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8日新闻发布会问答实录

2022-05-30

1、新华社:有一个问题请问贸促会领导,我们都知道进博会以后,长三角一体化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我们这次非常不一般的长三角国际文博会,怎么样体现国际化、专业化和创新性,特别是创新有哪些具体的工作请您介绍一下?

顾春霆(上海市贸促会副会长):谢谢给贸促会一个机会,我也介绍一下,非常感谢三省一市的党委宣传部门对上海贸促会的信任。我们这次也有幸作为文博会的联合主办单位,包括贸促展览展示作为承办单位,贸促会是集展览主办、展览运营、展台设计全产业链的一家机构,专业会展实力也比较强。这次我们对长三角文博会也高度重视,调集了精兵强将,力争在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这一块,交出我们的答卷。

我想这次文博会特别是在习总书记11月5日在进口博览会上宣布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应运而开,我们在展陈手法上进行了创新,在序馆大厅里以360度的环屏展示纪录片或者说宣传片,360度介绍三省一市的文化产业各方面的情况。这是有别于其他地区传统的展示手法,我们引进了科技感比较强的、展陈手段比较新的现场展示效果。

第二个方面,在展区的安排方面,也打破了传统展览会按地域,某个省一块、某个省一块来做,而是以五个板块,从新动能、价值链、新视野、酷天下等五个展区展示,而不是强调地域特色。从这个角度来看,希望既充分展示长三角领军企业和新锐力量,也充分体现长三角各个地区在文化体制改革、产业园区建设以及产业运营方面的最新成果。

第三个方面,国际化方面,我们也高度重视,包括本届文博会的举办也得到海内外很多机构的高度关注。这次有幸邀请了一部分的国家来现场设展台,同时很多的驻沪使领馆官员、驻沪机构也会参加文博会的开幕活动和论坛。希望长三角文博会的举办能够更高层面引领长三角参与全球竞争,也加快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建设。

2、安徽卫视:我有一个问题想问操副部长,安徽在首届文博会上带来哪些亮点?另外请问安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些做法以及取得的一些成效?谢谢!

操龙灿(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我先回答第一个问题,介绍一下安徽在本届文博会上的一些特点。安徽高度重视长三角文博会的举办,我们组织了63家企业参加本次展览。参加的主体既有产业集群发展的文化产业园区、特色的小镇、众创空间,也有直接的市场主体,包括企业、行业联盟以及一些个人的工作室。这次的特色和亮点主要体现在"新、精、特"三个字上面。

第一个是"新",突出"文化+""互联网+",重点遴选展示了共享书店、有戏安徽等一批模式新、业态新、载体新的文化产品。

第二个是"精",突出安徽的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突出工艺美术大省的优势,集中展示了一批国家级的工艺美术大师,以及非遗传承人制作的,像宣纸、徽墨、徽笔、歙砚以及一些漆器、玉器等特色的产品。希望通过文博会不断地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第三个是"特",突出文化行业的特点,重点展示安徽出版发行、文化旅游、广播影视、创意设计、工艺美术等行业方面的特色产品。

我们热情欢迎各位新闻界朋友,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能够莅临安徽馆参观指导。我们也希望借这样的机会,进一步加强和各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动长三角文化产业的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第二个问题就是,回答安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些做法和成效。近年来,安徽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文化强省"的战略,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按照十九大的要求,我们大力推进文化产业优化升级工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化产业总体实力和竞争力不断地提升,2017年,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增加值达到1088.3亿元,增长11.5%;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03%,居全国第10位,中部地区第1位。在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主要抓五个方面:

第一是抓战略引领。我们面向全国,公开招标、竞聘一流的团队来编制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这是在全国从目前了解情况来说,是开了先河。这个战略编制是在目前我们正在组织实施的三大工程基础上做的,我们这三大工程就是文化事业提质增效工程、文化产业优化升级工程、文化企业瘦身强体工程,按照十九大的要求,把战略编制,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个阶段性特征相衔接,来重点研究确定文化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产业的布局、发展的重点,以及文化经济的政策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战略、顶层设计来引领安徽文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加速推进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建设。

第二是抓双效统一。不断建立健全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和机制,着力打造展现徽风皖韵,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去年以来,广播剧《板车女孩》、歌曲《多想对你说》等3部作品获得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安徽出版集团出版的诗集《九章》等2部作品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昆曲艺术大典》等6种图书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等16种出版物获得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这些奖项均居全国前列。

