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8日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问答实录

2022-05-31

  1、新华社:刚刚提到上海要建立主要消费品的国际价格监测比价机制,引导高端品牌制定价格体系,支持免税政策的先行先试。能否具体展开介绍一下,如何引导消费回流这个问题?谢谢!

  刘敏(市商务委副主任):目前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零售市场,全球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国际中高端品牌的定价体系日趋合理。根据第三方机构检测,2011年-2017年手表的境内外平均价差从161%下降到6%,护肤品从84%下降到19%。2015年以来,我国多次降低进口产品的关税,累计降低了1751项进口关税。下一步,价格、质量、品牌、服务都是消费者选择购物地的主要原因。上海在打造国际消费城市,引导境外消费回流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下功夫:

  一是引导上海市场国外商品定价日趋合理。在这方面有几个方面的举措:1、建立主要的消费品国际价格监测比价机制,促进商品的价格透明化。2、进一步破解国外消费品路径制度性瓶颈,不断降低流通环节的成本。3、要抓住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之际,进一步放大进口博览会的效应,打造中高端消费品的集散中心,实现上海市场与国际市场同步推出最新最潮的商品。另外,还将适度发展市内免税店、口岸免税店以及高端品牌奥特莱斯。

  二是激发市场活力,加快自主品牌的培育,积极支持企业实施自主品牌培育战略。特别是在上海要进一步发挥上海时装周品牌优势,提升国际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原创设计师来上海发布品牌、推广品牌,能够打造引领消费潮流,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鲜明的自主品牌特色的消费品牌。同时,要激发老字号创新活力,深化老字号的国企改革,支持老字号能够推出老牌精品和打造老牌新品。最近,回力球鞋刚刚发布新品,周一凤凰自行车发布八款智能产品。我们想,老字号在这方面也要为新品的推出作出新的贡献。

  三是要进一步提高上海商业的服务质量,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其中要开展商业领域的服务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完善商业服务的质量标准体系,建立第三方的监测评价机制,提升上海商业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另外,还要进一步加强商务诚信体系建设,营造诚实守信、服务制胜的消费环境,要积极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的建设,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进一步提升消费者的体验度、获得感和满意度。以上三个方面是下一步努力的方向,从中能够打造出上海购物的优质优价、放心贴心的新环境,实现消费回流。

  2、新民晚报: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黄浦区领导,三年行动计划当中有提出来,打造两条世界级的商业街,淮海路和南京路,淮海路有一些老字号和新的购物中心的调整,能不能具体讲一下改造的计划?作为世界级的商业街怎么吸引国际消费呢?

  陈卓夫(黄浦区副区长):谢谢你的提问。世界级的购物城市,我认为通常都要有一些地标性的商街、商圈或者历史建筑,淮海路从历史上来说就是地标性的商业街区。怎样顺应新的消费形势,同时满足和引导消费者的新需求,怎么进行改造?黄浦区主要是淮海路、南京东路部分,南京西路大部分周区长会跟大家进行介绍。

  现在很多事情已经开始做了,两街上已经有很多地方做成了像工地一样,而且有不少的项目开始投入了。过程当中,这次上海购物三年行动计划再次明确了“两街”,在打响上海购物品牌当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黄浦区按照市商务委的指导,从去年开始,就已经和相关的企业联手,特别是对南京东路和淮海路的商业街改造工作进行了谋划布局,也进行了开端,目前各项工作在积极推进过程当中。

  为什么要改造“两街”,目的还是为了顺应消费新趋势,同时要满足也要引领,某种程度上要创造一些消费的新需求。

  传承商业文明、创新吸引需求,这两个事情同时来做,要打造场景、提升品质,重塑南京东路是繁荣繁华中华第一街的形象,也重塑百年淮海路的高雅时尚形象。我们的目标是很清晰的。

