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7日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问答实录

2022-05-31

  1、解放日报:这两年上海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出台了相关的政策,特别是去年实体经济提升的50条政策。刚刚出台的三年行动计划与往年相比有哪些亮点和特色?另外,刚才提到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在加快,上海在区域产业合作方面,特别是长三角城市合作方面有哪些具体的举措呢?

  吴金城(市经信委副主任):谢谢媒体朋友的提问。刚才提到去年出台实体经济50条,今年出台了《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 加快迈向全球卓越制造基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这是一脉相承的。去年实体经济50条更多的是从产业政策、举措方面,集大成。三年行动计划重在行动,要把打响上海制造品牌,通过10个专项行动扎扎实实推进。

  这次行动计划的出台更加聚焦上海制造业发展中,大品牌不够多、企业创新活力不够强等问题瓶颈,梳理了兄弟省市好的经验做法,主要是感觉有以下亮点和特色:

  一是更加突出“四名”引领,要打响名品、名企、名家、名园“四名”品牌。充分挖掘上海作为特大城市强大制造业基础的优势,重振上海制造雄风,重新唤起大家对上海制造品牌的记忆。名品要市场认可度高,名企要核心竞争力强,名家要行业地位高,名园要在国内外有影响力。使“上海制造”成为新时代上海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亮点。

  二是突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突出前沿和关键技术的攻关,特别是解决一批技术卡脖子问题,在未来前瞻性领域实施一批基础前沿工程,推动新兴产业的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在高端芯片、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开展100项产业创新项目。

  三是注重融合发展,推动制造+服务,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要把设计融入到制造全产业链和价值链,推动制造+互联网,构筑“两化”融合新生态。建设一批互联网平台,引导10万家企业上云。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应用,提升智能化水平。也要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发展新格局。

  另外,要强调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线上线下相结合,按照“一网通办”的要求,为企业提供全所有制、全规模、全生命周期的服务。

  刚才媒体朋友关注的上海融入长三角、服务全国的问题。在深化长三角合作方面,上海按照总书记要求,近期推动了很多重要的工作。

  长三角是我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1/4以上,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占全国1/3,信息服务业占到1/3,机器人产能占1/2,集成电路的产业规模达到1/2,高端装备制造水平在全国领先。面向未来,我们提出“两个长三角”,即“集群长三角”和“智慧长三角”,培育世界级的产业集群。有很多产业集群,光靠上海一家很难形成世界级的水平和影响力,必须要面向长三角共建共享。数字经济和智慧城市方面,也要率先推动长三角工业互联网、5G的先行先试,打造世界级的智慧城市群。接下来还会有一些重大的部署,谢谢!

  2、新华社:我看到材料里面有两个地方提到了集成电路,其中有一个地方是说着力突破集成电路卡脖子的瓶颈,还有就是加快制定集成电路的行动计划。那么,在当前这个形势下,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如何更主动地服务国家战略,突破核心技术,为国家填补技术空白这一块作出贡献呢?

  陈鸣波(市经信委主任):这个问题很重要,在座的大部分媒体都很关注。上海在我国集成电路技术基础是最好的,无论是产业链的完整度,还是在制造、设计、装备等方面,都是全国最好的。

  现在集成电路的问题是,我们跟国外有代差。集成电路制造方面,我们希望像中芯国际这样的企业可以带头在14纳米等技术上有所突破。集成电路设计方面,现在差距相对小一点,上海集成电路IC的设计企业在国内最多,但是在国际上话语权不多。集成电路装备方面,大部分制造企业都在上海,中微半导体紧跟发展潮流,有几个产品跟全球是同步水平的,但因为是从无开始,原始积累少,需要实现金融跟高科技产业的高度融合。

  我们政府要发挥“店小二”作用,去主动服务企业,让这些企业家不为融资所累,要在研发投入上支持帮助他们。

  中央对上海有一个期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也跟相关委办等部门提出要求,上海在这方面要举全市之力,要有 “大思路”、“大规划”、“大举措”。以往这方面考虑不多,主要是点对点的服务。这次对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我们要花大力气联动长三角,加快部署。

  3、青年报:想请教一下市质监局陆总工程师,在全力打造上海制造品牌过程当中,质量标准非常重要,请问一下上海标准目前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外界的认同?我们做了哪些努力呢?