第三是抓主体培育。一是突出骨干文化企业的引领。安徽出版集团、安徽新华发行集团九次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安徽新华发行集团三次入选中国企业500强。像科大讯飞、华米科技、影星银幕等一批文化企业成为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二是大力发展中小微企业,全省规上文化企业达到2323家、同比增长9.21%,今年1-9月份规上文化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实现营业收入1717.7亿元,同比增长7.9%。目前我们安徽省有1家企业在美国上市,10家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36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

第四是抓平台建设。坚持不懈地推动文化产业的集群发展、集约发展、集聚发展。全省建成国家级产业集聚类文化园区(基地)达到6家。合肥国家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内的动漫原创设计和研发,网络游戏产业,以及芜湖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内的广播影视、数字创意产业等,已经形成比较有影响力的区域性的聚集力品牌。省级以上科创平台130多家。其中,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合肥包河区创意文化产业基地,已形成广播影视、数字出版发行、创意和设计服务、创意休闲娱乐四大产业集群。我们还有一批文化类的特色小镇正在发展,比如说殷港艺创小镇、朱备禅修小镇和西溪南创意小镇,已经入选中国特色小镇50强,西溪南是在黄山,风景如画,产业发展和人民生活、生态文明建设完全的一体化。有的同志去过以后说这里就是人间仙境,充满持续发展的力量。

第五是抓创新融合。一个就是文化+科技,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推动文化企业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大等一批大院大所开展了产学研合作,已经建成3个国家级实验室,设立了多个博士后工作站,推出了声讯语音速记本等一批中国首创,在世界上有影响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消费智能终端产品。通过和大院大所的合作,制定了多项文化科技方面的行业标准。二是文化+金融,推动文化与金融的合作,建立了文化与金融的合作机制,搭建了文化与金融的合作平台,鼓励企业上市融资,支持推动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不断加速这个进程,来推动和促进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三是文化+互联网,把文化与互联网融合,借助互联网的手段来不断创新商业模式,提升我们的传播能力。比如说新华发行集团首创的共享书店,把图书馆的功能和书店的功能融合在一起,还加入了金融功能,短短一年时间,在省内外建成43家,付费用户达到14.23万人。另外我们演艺集团,过去在剧场演出限制了观众的规模,现在采取了和电信部门合作,成功打造"有戏安徽"专区,构建剧场、电视、手机、网络、广播"五位一体"的传播模式,目前已直播38场、线上观看超过1000万人次。通过艺术和技术的融合大大提高了演出的社会效益,把精品力作传播到基层、传播到群众中去。

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自身不断努力,我们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按照安徽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不断继续往前抓紧抓好,不断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的发展。同时,这项工作也需要各个方面,特别是新闻界的支持。借这个机会诚邀各位新闻界朋友到安徽多走走、看看,多给我们鼓励和指点,我们将以大家的指导和指点激励自己,不断把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做细做实。

3、浙江卫视:想问一下葛部长,近年来浙江大力推进文化浙江建设,着力打造万亿级文化产业,那么浙江在文化产业当中有哪些亮点?具体在文博会上浙江又有哪些安排和活动呢?

葛学斌(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非常感谢记者朋友对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的关心关注。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将文化产业列入重点发展的"八大万亿级产业",采取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举措,推动全省文化产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2017年,全省文化及相关特色产业总产出1.21万亿元,增加值3744.68亿元,增速达到15.8%,GDP占比7.23%,成为浙江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性产业。

回顾这几年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我觉得有三个方面值得关注和重视。

第一,浙江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和发展思路一以贯之。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就提出建设文化强省。从文化大省、文化强省到文化浙江,一路走来,浙江文化产业持续建设,不断深化。一些重大的部署、重要的文件政策正是在八八战略指引和推动下不断深化和完善的。