  简单来说,这个事情怎么做呢?四件事同时做。第一是场景,第二是品牌,第三是文化,第四是服务。

  第一,场景。有几件事,一是面上看得到的,重点的商业地标性的建筑重塑性改造。这件事近三年以来,是我们两街商业地标性建筑,包括商圈和商业设施改造的大年。我们有一个数字,如果说两街加上豫园商圈,三年以来调整项目会达到21个,面积会达到78万平方米,社会企业的投资投入超过100亿。

  2017年外滩中央一期,就是原来的中央商场,淮海路维多利亚秘密旗舰店均已开业。2018年,南京路、淮海路将有5个项目完成改造开门迎客,包括第一百货商业中心、世茂广场、新天地广场(原淮海路太平洋百货)、原淮海青少年商厦和雪豹商城,调整面积达23万平方米,将引进M豆巧克力世界亚洲唯一旗舰店、HelloKitty中国首家旗舰店、Topshop中国首家旗舰店等众多国际知名品牌的旗舰店、体验店。同时,借助4月29日锦江国际集团和百联集团合作签约的契机,联手两家市属集团,努力将锦江国购市百一店淮海店项目打造成为淮海中路中段的标杆示范项目,进一步促进淮海中路整体动线上的融会贯通。推进新世界休闲港湾、外滩·中央二期等项目继续实施调整。

  地标里面的第二件事就是优化公共环境的氛围。上海购物主要是增加体验度,环境氛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想做这个事是改变商店和街区割裂的做法,使得南京东路、淮海路融入到整体商业氛围里。通过几年的努力,划街为圈,满足消费者的购物、休闲、交流、文化、体验,多种的需求。像现在的新天地,将来广义概念都要满足新需求的“新天地”。

  当前从公共环境打造开始做起,优化公共环境氛围这个事,去年做了一些实验。淮海路,从思南路到茂名路进行了试点,包括灯光焕新、橱窗整治等等,接下来还要做大做深,范围要做大,做深就是把内外环境相融合还需要有一些新的想法。最终是要打造新的场景,消费者在那里可以体验划街为圈的场景。

  当然公共环境氛围第三件事是提升商圈智能化水平,主要是做慢行导示布点,把这个圈周边的商业、文化、购物等信息都可以有效的整合推送,能够提升这个街区的智能化水平。

  第二件事就是品牌。我们主要是做什么呢?商业街改造以后,还要提升两街品牌丰富度,要集聚国际上最新最潮,不一定是最贵的知名品牌,满足消费者在线上没有办法满足的消费体验。前面我们说了一些品牌,包括大疆无人机、熊本熊等等,同时在市商务委的指导下打造新品发布的地标性载体。“一带两轴五区多园”,希望这里可以成为全球新品发布的载体。“一带”就是外滩,从百联时尚中心、老码头、外滩22号等连串成珠,将来可能成为新兴的高端品牌发布载体。“两轴”就是南京东路和淮海路。“五区”新天地、豫园、思南公馆、人民广场以及世博滨江文化区。“多元”,江南制造、八号桥等创意园区,会成为新品发布地标性的载体。品牌的第三件事也是要支持好中华老字号和自主品牌的首发。

  第三件事就是文化,文化需要和商业、购物相融合。主要有两件事,一是做强新品发布的专业平台。目前来看,有三个,一个是上海时装周,主体部分在黄浦区,将来还要做好配合工作,要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外设计师集聚平台。第二件事,上海高级定制周,需要我们精心打造,打造成振兴和重塑都市高级精品手工业的推广和商贸平台。第三,国际首饰设计时装周。

  另外,要放大商旅文联动效应,希望商业企业更多的注入海派文化、红色文化、老城厢文化和时尚文化的内涵,希望能够着力吸引境内外人群消费购物文化体验融合的经验。

  第四件事,要提高服务。有三件事,品质,性价比和便利化。品质,两街是地标性的商业区,在两街提供的商品必须是高品质的。另外就是“性价比”,刚才商务委也提到了。第三个是便利化,退税商品要在重点商户逐渐推广,打造轻松购物环境,现在和顺丰快递有一些商厦的合作,将来还要扩大。将来消费者不一定手拎这么多东西,可以打包快递。谢谢大家!