  陆敏(市质监局总工程师):谢谢媒体朋友的提问。确实如你所说,上海标准是支撑上海制造的重要依据,也是作为上海制造背后重要的技术支撑。在上海制造的背后,不仅仅是有上海标准的支撑,还有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这些我们都称之为国家质量技术基础,这是联合国贸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在2005年提出的,他们是在总结全球100多年经济发展的经验,2006年的时候国家标准化组织以及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也把这几个“计量、标准化、检验检测认证认可”,作为世界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上海市委、市政府对质量技术基础工作一直非常重视,2015年的时候已经出台了“十三五”技术基础的规划,作为全市40多个专项规划当中的一项规划。在这个规划当中也为未来五年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的蓝图。我们上海质监局也是按照这样的规划在持续推进。比如说刚才提到的标准化工作,我们在推动本市一些优势产业,比如说我们的超级电容汽车标准化走向国际方面,我们也是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

  同时,我们也加快引进一些国际的标准化组织秘书处落户上海,能够结合上海制造,上海的一些产业优势,更多形成一些产业标准。因为通过上海标准反过来推进上海制造,一方面是能够进一步走向全国,但更重要的还是走向国际。

  在计量这一块,也是结合上海市的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争取落户了,比如说大飞机、智能网联汽车,国家级的计量技术中心落户上海。大飞机是作为上海今后几年重要的发展领域。大家可以想像一下,现在的大飞机都是全球采购,我们的零部件可以说是来自几十个国家、几百个企业,几十万个零部件,如果没有高等级的计量技术基础作为保障的话,要想组装出高质量的飞机,无疑是空中楼阁,是很难实现的。所以,我们也是争取落户一些围绕上海优势产业,我们的高端制造业,我们也是把一批计量产业测试中心落户上海。

  说到认证这一块,也是通过检验检测认证示范区的建设,集聚了一批在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也是助推上海制造、上海产品走向国际。通过这几个方面的工作,能够进一步来支撑好上海制造以及上海购物、服务、文化等四个品牌的建设。谢谢!

  4、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想问一下陈主任,三年行动计划当中提到要引导区域差异化产业定位,比如说徐汇滨江的人工智能,还有松江的工业互联网,想问差异化的定位是出于什么考虑?各个区的优势产业是怎么确定的呢?

  陈鸣波:这也是李强书记给我们提出的问题。我们仔细想一想,上海产业相对来说技术很好,但一个外地企业家或者领导要看看上海产业,想一想,只有汽车,其他好像也不多。例如,机器人产业(四大家族)、大数据产业、甚至汽车产业也比较分散。因此上海主要领导明确上海产业地图要赶快制定。前7到8年,全市对产业载体、园区建设方面是重视的,但对产业定位到底是什么做得不够。

  原因有三点,两个是被动的。一个是现代科技、产业变革速度太快了,这三、四年时间,出了很多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因此在你制定产业定位的时候,产业内涵变化和外延拓展都在快速变化。第二个是产业融合不断地增强,包括互联网+,AI+,很多新兴业态、新兴产业都是这么融合发展起来的。今年成立一个公司,明年就爆发了,基本上都是融合得比较好的,都是模式创新。这是两个外界的影响,导致编制产业地图做起来比较难。

  另外一个,全市在统筹方面不够有力。各个区看到好的项目,都想要,导致上海整个产业特色不是很突出。对于编制上海产业地图到底怎么做?我想主要有两句话:一句话,即现有产业的格局存在比较散的问题,但是有它的合理性,可以通过市场化、政府的引导,慢慢去调整,突出显示度和集中度。第二句话,上海经济产业密度比不过兄弟城市,例如深圳、苏州、杭州等,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在编制过程当中,要打造区域特色产业,要尽可能地突出特色、优势产业。其中最难的事情是,市有关部门一定要会说不。有些区域存在产业同质竞争,要加大统筹力度。

  另一方面,我们确定产业定位不是随随便便的,像集成电路,三五年做不到有经济回报,需要巨量资金投进去,产出在后面十年,但上海一定要服务服从国家战略,聚焦新兴产业领域,构筑未来发展潜力,特别是卡脖子的技术,为国家作贡献。

  产业地图成果有两张图,一个是现状图,一个是未来图。到时会对外界会公布的,目前还在编制过程中,要征集各个区、部门的意见。同时,对我们的干部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需要掌握新兴产业、技术、规律等。希望我们共同努力把上海产业地图做好,尤其是桃浦、南大等五大区域。谢谢这位记者。

  5、新闻晨报:想问一下市科委的领导,目前上海在智能制造领域有了比较好的基础,要真正从“上海制造”到“上海智造”的转变还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将通过哪些途径解决呢?