第二,浙江文化产业呈现的态势强劲,文化产业门类齐全。通过这几年的发展,浙江文化产业,无论是影视、演艺、数字、动漫、出版、制造、会展等均各具特色,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尤其是影视文化,浙江已经成为中国影视行业副中心。浙江不仅发展了影视文化产业,更通过影视文化这种艺术手段讲述浙江故事,带来了非常好、非常大、甚至是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成效。比如说青恋成为十九大的献礼片,《温州一家人》,讲述温州这个城市的故事,持续拍了两部片子,正在拍摄《温州三家人》,改变了很多人对温州的看法。一个城市持续以电视的方式手段来讲述地方的事,这在中国电视剧历史上前所未有、独此一家。包括《鸡毛飞上天》,是讲述义乌浙商的故事,讲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像这样一批企业的崛起,带来不仅仅是产业发展,还有综合的社会效益。包括华策影视、佳平影业、天鹏影视都陆续有产品走出去。还有包括浙江作家,像麦家前段时间在德国举办麦家日,麦家的小说、谍战片翻译成十几个国家文字作品出版。浙江文化产业平台丰富。在特色小镇方面,中国特色小镇建设的起步源于浙江,李强书记在浙江担任省长的时候,首先提出并力建100个特色小镇,涌现了一批像艺创小镇、青瓷小镇、越剧小镇等文化产业特色小镇。除特色小镇外,还有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和龙头企业,有这些平台的搭建,承接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容量和态势。同时,还有文化产业节展、节庆平台,像国际动漫节、义乌文交会,杭州、宁波、温州都搞文博会,文化产业呈现非常好的态势。

第三,文化产业市场主体充满活力。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的启航地、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浙江民营文化企业和国有文化企业一样朝气蓬勃、齐头并进,同台竞技。全国30强文化企业浙江占4个,还有3个提名。现在沪深两地上市的浙江文化企业有39家,民营企业占36家,还有100多家文化企业在新三板上市挂牌,文化企业总数超过13万家。浙江文化产业业态背后呈现文化产业市场主体、文化企业家群体充满活力。

这次文博会机会非常难得,上海市委宣传部牵头发起,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和大势,展现长三角发展特点,这是一个很好的舞台、窗口,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机遇。

浙江高度重视,从省政协主席、时任宣传部长葛慧君同志,到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朱国贤同志都高度重视,书记、省长也非常关注。这次,十一个市的常委部长以及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带队,前来参加文博会的活动。我感觉这次浙江的参展特点可以用三句话来表述:

第一,阵容很齐。体现浙江文化产业发展成就、特点、亮点的国有、民营企业及行业领军企业纷纷到场。这是很好地研究关注了解浙江文化企业的机会。包括五大展块浙江都有参加,领军的、特色的、亮点的都悉数动员组织过来,他们也非常乐意参加。比如电影第一股华谊兄弟、演艺第一股宋城演艺、电视剧第一股华策演艺、广告第一股思美传媒、舞台装备第一股大丰实业、影视特效第一股时光坐标等企业都有参展。还有一批先锋的文化企业像咪咕数字、电魂网络、玄机科技等等。

第二,浙江主题论坛契合文博会的主基调与时代主旋律,围绕数字经济与文化产业融合,议题很新。智能化、互联网、大数据对人类生活将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对文化产业也是如此。浙江论坛主题是"数字经济拓展文化产业新空间",讨论数字经济会带来文化产业怎样发展的思路、理念和方式的转换,如何利用数字化的理念、数字化的手段发展数字化文化产业。也欢迎大家来参加指导。

第三,这次我们来的团队和阵容,传递出浙江融入长三角的强烈信号,反映出寻求长三角合作的诚意很深。当年习总书记在浙江工作就提出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我们把长三角文博会看作是很好的机会。包括区城联动的四场活动,我们悉数参加。现在浙江人到上海发展也很多,上海的企业也很关注浙江;我们和江苏、安徽互相之间都有合作交流,态势很好。这次文博会的活动,是一个新的起点,开创一个新的合作发展局面。行政管辖可能有边界,区域合作发展是没有边界的,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引领下更好开展合作交流。借这个机会也非常欢迎媒体朋友与会各位领导,多到浙江走走看看,多给我们指导。

4、江苏广电总台:想问一下徐部长,江苏这几年在文化资源的转化和发展方面有哪些具体的举措?另外,此次文博会江苏将举办一场"运河文化"主题论坛,请问举办这个论坛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徐宁(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感谢你的提问,在回答之前,我先说一下江苏参展的情况。这次由三省一市党委宣传部门共同举办的首届长三角文博会,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重要指示的重大行动,也是加强长三角文化产业协同合作、联手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和助推长三角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参加这样的盛会,江苏非常重视,可以说我们是全体动员,亲情参加。江苏13设区市都组织了团队,其中有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有线、幸福蓝海等全国文化企业30强,还有骨干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科技企业、文创企业等近百家企业参加。另外,还有一批重点园区参与,包括文化科技园区、文化创意园区、影视园区等等。