  徐威(市政府新闻发言人):说到了南京东路,看来南京西路也要介绍一下了。请静安区副区长周海鹰先生来给我们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周海鹰(静安区副区长):静安区的南京西路是国际知名品牌进入中国的首选街区之一。目前南京西路汇聚国内外品牌有1800多个,其中国际知名品牌占比达到60%以上。南京西路目前已经是上海高端品牌密集度最高的一个地区,同时也吸引诸多品牌旗舰店入驻,有138家中国旗舰店和76家亚洲旗舰店。

  上海目前正在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消费升级是必然的趋势。静安区作为上海国际消费城市示范区,必须要紧紧抓住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个有利的契机,为上海购物和消费升级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在这方面,静安区有两个方面的工作要去做。一是要依托静安区奢侈品公司和外资专业服务业比较集中的特点,进一步集聚更加多元化多层次的国际品牌,特别是目前尚未进入中国的中高端小众、时尚、特色品牌。不仅仅包括有形的品牌旗舰店、概念店、买手店、体验店等,也包括无形的都市服务型消费品牌,满足国际都市白领消费、家庭消费、商务消费和文旅消费等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二是充分发挥好南京西路国际商圈的平台优势,积极做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参展国在南京西路商圈进行展示和销售,举办一些国别日相关活动,争取把静安区变成永不落幕的进口商品展销馆。对得到市场认可的品牌,静安区也会积极做好品牌的引进和贸易商的落地。

  静安区的南京西路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牌优势,我们也非常希望能够通过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优势,为上海购物品牌的打响作出我们积极的贡献。

  3、劳动报:我想问一下,这几年上海购物中心正在快速崛起,各个区的竞争也相当激烈,各个区也在积极升级商业中心,如何避免区域同质化的现象呢?如何打造多层次、差异化的商圈?对于区级的商业中心的规模和数量有什么规划?

  刘敏:近年来,本市各个区都涌现一批体量比较大、功能比较全,消费业态水平比较高的购物中心。从我们监测来看,本市购物中心总体出租率处于比较稳定和合理的区间。特别是租金水平,稳中略升,整体情况比较健康的。我们也注意到局部地区出现供应节奏过快的趋势,我们已经进行了适度的调控,根据统计局的统计,房地产开发统计当中,商业营业用房2017年略下降了2.4%,今年一季度数据显示同比下降21.3%。这些是市场引导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的结果。从规划发展来看,主要是推动上海商业的购物中心向主题型、场景化、体验式的购物中心发展。在发展节奏当中,也注意有保有压有增有减,特别是全市层面建立了协调机制,特别是对商业用房进行动态监测之后,对各个区的购物中心开发建设当中,持有的比例、持有的年限有一些调控措施。总体来说,在政府层面更加突出购物中心要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同时,也积极强调政府部门在各方面的配套工作要提供有力的服务支撑,解决一些改造升级、业态创新方面的瓶颈,做好整体的商圈提升改造。比如说,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铺设,还有商圈的连通工程。像虹桥商圈,通过地下通道的打通,形成大的虹桥商圈。企业反映打通以后,中期相比特别是春节期间增长25%。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对区一级商业开发建设进行引导,强调区一级商业设施总体面积不低于30万平米,商业集聚不少于8公顷范围,日均客流量在10万人次,对外环线以内的商业中心重点要强调商业中心的开发与新城、新市镇相匹配。同时,目前还在进行启动新一轮商业网点的研究,将新问题、新趋势对标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建设国际消费城市的新要求,明确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商圈发展的建设思路和发展方向。

  4、中新社:请问一下辛主任,在当前零售不断创新的大背景下,浦东新区如何在制度上不断进行创新,来支持新零售的发展?

