭证”尚未覆盖到的儿童患者的情况,本市充分挖掘“随申办”移动端的“亲属随申码”功能,目前已实现本市“儿童医保电子码”的申领和使用,通过“随申办”后台全息智能化数据库实时核验比对的强大技术力量支撑,在全国首创儿童医保电子凭证的“上海方案”,实现全年龄段的本市医保患者全覆盖。也就是说,“随申码”支持未成年人利用“亲属随申码”实现医保看病就医,家长替家中未成年人展码,即可实现线下医保就医支付。

  儿童患者的亲属(如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可通过“随申办”APP或“随申办”微信小程序、“随申办”支付宝小程序,在本人“随申码”界面的右上方申领“亲属随申码”进入。本市儿童医保患者由亲属带领凭借“亲属随申码”可直接在儿童类医疗机构进行“脱卡”就医。目前已经在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华医院试点上线运行,其他综合类医疗机构也会陆续开放相关服务功能。

  解放日报:“随申码”已成为一个市民高频使用的网红产品,如何确保它的高效、可靠运行的,市民的数据安全是如何保障的?

  朱宗尧:现在“随申码”的使用频次非常高,后台的数据显示每天使用量都在700万次左右,高峰时期每天超过1000万次。"随申码"是全市各个委办、各个区共同建设运营的互联网产品,前期各个委办都做了大量的工作,随着高频应用的不断推出,将对上海市民的生活、出行带来极大的便利作用,确保产品的高效、安全、可靠的运行一直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

  “随申码”建设基于上海市的电子政务云,这是专门应用于政府部门机构的私有云,前台依托“随申办”移动端提供多渠道服务,有随申办APP,随申办微信和支付宝小程序,市民通过任何一端进去以后都可以访问。后台依托大数据资源平台提供数据赋能,整体设计充分借鉴学习了互联网产品的理念,为市民、企业提供高效、可靠的随身服务。

  一是支持高并发。“随申码”系统本身通过不断优化,根据实际峰值计算,单端设计最高可支持超每秒8000次的并发访问,疫情到现在我们最高的并发访问大概是每秒2000次左右。我们还是留了很高的余量,随着新应用不断推出,相信并发还会不断增长。

  二是确保高可用。“随申码”整体系统采用双活容灾技术,运行系统万一出现故障,可无感切换至备份系统,这个切换都是秒级的,可以非常快地继续提供服务,保障服务高可用。

  三是保障数据真实可靠和权威。后台依托大数据资源平台汇聚了来自国家、兄弟省市、市政府各级管理部门及航空、铁路等的数据,经过数据融合汇聚、建模分析,让赋码结果更客观、更准确。

  很多市民很关心后台的数据和运行安全的问题,这既是社会公众关心的热点,也是我们一直高度重视的工作。“随申码”应用服务运行于市电子政务云上,采取了严格的安全等级保护机制,提供安全的运行环境。前端应用中,一是采用实人认证技术。“随申码”作为用户电子身份标识,采用了“实名认证+实人认证”的多因子安全认证技术,确保使用者为本人;二是采用动态二维码技术。“随申码”码值采用国密算法云端实时生码,码值一分钟有效,保障码的安全性和唯一性;三是数据处理技术。我们根据不同场景安全要求,提供数据脱敏或数据加密,以“最少可用”的原则,提供多场景应用。

  后台数据管理中,建立公共数据安全监管平台、安全防护体系、安全应急机制,形成闭环安全管理。总之无论是从前端还是从后台,我们都是通过最严的管理,最强的制度和最先进的技术,筑牢技术、制度、管理三道“防火墙”,确保“随申码”的使用安全和数据安全。

  同时,为确保“随申码”的顺利运营,我们还专门建立了“随申码”申诉处理机制。通过“12345”市民服务热线和“随申码”“我要申诉”渠道,加强对“随申码”各类用户申诉的处理,组建“随申码”申诉处理小组,专项处理“随申码”申诉,通过后端部门数据核对和基层人员核查,上线至今已处理完成各类申诉超18.2万件,保障“随申码”服务持续、稳定运行。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今年以来,在社区疫情防控领域,“随申码”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随着“随申码”应用的推广,在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这样遍布全市的社区为民服务窗口,是否也会扩大“随申码”的使用,让市民群众在预约、办事等各个业务环节,享受到更多的便捷?