亲情参加展会,我觉得是充满了创新的热情、创业的激情以及浓浓的亲情。昨天和上海的一个朋友遇到,说起我要来参加长三角一体化的文博会,他说我的家庭就是长三角一体化的典范。我出生在上海,我父亲是江苏人,我两个叔叔也是江苏人,但是大婶是浙江人,二婶是安徽人。所以,到上海来展示江苏文化产业发展的动态、成果,真的有一种"一家亲"的亲情在里面,我们要着力把江苏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的最新成果、最新趋势、最新亮点和崭新的精神气象能够在这个高平台的展会上得到展现。

刚才你问的问题,江苏的文化资源转化,也是我们在策划本次参展当中一个重要关注的方面。在长三角的大家庭当中,江苏是一个资源丰沛的省份,我们的文化历史资源、科技教育资源、人才资源都非常丰沛。怎么把这些优厚的资源转化为被市场需求的文创产品,以及市场的份额和优势,这也是我们希望在本次展会上能够有所呈现和交流的。比如,吴韵汉风、水韵书香是江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禀赋。吴文化、楚汉文化、金陵文化、淮扬文化、江海文化、运河文化都各有特色,江苏的红色文化资源也十分丰富,雨花英烈精神、淮海战役精神、新四军铁军精神、周恩来精神等等,这些丰沛资源怎么转化为故事,怎么凝聚成产品,怎么呈现在消费者和市场的面前,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我们探索的很多产品和成果,都将呈现在本次的展会上。近年来,我们着力把精准化把握需求和高质量创造供给结合起来,深度挖掘江苏深厚的文化底蕴、内涵、价值,培育文化旅游、文化智能装备制造、数字影视等新型业态,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融合发展、开放发展、特色发展,实现文化资源的多次开发、多重产品和多种收益。江苏的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2300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3979.24亿元,增幅达到73%,年均增长率超过10%,目前江苏规模以上的文化企业有超过7000家,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均超过万亿元。在推动资源转化过程中,我们有三大推手,一是文化科技融合的推手。在以科技为支撑的文化资源的创新转化过程中,我们近年来共实施了省级重点文化科技项目400多个,共资助近9亿元,带动社会投入近70亿元,南京、无锡、常州都获评国家级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第二个推手是文化创意引领。在江苏15个省级单位共同联合主办的"紫金奖"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中,我们五年来共收获了6万多件创意产品和1000多件获奖作品,大赛也成为推动创意面向市场,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手段。大赛分为文创设计、建筑和环境设计,以及公益传播设计等几个板块,分别都有引人注目的产品,并且有产品转化为面向市场的商品,本次江苏参展的产品,特别强调以创意推动时尚非遗转化,把江苏深厚的非遗工艺、技艺和产品转化为面向时代生活、面向国际传播,能够活在当下年轻人生活当中的消费品。

第三个推手就是加快文化贸易步伐,推动文化产品走向世界。江苏有24个企业和7个项目入围国家级文化重点出口企业和重点出口项目,无锡成为首批文化服务出口示范基地,一批走向世界,深受世界消费者欢迎的创意产品也将成为本次展会当中的产品。更多的通过参展把文化和各方面资源转化为市场产品的成果,我们随团的江苏媒体,在交汇点、荔枝云等平台也做了素材性的发布,欢迎各位记者朋友点击观看,获得更多有关江苏展团的更多信息。

关于主题论坛,江苏的论坛主题是"运河文化"。为什么聚焦运河文化呢?刚才葛部长介绍了数字产业引领科技文化相融合的发展。大运河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标识,也是在中国的版图上和万里长城构成人字构架的标志性文化工程。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对大运河进行重要的批示,强调大运河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因此怎么把大运河的保护、利用和传承,作为我们文化产业建功立业的一个领域,我们希望把江苏的思考、江苏的声音到上海,特别是首届文博会这个高平台上进行发布,能够传递到更远,给更多的人所吸引、所关注。因为讲到大运河,江苏是大运河的原点所在,大运河的江苏段自古就是沟通水系最多、覆盖地域最广、通航里程最长、沿线城镇最繁华的一段,今天仍然是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水北调东线输水工程的主干道。很多国际友人包括专家来考察,觉得是一个奇迹,千年前大运河的主要功能,至今依然在江苏段的河段上繁忙实现着,但是生态功能愈加得到修复和保护,它的文化功能、旅游功能也不断得到挖掘和利用。

