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5日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问答实录

2022-05-30

1、上海电视台:每年书展读者买票都要排长队,天气炎热的时候读者会比较辛苦,刚刚听到徐局说会首次探索网络售票方式,应该说这是个好消息,请问有什么措施来照顾上网不熟练的老年人购票需求呢?

彭卫国(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上海书展门票的购买问题一直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我们也一直在探索解决的办法,今年组委会办公室和上海文化云平台合作,将提供网络购票的服务,预计8月1日上线接受预定。考虑到还有很多不会上网的中老年读者,我们采取了两个措施,一个是在书展开展之前会在新华书店的一些门店有预售票,另外在书展开展期间仍然会像往年一样在延安路进口和南京西路进口保留门票的售票点。同时,为了保证购票的读者有一个舒适的购票感受,我们还会继续提供凉棚、喷雾等服务。

2、中国日报:每年书展的国际文学周一直是外宣媒体关注的点,今年国际文学周的亮点是什么?前几年每年都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过来,今年有什么人会过来吗?

彭卫国:今年国际文学周活动的主题定为“旅行的意义”,由作家通过文学作品来诠释“一带一路”战略意义,解读“一带一路”的文化含义。今天下午在作家协会会议室开会敲定文学周的活动亮点。目前初步邀请了三十多位海内外作家,一旦敲定会通过各个渠道向媒体发布。

3、东方网: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上海书展设立分会场的模式已经有好几年了,今年要设立100个分会场,比往年增加很多,这是出于什么考虑呢?第二个问题,在今年上海展览中心主会场新设国学馆,能不能介绍一下具体情况?

徐炯(市新闻出版局局长):我回答前半部分,请彭局长回答国学馆的问题。

上海展览中心是一座经典的建筑,书展本身有浓郁的书香,跟这座建筑非常相得益彰。但是上海展览中心展场面积有限,只有23000多平方米,这两年读者热情越来越高,主会场的容量有限,特别是上海书展把举办阅读活动和展销图书,作为并列主角。很多读者到书展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参加活动,但是因为主会场场地有限,难免也比较喧闹,会影响他们参与活动、听讲的体验。所以,我们觉得设分会场很重要,做到动静分割,有更加安静的环境让大家静心听讲。

第二,想把更多的优质阅读活动送到市民身边。每年书展都会有很多全国各地甚至是国外来的嘉宾,他们来了以后如果只举办一两场活动,是非常可惜的,因为阅读活动最重要的就是嘉宾,这些嘉宾也非常希望与读者面对面交流。所以,有更多的分会场增加了读者跟他们接触的机会。以往的分会场主要是在图书馆,也有一部分是在书店,很多书店都辟出专门的空间举办阅读活动。而且这两年实体书店回暖以后,在地理空间上填补了越来越多的空白,包括临港、张江都有了实体书店,为今年增加到100个分会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当然现在公共阅读空间越来越多了,条件也越来越好了,下一步要精心组织活动,把因为上海书展汇集到的上海的优质阅读活动资源,更好地配置到遍布全市各处的100个分会场。

彭卫国: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总书记的要求,也是我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实际上,历届书展有关国学的经典图书品种很多,但是分散在各个馆里。今年我们想利用上海一个老牌的实体书店——上海古籍书店,打造上海国学馆。今年国学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精选全国将近50家古籍专业出版社的精品集中展示展销。同时,还利用古籍书店的优势,展示展销一些老祖宗传下来的线装书。

另外一个就是,上海图书公司跟上海市教委一起组织了7天7堂国学课,七位专家每天会跟读者讲国学有关的内容。所以,今年是把销售和阅读活动聚焦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焦点上,打造国学馆。当然国学馆今年是初步的尝试,将来还会有很多改善提升的空间,我们也希望各家媒体可以关注,并且给我们提出改进的意见。谢谢!

4、解放日报:上海书展从2008年开始提出“上海首发”的概念,经过十年的发展在全国出版界越来越有影响力,请两位介绍一下今年书展有哪些值得期待的首发新书,以及值得期待的重要作家与读者见面?

彭卫国:上海书展提出“上海首发、全国畅销”,我们回顾了从2008年到现在十年当中首发的一些情况。实际上,上海书展的“上海首发、全国畅销”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一些学术书、专业书,在上海书展上首发,引起全国关注。中华书局从前三、四年开始就把《二十四史》修订版的新书在上海首发,第一本是《史记》,从上海书展首发到现在已经超过了20万套销售量。前年首发《辽史》,到目前为止有上万册的销售量。今年《宋史》修订版将在上海书展首发,中华书局的领导、编辑都信心满满。

今年在上海书展首发的还有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第一部反映扶贫攻坚的长篇小说《山盟》,反映了祖孙三代扎根农村,为了脱贫的奋斗历程,写得波澜壮阔。此外,还有刘少奇同志的长子刘源将军写的回忆刘少奇在国防军队建设上的一些往事。又比如说,最近上海市委表扬的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钟扬的传记也会在书展首发。今年书展首发的有专业类图书,也有文学类、传记类,品种很多,包括上海科技出版社的《中国芯事》,是反映中国芯片产业发展的一部新书。

5、中国新闻社:想问一下,最近北京公布了一系列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新举措,力度比较大。那么上海目前实体书店的回暖情况如何?接下来是不是有更进一步的扶持政策?