  曾群:自年初抗疫战役打响以来,“随申码”在本市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中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年初防控形势异常严峻时,每天都有大量来沪返沪人员进入社区,各居住小区出入口管理难度、工作强度都非常大。为此,上海及时发布政策,明确将“随申码”绿码作为市民群众进入居住小区的通行凭证。此举不仅大幅提高了社区防控管理的效率和精度,也为广大市民的生活和出行提供了相当的便捷。目前,随着本市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常态化,“随申码”依然在入境人员居家隔离、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来沪返沪人员排查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为助力本市继续做好社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为牢牢把住社区为民服务窗口部门的入口关,今年2月“随申码”刚刚试点上线,我们就根据全市疫情防控的总体要求,将“随申码”作为市民群众进入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办事的个人通行凭证,即只有“随申码”显示绿色,才可进入受理中心办事。当然,少部分无法提供“随申码”的市民群众,也有相应的核验进入的规定和流程。由此,相当多的市民群众得以便捷地进入中心办事。大家都知道,不少到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办事的群众来自全国各省市,且流动性较大。“随申码”的应用,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为各个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全年无休”,疫情防控形势最严峻的时期也依然“不打烊”,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拓展“随申码”的应用场景,不断提升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的能级,今年7月1日起,我们又以个人政务事项办理为试点,在全市所有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融合使用“随申码”和电子证照库。目前,在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未带实体身份证的居民群众,只需亮出“随申码”,由中心工作人员用扫码枪扫读,即可完成身份认证,从而进入办事流程。如市民群众办理的事项需要其他证照,也可通过亮“随申码”直接调取电子证照,从而实现相关证照免交。

  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拓展“随申码”在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的使用功能,为办事人提供从“出入管理、取号、叫号”到“事项办理、证照调用”等全流程的一站式服务,从而实现“全程一码”的目标。届时,市民群众不仅可以将“随申码”作为通行凭证,还可以通过亮“随申码”进行取号、调取电子证照,从而进行事项办理,全程都无需携带实体身份证,最理想的状态是“带个智能手机就行了”。目前,此项工作已经在黄浦区进行试点,下一步将在全市各个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全面铺开。

  澎湃新闻:请问目前市民通过“随申码”可以使用哪些交通方面的便民功能?

  董爱华:这段时间以来,市交通委积极推进“随申办”超级应用的建设工作,一方面对接本市一网通办相关工作,推进相关行业电子证照的归集工作,已完成公路市政施工许可、出租汽车营运许可、道路运输经营许可等60类电子证照信息的归集,方便市民或企业办事使用;另一方面,市交通委响应本市加快落实推进政务服务应用的整合工作,推进上海交通、上海公交、乐行上海等3个APP与“随申办”APP的整合。同时,把市民关注度高、使用频率最多的“公交实时到站信息”、“交通卡余额”、“实时路况”、“充电桩查询”、“停车场查询”等功能整合入“随申办”APP。

  今年5月以来,市交通委会同久事集团、申通集团,积极配合市大数据中心,开展通过“随申码”整合乘车二维码的工作。经过几个月的磨合对接, 7月底我们初步完成两个二维码在“随申办”APP中的调用、展示及使用功能,市民可在“随申办”APP中,分别找到“公交”、“地铁”按键使用。目前,市民乘客可以通过“随申办”APP实现刷码乘坐地铁、公交、轮渡等公共交通出行。据统计,功能刚刚上线的这一个月中,通过“随申办”APP开通“上海地铁二维码乘车服务”的用户已经超过了15.8万,开通“上海公共交通乘车码”的用户数超过了8.1万。接下来,市交通委将进一步丰富交通领域在“随申办”中的功能,更大程度方便和服务广大的市民朋友们。

  东方网:现在去体育场所锻炼健身的人越来越多,能否请市体育局介绍下“随申码”在体育场所的应用情况?

  赵光圣: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越来越多的市民来到健身场所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现在天气炎热,游泳健身尤其受大家欢迎。

  进入7月夏季游泳高峰期来,我们按相关要求,部署了严格的监督检查和防控疫情措施,特别实现了“随申码”和“健申码”(也就是上海市游泳场所泳客健康承诺卡二维码)的互联互通。5月开始,在本市当时42家已开放的游泳场所里做了试运行,利用大数据平台共享,两个二维码互联互通,一次性核验“随申码”健康状况和“健申码”游泳健康承诺卡的状态并自动记录。这既落实了疫情精准防控手段,可根据需要对密切接触人员快速追溯,同时也满足泳客健康承诺卡核验要求,市民进场游泳更便捷、更安全。

  截至8月底,共有150家游泳馆已实现“随申码”和“健申码”的互联互通,“随申码”扫码记录超83万人次。下阶段,我们将在全市更多体育场馆进一步推广二码的互联互通,进一步为市民提供安全有序的健身环境。我们也计划进一步拓展“随申码”的使用场景和范围,比如说通过“随申码”可以购买观赛的门票或者预定健身场所等,我们将继续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