江苏在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上,可以说是非常重视,我们组建了大运河文化段江苏段建设的高端组织构架。我们有一个组,就是一个领导小组,这个领导小组的组长是由江苏省委书记担任,第一副组长是由省长担任,副组长是由常务副省长、常委宣传部长、分管文化的副省长担任。在这个构架下,还建立了省级的重点智库,大运河文化带研究院,集聚全国的专家优势、智能优势来研究它、拓展它。另外,有一个国际组织"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是全国唯一的以大运河为研究对象的国际组织,我们正在筹备,要在每年上半年开展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这个博览会也一定会请长三角其他的"亲戚"们一起参加。我们还建立了大运河文化旅游基金,初始规模200亿,也将在大运河文化带的论坛上进行发布推介和路演。同时,我们还率先编制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国家文化公园的规划,并开展运河文化带建设立法调研。关于大运河文化带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大家都很重视,像浙江、安徽都有涉及,但从立法保护,江苏是最先开启的。通过这些,能够让大运河真正成为在当今中国繁荣的、繁华的、美丽的,不仅是文化的河、生态的河,也是财富的河。曾经有一位作家、一位诗人,他说,对大运河沿线的村镇、城市和人民来说,大运河不是生母便是乳娘。我想我们都与大运河有各种渊源,希望大家可以关注它,能够使它成为共同的财富。

最后感谢上海市委宣传部,感谢展会的筹备的贸促会,为本次大会做的辛苦努力,卓有成效的服务,也欢迎各位记者朋友到江苏去,到江苏展台去了解、发现和共同的创造。谢谢!

徐威:时间关系,我们最后请亚元部长介绍一下情况。

王亚元(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首届长三角文博会经过三省一市的共同努力,明天就要开幕了,有同志可能会问到,今后长三角文博会怎么举办。在这里,我先做个小小的剧透,讲四点想法,我们已形成了一个共识和三点提升意见。

首先是一个共识:经过大家共同商议,明年的长三角文博会还是放在上海举行。上海作为长三角的经济中心城市,是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这决定了上海理应在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调研期间,也再次强调要求上海发挥好在推动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同时,基于上海的区位优势、国际资源配置能力、国际一流的展览条件以及品牌建设培育的规律,从这几个方面综合考虑,还是提议在上海举行第二届长三角文博会。

关于三个提升,现在有关各方对下一届文博会做了初步的规划:

第一是要提升办展规模和质量。根据规划,第二届长三角文博会计划将于2019年11月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展览面积将达5万平方米,相比而言,这次首届长三角文博会在上海展览中心的规模是2万平方米。目标观众人数超过20万人,展商数量在首届长三角文博会的基础上向国内外继续扩展,突破500家规模,其中,国际展商占比达到20%。因为,长三角文博会不仅是长三角三省一市内部的自娱自乐,更是一个长三角三省一市联合举办的国际性文化博览会,要突出全球性、国际化特点。

第二是要提升展陈内容特色。展览将以建设长三角文化产业共同体作为主题,构建四大主题展区,形成"五朵金花""一核五圈""八方汇聚""五洲四海"的板块特色。"五朵金花"就是"新动能""价值链"等五大产业园区。"一核五圈",就是组建"上海大都市""南京都市圈""苏锡常城市圈""杭州城市圈""宁波城市圈""合肥城市圈"。"八方汇聚",将凸显产业发展趋势,突出文化旅游、创意设计、文化金融等特色。"五洲四海"是凸显国际化定位,组织英国创意经济、日本创意城市、欧盟文化时尚和创意、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精品展演等国际合作展区。

第三是要提升高峰论坛品质和影响力。论坛将采用主旨论坛和主题论坛相结合的形式,邀请国家领导、海内外著名专家、文化产业领军企业家发表演讲,并且和世界上其他大城市群文化产业的代表开展互动交流。主题论坛将发挥高等院校、领军企业的特色优势,分别合作承办,计划将设置"世界大城市群的文化产业:对话与合作""时尚品牌与文化消费升级""文化空间、产业集聚与城市更新""版权产业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等主题论坛。

届时在下一年筹备期中,我们还将不断丰富和优化相关的主题内容。同时,也将对具体的方案进一步细化。在这过程中,也热诚欢迎在座的各位媒体朋友们,对下一届乃至今后长三角文博会的举办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谢谢大家!

徐威:各位记者,时间关系,如果有进一步采访需求可以和文博会的主办单位联系。大家辛苦了,今天发布会到此结束。

分享按钮