  辛雅琴(浦东新区商务委主任):大家知道中国第一个自贸区设立在浦东,利用自贸区的先发优势支持商业创新是浦东新区政府打响上海购物品牌的重要举措。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降低新零售准入门槛。对现行制度下无法准确界定监管标准的新业态、新模式,比如说盒马鲜生2016年在浦东金桥首开店,就是在自贸区先行先试,开展以新区市场监管局为主的跨部门协调,并结合认证等形式解决其准入问题。二是发挥好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功能,以保税备货、跨境直购多模式常态化运作,完善位于张江园区的上海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的各项功能,引导更多跨境电商企业与之对接,进一步提升浦东乃至上海跨境电商的贸易规模。三是持续推动平行进口汽车试点。2014年外高桥保税区获得商务部支持开展平行汽车进口试点,2017年进口规模在3000台,下一步进一步争取国家各部委的支持,拓展平行进口汽车服务功能,力争进口规模达到5000台。四是打造国际高端商品的消费中心。大家知道小陆家嘴,不仅仅是商、旅、文、体、展的集聚地,同时小陆家嘴也是知名的品牌商圈。借此机会能够探索实践保税展示功能,第一时间展示发布国际高端品牌时尚新品。今年年底在小陆家嘴,一个新的商业地标——老佛爷即将落地。以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制改革试点为先发优势,做大化妆品国际贸易平台,使消费者真正享受到应季化妆品与国际市场的“零时差”。前段时间高端化妆品的试点改革推出以后,有一批高端化妆品已经走通。打造“一带一路”国别(地区)商品中心品牌,在外高桥保税区已经建成运营澳大利亚商品中心,中东欧十六国商品中心等。在此基础上,将继续拓展功能,借助中国进口商品博览会来进一步提升质量。另外,我们还要优化拓展外高桥专业进口贸易平台服务功能,扩大医疗器械、汽车、钟表、化妆品、酒类等消费商品销售规模。

  5、文汇报:今年10月上海将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何利用这个机遇来打造“上海购物”品牌呢?

  尚玉英(市商务委主任):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为期6天的国际商品采购市场,我们提出要建设购物天堂。真正意义的购物天堂就是让消费者想得到就买得到,不仅是想得到中国的商品,还想得到全球的商品,要把很多境外购物的消费人群能够拉回来。所以,进口博览会对我们打响购物品牌提供了巨大的机遇。我们家门口为期6天的商品采购周,能够让商家、企业、各类买手到博览会上挑选适合消费者或者受消费者欢迎的全球优质的商品和服务,也可以补上上海购物怎么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追求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的短板。我们会采取三大举措。

  一是将全面对接促进交易,建设6+365天的交易促进服务平台。上海已经搭建了一站式线上交易服务平台,还有一批线下的,具备展示、交易、保税功能的各类综合的、专业的平台。这些平台都将会全面对接进口博览会的参展商,把他们优质的产品引荐到这些平台上给中国的消费者。

  二是精准对接,扩大采购力度。上海已经组建了跨境电商、大型零售商,还有综合交易服务商,以及展示展销服务商等四大采购商联盟,以及1000家以上的企业采购团,我们都将精准对接。像买手一样到现场为消费者挑选受欢迎的产品,同时还会举办各类供需对接会、新品发布会、商品的营销会。当然更多的是B2B的供需对接。

  三是有效对接、便利成交,为优质商品和服务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常态化的贸易监管制度。有供方、需求方,但怎么最快、最便利地进入到中国市场,能够第一时间把好东西让消费者享受到,还要有相应的便利化监管制度,上海海关目前已经提出围绕展前展中展后,做了五个方面创新制度的安排。这些制度将会在获得国家有关部门的同意之后实施,既解决进口博览会6+365天便利化方面的问题、政策的瓶颈,同时又解决常态化的问题。所以,我们一定会抓住机遇,让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为打响上海购物品牌的有力的发动机、助推器和试验田。

  徐威:时间关系,今天发布会提问环节到此结束。各位记者如有进一步采访需求,可以和市商务委或者和我们市政府新闻办联系。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