徐炯:现在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支持实体书店的发展,上海在全国各个省市当中是最早用政府资金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2011至2013年,实体书店经历了严峻的“寒冬”。上海是最早用政府资金支持实体书店的稳定发展,给了行业很大的信心。接下来国家的支持力度很大,在图书批发和零售环节取消了增值税,这个支持力度要远远大于政府给具体的某一家书店一些扶持或者补贴,因为这些资金毕竟是有限的。

经过这些年,我们很高兴地看到,上海实体书店行业明显回暖,我们重点探讨的是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因为政府对一个书店补贴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只能抵消它运营成本当中的一小部分。所以,更重要的是三种力量同时起作用,一个是政府支持,包括国家层面的税收上的优惠和政策上的鼓励。

第二个力量就是市场力量。这些年实体书店发生很多变化,实体书店特别是品牌实体书店成为商业中心、购物中心的一种标配。很多购物中心愿意以零租金、低租金,甚至用补贴装修费用的形式来吸引品牌书店进驻。所以,市场的力量是很重要的。

第三个就是书店自身的努力。现在上海很多实体书店都在积极探索可持续生存与发展之道。因为靠补贴只能救一时之急,如果不能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一段时间以后仍然会陷入经营上的困境。这种探索就很多了,包括利用大数据更精准地选择图书,提高销售的效益;包括复合经营,不仅仅是卖咖啡和蛋糕这种最简单、常见的形式,还有很多其他的探索;包括利用新的技术,像刷脸、无人书店等种种方式。

今年实体书店创新论坛主题就是“在新零售时代,实体书店如何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是眼下的行业热点。现在全国各地来的实体书店行业都有所回暖,我们也到外地的一些城市考察过,那里的实体书店也有很多颜值高,同时有很多新的理念,深受读者欢迎。我们现在重点思考的是怎么可持续发展,怎么把现在的“春天”持续下去,希望经过若干年努力,能够顺利进入火红的“夏天”。谢谢!

6、文汇报:刚才徐局在发布会上谈到今年书展期间将进行长三角出版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约,这也是今年书展的首创。除了书展期间将要进行长三角精品图书展览之外,还有哪些具体举措呢?

徐炯:长三角三省一市,上海、江苏、浙江、安徽,长期以来都有着非常多的交往和合作。以书展来说,这三个省都先后担任过上海书展的主宾省,现在江苏和浙江在上海书展每年都有常设展位,他们的展位都非常受欢迎,包括安徽在内,他们的图书出版都非常强,书的品质都非常高。

上海也担任过江苏书展、浙江书展的主宾省,彼此之间的交流非常多。近年来,长三角的一体化发展不断推进,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互相跨地域发展,比如上海的实体书店行业当中,博库书城来自浙江,大众书局来自江苏,猫的天空也是来自江苏的一个有特色的精品小书店。上海的书店像钟书阁,在江苏、浙江都有书店,也受到当地政府的关心和支持。所以,除了书展层面的合作之外,出版、印刷、数字出版、网络游戏、网络文学、扫黄打非、版权保护方方面面都有很多的合作。

根据现在更高质量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前段时间三省一市积极磋商,希望进一步提高站位,提高合作的水平和质量。前一阶段全面梳理了潜在的合作领域,以及政府在跨区域发展当中需要进一步提升的服务。最近一段时间正在进一步修改完善合作框架协议,预计在今年书展开幕当天将签署合作协议。但光有一个协议,光有一个框架是不够的,只是指出今后工作大的方向、大的目标。我们还商定了每年都会列出若干个具体的合作项目,今年还剩下半年,预计有6-8项具体项目,其中《江南文化研究丛书》是第一个落地项目,以后每年都有10个以上具体的合作项目,这是从政府管理和服务的角度展开的合作。从出版集团和发行集团的层面,合作就更多了。他们也在协商拓展更多的合作领域。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必将对三省一市的出版业带来1+1+1+1>4的效益。谢谢!

徐威(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如果没有其他问题,今天发布会到此结束。各位如有进一步采访需求,可以和市新闻出版局联系,再次欢迎大家采访上海书展,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