  傅国庆(市科委总工程师):关于“上海制造”向“上海智造”转变,市科委在前几年制定上海科技创新的“十三五”规划时提出的目标是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打造产业领袖为目标,促进“上海制造”到“上海智造”的转变。

  刚才记者谈到,目前我们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根据梳理,我们发现目前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说在核心基础软件、工具软件以及集成化系统平台方面基本依赖国外的产品。另外,在制造领域方面,也缺乏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系统集成商,更加缺乏面向企业智能制造战略规划的咨询服务专业化权威机构。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进行行业资源的整合,以及明确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市科委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一是通过持续的布局来开展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攻关,包括专门制定了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智能制造”的专题指南,通过项目的布局进一步服务上海打造全球卓越制造基地。聚焦突破一批高端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关键技术,来推动传统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发展,促进生产方式的转变,来支撑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的建设,加快形成智能制造行动解决方案,为实现开放、协同、个性化、柔性化的智能制造奠定基础。

  二是通过行业的示范来培育具备竞争力的系统集成商。比如说在航空、航天、港口机械、船舶等领域开展智能制造行业示范运用,培育系统集成商。一个典型的例子,通过前期的持续布局,上海振华重工港机市场占有率连续20年全球第一,特别是自动化码头系统成功应用在厦门、青岛、洋山码头。公司从传统的智能设备制造型企业向系统方案服务商转变,这也是上海智能制造领域的标杆,是一个示范。

  三是通过整合科技资源,来形成基础的技术创新平台,来进一步组织开展产学研的联合攻关,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和进一步加强创新环境建设,特别是创新的生态系统建设。谢谢!

  6、上海日报:问一下吴主任,我们这边关注到近期会推出一些历史品牌的计划,想知道具体会有哪些政策?通过这个规划,以前上海制造这张名片会有怎样的品牌转型和品牌新的定位呢?

  吴金城:谢谢你的提问。上海老品牌、历史经典品牌很多,勾起国人的美好记忆,原来家家户户都为拥有“三转一响”,以拥有上海经典产品而自豪。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些老品牌淹没了,有些老品牌在焕发生机,这是品牌的发展规律。我们要采取一些切切实实的措施,使老品牌重新焕发青春,不该没落的老品牌要让它重新振兴起来。

  振兴老品牌,有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老品牌要适应人们对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原来是短缺经济,“有没有”最重要,现在是要向往美好生活,追求高品质生活,以“好不好”为标准,要能推出适应人们需求升级的高端产品。二是要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比如说“三枪”智慧门店,互联网与个性化设计相结合,满足迎合时尚、健康的需求。三是与设计、文化创意相结合。设计出来的产品要让消费者感动,首先要让自己感动。比如说老凤祥,结合迪士尼设计出一些珠宝产品,是由85后年轻人以及很多海外回国的年轻设计师设计出的。四是与新消费时代体验经济个性化需求相结合,推动新模式、新业态,比如说佰草集品牌线上线下结合,推出自营店、直销店。五是通过改革,推动国有企业老品牌开展混合改制,重新焕发活力。通过开放,推动老品牌走出去,开展跨国并购,配置国内外资源技术,构筑新优势。

  所以说,振兴老品牌对上海来说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们也会通过制定老品牌振兴的计划,推动老品牌重新焕发活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做出更大的贡献。

  7、文汇报:想问一下金融办领导,刚才提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新兴制造业方面,不知道上海金融业在这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谢谢!

  解冬(市金融办副主任):谢谢你的提问。在支持上海制造业发展和支持实体经济方面,上海金融服务业确实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上海金融业的特点是综合优势相对比较强。上海的银行业、证券业及资本市场、保险业、基金业等共同发挥作用,为上海实体经济和制造业发展提供金融服务。比如说,在支持制造业发展方面,银行业不断加大信贷投入,截至今年3月末,上海辖内银行对制造业贷款余额达到6800亿元。在支持制造企业直接融资方面,上海也做了大量的工作,积极帮助符合条件的制造企业到沪深主板、创业板、新三板进行融资,包括上海股交中心推出了科创板,以支持上海的科创企业,现在已有180家的科创企业在上海股交中心科创板挂牌,实现股权融资近17亿元。另外,各类基金的作用也比较明显。上海是国内VC、PE集聚的重地,私募基金管理规模非常大,大约有2.5万亿元,包括去年成立了目标管理规模300亿元的科创母基金,重点投向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环保新能源等制造业。保险业在支持制造业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保障作用,在服务和风险保障方面,上海保险业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说,截至去年年末,上海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提供风险保障159亿元,为首次技术装备研发提供了保障,该保险也为大飞机C919研发提供风险保障43亿元,涵盖了大飞机C919各个阶段。该保险可为企业在首台(套)重大装备研发过程和推向市场的时候,解决企业后顾之忧。上海市还成立了政策性的融资担保基金,通过与银行合作,已经累计完成担保贷款109亿元,积极发挥了引导银行更好地为制造业提供贷款的作用。上海各类金融机构发挥各自的优势,齐心协力,有针对性地提供金融服务,为上海制造业发展和实体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徐威(市政府新闻发言人):时间关系,今天发布会提问环节到此结束。各位记者如有进一步采访需求,可以和市经信委或者和我们市政府新闻办联系。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